徽派建筑

  • 徽州古建筑群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侯莲君;张亚杰;夏云林;刘琦;

    徽州古建筑群因其独特的风格和历史文化被广泛关注。文章以徽州古建筑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和时空分析方法,探讨影响徽州古建筑群时空分布的因素。采用数据预处理、平均最近距离分析、核密度分析等方法,结合查阅徽州地方志得到古建筑相关数据信息,从时空两个维度揭示徽州古建筑群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徽州古建筑群总体呈现“缘多核少”的分布格局,空间上呈集聚型分布,沿盆、临水、边缘分布特征明显;世界上古建筑兴建时期多为经济繁盛阶段,其建筑风格形成与文化发展关联密切;其中在影响古建筑分布的因素中,环境因素和人文因素是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建筑建造受时空因素影响,在分析建筑形成的因素时,主要考虑自然环境和人文要素等方面,该结论的形成可为以后研究建筑分布影响因素提供方向和思路。

    2024年12期 v.31;No.296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建筑思想理论与实践

  • 基于AHP法的居住区亲子互动空间评价体系研究

    武阳泽坤;唐燕;蔡婷婷;杨辉;左佳怡;李心悦;

    在我国实施全面“三孩”政策和“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家长面临处理新型亲子关系的挑战,而在居住区亲子互动空间中产生高质量的亲子互动对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亲子参与度是高质量亲子互动的前提。文章以银川市居住区亲子互动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AHP法对影响亲子参与度的因素进行层级分类和权重计算,从而构建居住区亲子互动空间评价体系。最后对12个居住区亲子互动空间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可为其他居住区亲子互动空间的评价提供借鉴。

    2024年12期 v.31;No.296 5-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北京单一功能类型地铁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功能研究

    孙帅;窦智;

    文章选取6个典型服务功能地铁站为研究对象,用GIS泰森多边形确定服务半径范围,以POI数量几何平均数和核密度均值为轴的象限法进行地铁站城市功能的研究。分类整理了2015年与2023年地铁站内新兴城市功能POI占比,研究了其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状况,对城市功能未来发展趋势和潜力行业进行评估。

    2024年12期 v.31;No.296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民间信仰及其建筑构成特征研究——以广德祠山大帝祠庙为例

    吴敏;

    民间信仰是民间普遍存在的、人民自发地对神灵的信奉与崇拜。广德祠山大帝是我国历史上东南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文章在田野调查和文献考释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民间信仰的研究背景,陈述了民间信仰建筑研究的必要性,探讨了民间信仰及其建筑的源流。以广德祠山大帝祠庙为例,分析了民间信仰建筑的基本组成及其特征。

    2024年12期 v.31;No.296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视觉感知的古典园林空间研究——以拙政园为例

    李佳颖;庄乾达;陈广艳;

    视觉是人对周围环境感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从视觉空间角度分析古典园林,能直观感受空间效果,为现代人居环境营建提供理论方法。文章在相关论述的基础上,对视觉与园林空间营建的价值进行研究,对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拙政园进行实地调研,基于视点和视距数据分析,对不同视觉空间的观赏感受进行分析,总结空间设计特点,指导塑造更合理舒适的空间体验。

    2024年12期 v.31;No.296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历史文化街区地方感满意度评价研究——以青岛市大鲍岛为例

    苗子颖;郑利军;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凝结着人们的情感归属,地方感在其讨论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当前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更加注重人本思想,满意度评价作为反馈人群感知的重要研究方法,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文章以青岛市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为研究对象,以使用者地方感为切入点,结合扎根理论语义分析,从物质要素识别、非物质要素感知、主体感知反应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按照IPA象限分析结果,了解使用者对大鲍岛地方感的需求与评价,以期为其保护更新提供建议并为历史街区评价提供形式参考。

    2024年12期 v.31;No.296 17-1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7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本化视角下新建社区教育设施配置评价构建——以杭州钱塘新区为例

    朱桐雨;朱坚鹏;

    社区教育设施作为社区配套设施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钱塘新区作为年轻人群为主的城区,对高品质教育设施需求旺盛。做好教育设施配置评价,是优化实施方案,建设高品质教育设施的重要环节。文章以社区生活圈中的教育设施为研究对象,以层次分析法为评价方法,以人本化理念为指导方针,依据国家规范、行业标准和地方性规定对教育设施配置的要求,结合钱塘新区楼盘入户调查情况并充分征求专家意见,获取主要影响因子,并对影响因子进行归纳分类,构建起5~10分钟社区生活圈内的教育设施评价三级指标体系,其中准则层指标4个,指标层指标16个。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分析计算,获得各指标的权重值。最后利用该指标体系对云帆未来社区进行评价打分。

    2024年12期 v.31;No.296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1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PSPL方法的老旧社区户外空间优化策略——以北京市黄庄小区为例

    周洪鑫;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现有老旧社区的户外公共空间难以满足老年人公共生活的需求。文章以北京市黄庄小区为例,通过公共空间-公共生活调研法(public space-public life survey,简称“PSPL调研法”),从舒适性、防护性、愉悦性三个方面对小区内4类户外公共空间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并结合小区老年人的主观需求,提出针对性的适老化改造策略。

    2024年12期 v.31;No.296 24-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更新改造研究——以杭州杭锅和平区块为例

    高敏;李锦昆;茂欢元;金桐羽;

    城市更新是当前经济环境下的必然趋势,保护和利用好工业遗产背后蕴含的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文章通过分析现有更新政策进而传导更新实践,深入剖析杭锅大和平区块更新改造面临的困境,从功能定位、交通组织、空间功能、遗产激活四个维度提出更新策略。最后从真正可实施性角度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2024年12期 v.31;No.296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5K]
    [下载次数: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综合交通与城市空间和用地布局的优化策略研究——以庐江县庐城镇为例

    周超;

    综合交通体系与城市空间、用地布局协同,是形成良好的交通与城市用地关系的关键。因此,文章主要以城市内部综合交通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庐城镇中心城区综合交通和城市空间等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分析统计,以庐江轨道交通站点建设为契机,以缩短居民的通勤出行距离为目标,以期使未来城市交通和城市空间、用地布局可协调发展,城市布局结构更合理。

    2024年12期 v.31;No.296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 大跨度张弦梁体育馆屋盖施工技术研究

    胡安康;李小鹏;张成;张自光;

    张弦梁是一种通过施加预应力使整体结构达到自平衡状态的高效大跨度空间结构体系。文章依托海南陵水体育馆大跨度张弦梁屋盖工程,详细阐述了大跨度张弦梁上弦梁和拉索安装定位的施工过程,并对张弦梁的位移和索力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本套技术有效控制了张弦梁各跨跨中的高差相对均匀,有效减弱了张弦梁张拉过程中索力的衰减,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几何外形均满足规范要求。

    2024年12期 v.31;No.296 32-3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建筑屋面超高及悬挑结构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研究

    李越;

    随着我国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屋面的超高及悬挑结构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各类建筑中,以实现独特的建筑造型和更大的使用空间。为此,文章以某实际工程项目为例,计算了悬挑结构模板支撑体系的荷载,对建筑屋面超高及悬挑结构模板支撑体系的优化设计以及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今后同类型模板支撑提供技术借鉴。

    2024年12期 v.31;No.296 35-36+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危旧多跨连续弯桥拆除施工技术分析

    朱雪健;刘少华;徐凯祥;王雷;

    某改线桥梁为多跨连续弯桥,因部分截面抗弯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从长远角度考虑拟拆除重建上部结构,下部结构维修继续使用。结合现有多跨连续箱梁桥拆除施工技术和多跨连续箱梁结构特征及受力特点,提出以“竖向分层、横向分条、纵向分段、对称拆除、平衡受力”为原则的钢支撑+机械破除相结合的拆除施工技术,该施工技术满足施工要求,确保了拆除过程的安全、提高了施工工效。同时钢支撑可为后期建造新桥再利用,降低了工程成本,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可为类似桥梁拆除提供参考。

    2024年12期 v.31;No.296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建筑结构研究与应用

  • 变电站装配式外包柱脚构造与经济性分析

    韩韬;刘勇;阴琪翔;常鸿飞;

    文章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外包柱脚构造方案,并通过两个足尺试件在轴压和低周往复荷载下的对比试验,研究了其破坏形态和滞回曲线。结果表明:装配式外包柱脚具有优异的延性和耗能能力;破坏过程中,裂缝开展更细密,钢筋受力更充分,破坏发展较为缓慢;装配式柱脚节省材料与造价,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研究结果能够为变电站装配式外包柱脚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2024年12期 v.31;No.296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桩板式结构轻量化健康监测系统设计及预警阈值研究

    曹皓;杨大海;朱玉;朱俊;

    新型桩板式道路系列结构是我集团研发的原创结构体系,为验证其运营安全性以及计算模型和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开展了长期性能监测研究。文章首先针对新型桩板式结构的特点及公路荷载特点,建立了适应型强的轻量化监测系统;其次,采用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对桩板结构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精细化模型的预警阈值指标体系,以期为结构安全评估和养护决策提供借鉴。

    2024年12期 v.31;No.296 42-43+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UHPC-NC叠合构件受弯承载力分析

    王焮玉;胡铁明;

    UHPC-NC叠合梁构件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强混凝土叠合构件,其性能和结构的受力状态相对于普通混凝土有大幅度提升。为了更深一步研究叠合梁构件的受力关系,文章针对叠合构件的抗弯承载力计算进行研究,分析试验中四根叠合构件的受弯性能,基于试验进行承载力分析,然后根据对比分析,验证其准确度。结果表明,叠合梁的抗弯承载力和极限荷载明显高于普通混凝土,UHPC-NC叠合梁的受弯承载力明显提高;通过平截面假定和叠合梁的平衡关系,最终计算出叠合梁在受弯作用下承载力计算公式,得出了承载力计算过程和计算公式。并且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相吻合,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在实际工程中。

    2024年12期 v.31;No.296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特殊桁架式钢框架梁柱节点的滞回性能研究

    董淑柱;赵子雁;

    为了研究特殊桁架式钢框架梁柱节点滞回性能,文章重点考虑该连接节点的材料强度、桁架高度、弦杆截面三个方面的参数,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其模型,系统分析该梁柱节点在往复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

    2024年12期 v.31;No.296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型螺栓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谢洪阳;付炜;陈逸川;胡晓莲;莫新;

    文章在传统网架螺栓球节点的基础上,研发一种比传统螺栓球节点更抗弯的螺栓球节点——新型螺栓球节点,并进行了18个螺栓球节点的试验,分别对新型螺栓球和传统螺栓球节点3种螺栓规格进行了轴向受拉、轴向受压、侧向力受弯三种加载方式,得到套筒弦杆的荷载位移曲线、螺栓球节点的弯矩-转角曲线,对比螺栓直径不同对节点的影响。研究表明,节点轴向受拉时弦杆上的应变与螺栓球直径大小无关;节点轴向受压时,新型螺栓球节点在套筒处的应变小于传统螺栓球;节点受弯时,新型螺栓球节点相比传统节点转角减少25%~60%。

    2024年12期 v.31;No.296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2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风驱雨量评估方法及对建筑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启培;李长江;李明;王静峰;王修帅;

    风驱雨(WDR)是建筑物所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是影响建筑耐久性的重要因素。WDR引发的灾害包括表面材料退化、霜冻、盐风化、结构开裂、内部损坏。学者利用实验测量、数值模拟和半经验方法对WDR开展了广泛研究。以往的WDR研究可分为两个领域:撞击前的WDR量评估、结构对撞击时及撞击后WDR的响应。文章介绍了WDR量三种评估方法及其发展历程并将三种方法进行对比,总结了各参数对WDR的影响、群体建筑WDR分布特征和结构动力响应的研究现状。最后,对建筑风驱雨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4年12期 v.31;No.296 54-5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装配式钢节点UHPC混合结构在输变电工程中的应用

    李庆伟;黎威昱;王朴炎;周剑;俞嘉辉;郑学渊;

    装配式钢节点UHPC混合结构是一种预制梁、柱,采用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在梁柱节点设置钢连接件,现场通过钢连接件实现梁-柱连接,柱-柱连接的一种结构形式。不仅力学性能与抗震性能良好,在施工阶段免支撑,施工速度快,且能实现较高装配率的优点,还具有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高强度、高耐久性、高韧性、超高的稳定性和可塑性、维护成本低、环保与可持续性的优势。通过一个试点工程项目,介绍设计方法、构件设计的关键要点及节点构造,为设计人员与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2024年12期 v.31;No.296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3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开地铁车站地震响应三维有限元分析

    李敬业;

    文章以大开地铁车站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土-地下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竖向地震动的影响,计算分析了水平向与竖向地震动同时输入及仅输入水平向地震动两种工况的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计算的大开地铁车站地震破坏模式与实际震害调查结果吻合,竖向地震动对该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损伤并无太大影响,造成该地铁车站结构地震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水平性地震动,但竖向地震动会显著增加结构中柱轴力。

    2024年12期 v.31;No.296 62-6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建筑材料

  • 高速改扩建工程新老土层宏微观力学特性研究

    潘鑫;罗毅;晋勇强;顾旭东;刘广;王静峰;

    随着高速改扩建工程日益增多,深入研究改扩建工程中新老土层的宏微观力学特性,已成为减少差异沉降、确保工程安全的重要基础。文章以芜宣高速改扩建工程为例,采集新老土层的土样,开展了一系列宏观和微观试验,包括直剪试验、固结试验以及扫描电镜分析,旨在对芜宣高速改扩建工程新老土层宏微观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老土具有更大的黏聚力、更强的抗压缩性以及更高的抗剪强度,而新土由于结构疏松、颗粒间有效连接较少,容易发生颗粒重排和变形,因此其力学稳定性不如老土。通过宏微观试验分析,旨在为芜宣高速公路的改扩建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有益参考。

    2024年12期 v.31;No.296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灰水泥改良硫酸盐渍土力学性能研究

    巨永前;张占武;

    为降低阿拉尔市硫酸盐渍土力学性能差对工程造成的不利影响,研究不同改良方案下盐渍土强度变化并选取最优方案。对改良后的盐渍土进行直剪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和劈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盐渍土抗剪强度指标随水泥石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水泥含量的增加,抗压强度先增加后减小;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最优方案为石灰掺量2%,水泥掺量16%。

    2024年12期 v.31;No.296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纳米二氧化硅对塑料砂浆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的影响

    张亚峰;

    为改善塑料砂浆的力学和耐久性能,文章研究了不同掺量的二氧化硅(NS)对塑料砂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S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可以通过火山灰效应和微集料效应降低塑料砂浆的流动度和整体孔隙率。因此,通过掺入1%~2%的NS,塑料砂浆的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2.29%~5.18%(3d)、2.63%~15.04%(7d)和7.14%~17.89%(28d);NS掺量为1.5%时,塑料砂浆的氯离子电通量和毛细吸水量分别降低12.5%和13.6%。

    2024年12期 v.31;No.296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密实流态固化土填充溶洞试验研究

    林俊臣;田应国;高环;

    自密实流态固化土是一种新型岩土工程材料,它是以常规的土、水和固化剂作为原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从而形成一种固化前具有强流动性,固化后具有一定的强度、低渗透性、水稳定性、可保持长期稳定的固化土材料。文章采用不同的固化剂(3~5种)分别对粘土类固化土、砂类固化土、混合类固化土进行室内配比试验得到最优配合比,使其强度达到最大;通过水下灌注试验,验证自密实土在溶洞进行水下灌注中不分散的性能,确定室内自密实土质量损失率、体积损失率以及强度等性能指标。

    2024年12期 v.31;No.296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3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BIM与计算机技术

  • 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场地布置安全分析

    林虎成;卢嘉鑫;孟庆柯;孙德山;卢圣涛;郭付东;

    BIM技术作为推动建筑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一环,以其可视化、标准化、参数化的优越性,展现了BIM技术作为主要核心技术赋能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突出优势。文章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孙耿街道七村整合安置区租赁住房A-1地块项目为案例,主要研究了BIM技术在施工场地布置中安全保障的应用,通过BIM模型创建、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场地布置优化,找到科学合理的布置方案,从而提高现场安全性,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2024年12期 v.31;No.296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5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空心板剪力墙结构检测分析

    徐磊磊;

    空心板剪力墙作为装配式建筑的核心构件,其结构稳定性对整个装配式建筑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结构检测分析是装配式空心板剪力墙安装施工前必不可少的工作,但现行分析方法置信水平比较低,而且分析偏差比较大,为此提出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空心板剪力墙结构检测分析方法。文章利用BIM技术构建空心板剪力墙结构模型,通过现场结构测试,识别并修正模型偏差,在空心板剪力墙布设测点,利用模型检测分析空心板剪力墙结构稳定性,实现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空心板剪力墙结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设计方法置信水平在95%以上,分析偏差不超过0.1%,可以实现对装配式空心板剪力墙结构精准检测分析。

    2024年12期 v.31;No.296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建筑节能

  • “双碳”背景下绿色建筑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利益相关主体视角

    杨舒雯;杨阳;杨耀红;

    为了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双碳”目标,建筑领域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状况及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从政府、建筑企业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主体的角度,分析了在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建筑企业发展动力不足、消费者感知低下等问题,最后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助力我国绿色建筑产业健康发展。

    2024年12期 v.31;No.296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建筑教学

  • 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建造与运维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研究与教学实践

    程玉瑶;

    在信息化“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土木建筑行业进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时代。智能建造与运维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推动传统土木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因此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有必要掌握融合新技术的结构智能建造与安全管理运维等相关知识。针对这一需求,建设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智能建造与运维管理教学案例库能够为相关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和学习资源。文章结合时代发展特点,首先介绍了智能建造与运维管理案例库建设的意义,从施工建造、智能监测和智能检测三个层面介绍案例库的建设架构,最后分析了案例教学实施方法和教学效果。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管理教学案例库的建设,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现代结构工程施工与运维管理中的智能化应用,实现“理论知识-实践活动-实际应用”的有机融合,提高新工科背景下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

    2024年12期 v.31;No.296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思政融入“基础工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王博;卢萌盟;朱启银;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的热点课题,是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归纳目前学校基础工程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基础上,明确了基础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结合学校“基础工程”课程思政教学建设特色,提出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教学的典型案例,开展了初步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和实践,可为相关高校“基础工程”课程思政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4年12期 v.31;No.296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道路工程材料”“开学第一课”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冉晋;阿合买提江·卡德尔;程龙;冉武平;于俐婷;张乃天;

    当前,如何上好专业课程“开学第一课”,并将专业知识讲授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一直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难点。文章以交通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道路工程材料”“开学第一课”教学为例,通过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分析、课程思政渐进式教学设计和讨论式课堂互动环节设计,将课程专业知识与国家政策方针紧密结合在一起,能有效指引学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价值追求,实现课程内容、前沿知识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衔接。

    2024年12期 v.31;No.296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盖盼盼;苏波;操礼林;

    文章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分析,归纳总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提出了向互动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变,丰富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利用多媒体技术及案例法进行重、难点教学,丰富课外实践环节、完善平时成绩考核机制等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知识广度和深度,让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并灵活应用所学内容。

    2024年12期 v.31;No.296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需求导向下建筑类高校MPA“一核双向三维”培养模式转型研究

    胡安琪;赵斌斌;

    建筑类高校现阶段的MPA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应以“需求导向”作为MPA培养的根本内核,构建“需求——满足”结构。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实务单位指导为支撑,以需供给,指导“合作”与“创新”双向发力,最终落实于“科研”“实践”与“教学”三个维度,形成“理实合一、学赛合一、创研合一、校政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2024年12期 v.31;No.296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岩土工程软件应用”教学探索

    刘辉;黄博;韩伟;杜怡韩;

    为切实践行工程教育OBE理念,探索出一种科学合理的“岩土工程软件应用”课程教学模式,以增强课程的教学效果,文章主要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团队、教学模式、考核方式、教学成效等方面对课程进行了教学探索与实践。结果表明,先修班学习与多软件团队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协调好课程学习与考研复习之间的关系,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为其他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2024年12期 v.31;No.296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徽匠精神在高校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建设

    殷曦;施国栋;康小方;

    徽匠精神的研究与传承,对于培养高校学生尤其安徽高校学生的新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徽匠精神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建设,文章通过探讨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提出徽匠精神在高校教育的文化传承策略与创新性建设路径,以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科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024年12期 v.31;No.296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建筑钢结构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程欣;邱斌;安毅;

    文章以“建筑钢结构设计”为例,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学资源,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构建完整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和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程紧扣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和职业道德素养三条思政主线,打造专业知识与思政育人并行的新型课程形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通过实践验证,该课程的思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024年12期 v.31;No.296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古建筑测绘”教学实践研究

    余淑君;李延克;王巍;

    “古建筑测绘”是建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被新时代赋予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使命。文章通过制定地方传统建筑测绘时序表、锻造课程群、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设置合理课程体系,引入对分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实践改革;提出明确专业特色,增强课程延续性与影响力的教学改革思路及措施,从而培育扎根中国大地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并服务于地方历史建筑保护与文化传播。

    2024年12期 v.31;No.296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下高职活页式教材的建设研究——以“BIM技术应用”为例

    胡佳萍;张绍平;张斌;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将岗位职业标准、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技能标准与课程内容融为一体。课程内容的体现往往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目前,已出版的活页式教材对岗位工作、职业技能大赛以及1+X(BIM)证书关联较少,难以满足综合职业人才的培育需求。文章以“新形态教材”中的“活页式教材”开发为切入点,按照“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要求进行一体化设计,以“BIM技术应用”课程的校本活页式教材为例。按照“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要求进行一体化设计,以构建教材的框架,实现“岗课赛证”融通四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

    2024年12期 v.31;No.296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工科背景下融合BOPPPS的教学模式研究——以“房屋建筑学”为例

    门丽君;李达;周晓娟;

    基于新工科背景下OBE教学模式的发展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传统课堂学生学习体系难以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知识与实践脱节、课程思政融合不深入、学习热情无法持续等“痛点”亟待改善。文章以“房屋建筑学”为例,在深刻探索课程特色与工程问题的基础上,以学院应用型本科定位为基础,确定课程改革建设路径,即通过结合互联网+的创新模式,在教学中建立融合BOPPPS的任务驱动式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利用记忆规律,以丰富教学手段强化课程要点;深挖思政元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升知识吸收率,从而建立更有趣的新型课堂,形成综合育人的新型模式。

    2024年12期 v.31;No.296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水力学与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岳志芳;岳丽芳;韩珍;杨海燕;苏洁;

    文章以“水力学与应用”课程为例,分析课程特征及思政元素的挖掘方式,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形成了课前线上概念预学习、课堂线下学习、课后线上学习和课后反馈的混合式教学,同时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通过该教学体系,将爱国情怀、工匠精神、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等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结合,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之情,进而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

    2024年12期 v.31;No.296 115-11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PBL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赵晶丽;吴帮平;陈静;

    随着计算机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教学方法逐渐显现局限性。文章研究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将PBL与计算机教育结合,引导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综合分析文献和实证研究表明,PBL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团队合作与跨学科思维。基于此,提出了设计挑战性项目案例、鼓励团队合作与交流、及时提供反馈等教学策略。实践验证表明,PBL创新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改善了教学效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路径。

    2024年12期 v.31;No.296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岩土工程与地基基础

  • 滑坡监测中传感器的应用及原理综述

    顾浩迪;彭社琴;

    滑坡监测通过对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进行监测,从而达成对滑坡的预警和防灾减灾。目前滑坡监测中应用了种类繁多的监测仪器(传感器),通过大量资料收集分析,文章统计出滑坡监测所用仪器、对应的测试指标、分布位置及出现的频次;并对现有监测仪器的应用特点和内部传感器的特点进行总结,统计各类监测仪器内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最后从电学、光学、力学三大主要原理方面对各类传感器工作原理进行总结,并总结现在滑坡监测领域内传感器存在的不足,以期为滑坡监测领域内传感器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2024年12期 v.31;No.296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叠隧道施工侧穿桥桩影响及隔离桩加固措施研究

    汪深;陈海东;祝磊;查安敏;

    合肥市轨道交通8号线灵璧路站-耀远路站区间隧道受合福高铁蒙城北路特大桥限制,采用重叠方式侧穿高铁桥施工。文章研究在重叠段施工过程中盾构侧穿高铁桥桥墩的变形规律,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与现场施工监测对比分析加固措施保护效果。结果表明:未对桥梁进行保护的情况下,桥墩变形不能达到规范要求的控制在2mm内。对两种加固方案进行比选,提出采用隔离桩+冠梁加支撑加固措施控制效果较好。采用隔离桩桩径为0.8m的钻孔桩施工最合理。

    2024年12期 v.31;No.296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延安新区高填方黄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王永杰;孙杰龙;徐梦雷;王帆;刘桥;朱云飞;

    文章以延安新区高填方黄土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配制了含水率为2%、4%、6%、10%、12%、15%、20%和25%的土样,并完成了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土体直接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在2%~15%范围内,随含水率增大,剪切位移与剪应力曲线斜率逐渐增大;随着法向力增大,剪切位移与剪应力曲线“离散性”减小;黄土粘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大,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在含水率接近15%时,粘聚力达到最大值;内摩擦角随含水率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在含水率接近12%时,内摩擦角达到最大值。

    2024年12期 v.31;No.296 128-129+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沿海地区盾构下穿既有海警用房的变形影响分析

    杨泽东;

    文章为分析某沿海城市地铁隧道下穿施工对某海警房等既有建筑物变形的影响,数值分析了盾构掘进过程对土层及既有建筑物变形规律。结果表明,盾构左右线掘进推进时应保持一定距离、错开掘进,以避免竖向变形叠加;左线隧道和右线隧道贯通时最大沉降分别为4.4mm和6.4mm;左右线隧道贯通时某海警用房等既有建筑的最大沉降差在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建议盾构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海警房等既有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2024年12期 v.31;No.296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软土区地铁周边基坑施工的安全控制措施分析

    缪林峰;罗元笑;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项目修建在地铁保护区范围内,降低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对运营中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的影响成为岩土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无锡某基坑工程为例,利用Midas GTS/NX三维有限元软件,得到基坑施工对既有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根据基坑特点采取分区施工、被动区加固、施工组织设计优化等措施,利用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能极大减少对地铁结构的影响。

    2024年12期 v.31;No.296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济南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周围变形与内支撑的关系研究

    赵俊宏;

    文章以济南某地铁车站基坑为例,分析了该区域地质条件,确定了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的支护形式,利用理正基坑仿真软件计算了基坑周边土体最大位移、最大剪力及最大弯矩随内支撑数量增加而降低的变化趋势,确定了合适的内支撑数量。内支撑数量确定后,分别应用两种方法计算了坑边侧墙位移和内力,分别采用三种计算方法分析了地表沉降随距坑边距离增大而变化的规律。

    2024年12期 v.31;No.296 13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Leapfrog+Dynamo+Revit的复杂地质建模与桩基施工创新应用研究

    贾国波;

    传统桩基设计与施工往往容易受复杂地质条件的制约,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Leapfrog+Dynamo+Revit集成的创新方法以应对这一挑战。该方法能够自动化实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精准建模、数据处理与模型应用,通过实际项目应用验证,该方法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与实际情况相符,桩长计算结果准确性较高,可为类似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2024年12期 v.31;No.296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预应力管桩在岩溶塌陷区的应用

    曾楚琳;

    传统的地基处理形式在岩溶塌陷区往往面临着基础稳定性不足、施工难度大、工程造价高等问题。文章结合英德某污水处理厂项目,探讨了一种在岩溶塌陷区可应用的高强预应力管桩改良方法。通过深入分析岩溶塌陷区的地质特点和传统桩基础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改良型预钻孔管桩基础方案,显著提升了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今后类似地质条件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2024年12期 v.31;No.296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地库底板开裂渗水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

    刘伟超;

    河南某工程一层地库,地库覆土后结构柱冲破底板,并且裂缝处持续渗水。通过现场探测,分析得出地库底板开裂渗水由多个因素共同导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为地基土性质较差。针对上述原因,文章采取“锚杆静压桩基础加固+渗水底板修复”两者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锚杆静压桩解决抗压承载力不足问题,底板修复解决渗水问题。

    2024年12期 v.31;No.296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青峪口水库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技术分析

    苑振杰;

    针对青峪口水库重力坝混凝土施工,提出采用多机械、多方式组合施工工艺,即履带吊+卧罐以及长臂挖掘机辅助的入仓方式浇筑常态混凝土,而变态混凝土则是采用汽车入仓、平仓机平仓、压路机碾压成型方式施工。文章以13#坝身段为例,阐述了水利工程青峪口水库大坝施工组织实践与创新方案,重点归纳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和控制要点,以期借此类施工法给其他同类工程施工与管控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提高碾压混凝土筑坝施工质量和大型水库项目管理起到指引作用。

    2024年12期 v.31;No.296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交通工程研究与应用

  • 既有线大修列车换枕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赵靖翊;

    为降低既有线铁路大修列车换枕施工存在的安全风险以及减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文章采用事故树定性分析的方法,建立既有线大修列车换枕施工过程中引发安全事故的模型,从最小割集和结构重要度分析失效因子,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防范控制措施,从建立防护体系、保障人身安全、保证现场施工安全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管理,有效降低现场各类施工安全风险,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切实保障既有线大修列车换枕的施工安全。

    2024年12期 v.31;No.296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M(1,1)模型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整治工程经济分析

    杨全博;

    文章以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及处理方案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针对基层补强方案和加罩方案,展开主要材料用量和单方造价等方面的经济性比较分析,基于GM(1,1)模型预测整治工程单方造价,为类似工程造价控制及方案比选,提供了快速简便的计算方法,提高工程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2024年12期 v.31;No.296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承式钢箱系杆拱桥关键位置受力特性分析

    崔传志;

    危旧桥梁的承载能力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交通量需求,旧桥改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文章以茨淮新河大桥危旧桥梁改造工程为例,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对新建的下承式钢箱系杆拱桥进行建模与分析,重点模拟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情况,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施工阶段的吊杆、拱肋、拱圈及主梁的承载能力与变形特性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新桥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与变形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可为提升桥梁施工的安全性提供技术支持。

    2024年12期 v.31;No.296 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在建高铁影响下互通立交方案优化研究

    王宁;张凌涛;郑立志;张伟宾;

    运营期高速铁路因为其严格的沉降控制和构造物安全控制,对下穿的公路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严格要求。下穿高速铁路既有桥梁的公路设计方案审批复杂,施工工艺控制严格,公路项目下穿运营期高速铁路桥梁多采用旱桥方案,致使公路下穿高速铁路区方案造价偏高、施工工期偏长。下穿在建高速铁路,无铁路运营期法规要求,可以在满足工程技术要求的情况下采用更节省的设计方案。文章结合山东烟台某高速下穿高速铁路桥梁的方案优化过程,对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比选,根据工程实践对各控制因素进行了权衡、取舍,确定了最优方案。以期为相似项目下穿在建高速铁路桥梁方案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2024年12期 v.31;No.296 159-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空间曲线景观人行天桥受力性能分析

    薛连奇;

    文章以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某景观人行天桥为例,阐述了以公园城市为主题的背景下,景观人行天桥设计理念以及结构设计等内容,使用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杆系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受力分析,同时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实体模型,查看墩梁结合位置的局部受力情况,并结合结构特点对全桥主要受力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者计算结果相近。结果表明,杆系有限元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结构整体受力情况,该景观桥受力满足要求,其内容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2024年12期 v.31;No.296 162-163+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市域铁路高架车站结构温度作用研究

    李轩;

    市域铁路高架车站通常为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作用为不可忽视的主要控制工况之一,需要在车站结构设计中得以量化分析并明晰其作用规律。文章结合某高架车站实际工程案例,给出了其温度作用分析用的等效温差计算过程,进一步分析了温度作用下的结构变形、楼板应力、框架梁柱内力、钢结构雨棚位移及内力等多项结构效应及其随车站长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车站站厅层的温度效应最大,至楼上各层则迅速减小,各项温度响应随着车站长度的增长而增加。车站雨棚钢结构应与下部主体混凝土结构合建为整体模型进行分析,否则将增大钢结构的温度效应。

    2024年12期 v.31;No.296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跨径下承式钢箱系杆拱桥的地震响应规律研究

    谢杨;

    以茨淮新河桥危旧桥梁改造工程为例,探讨大跨径下承式钢箱系杆拱桥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规律。通过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进行时程分析,研究E1、E2地震动对桥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E2地震作用下,桥墩弯矩响应较E1地震作用显著增加,其中1#墩右侧在纵桥向弯矩响应增加了211.11%,在横桥向弯矩响应增加了256.95%;而2#墩右侧在纵桥向弯矩响应增加了73.68%,在横桥向弯矩响应增加了257.20%。拱顶位移在E2地震作用下较E1地震作用分别增加了177.00%(纵向)和198.00%(横向)。研究结果显示,在抗震设计中应特别关注桥墩和拱顶的位移响应,以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

    2024年12期 v.31;No.296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区公路桥梁设计方案比选分析

    邓楚星;

    文章以山西省某山区公路桥梁工程为例,结合工程地质条件,从安全环保、美观经济等方面对桥梁设计过程中的上下部结构、方案选择进行详细分析,并对比得出最优桥梁方案。结果表明,根据项目区桥址处的复杂地形、墩柱施工的难度,结合桥型总造价、平米造价指标以及工期等因素,T梁方案占优,故将T梁桥型作为推荐方案。对桥梁设计原则进行的深入分析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2024年12期 v.31;No.296 17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检测试验与测量技术

  • 某框架结构混凝土构件爆裂检测及原因分析

    邵幸巧;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固体废料被掺入混凝土中,然而这些废料中含有游离氧化钙等活性物质,导致混凝土构件表面出现爆裂膨胀等现象。文章针对某框架结构厂房混凝土构件胀裂情况,对其采取煮沸法检测游离氧化钙对混凝土质量是否有潜在危害、采取取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收集胀裂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等检测方法综合分析混凝土胀裂原因,为后续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12期 v.31;No.296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磁测井法在SMW工法桩施工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蔡海阳;

    文章基于磁测井法基本原理分析,结合SMW工法桩的实际工程应用,明确其现场检测关键技术措施及结果判定原则,取得较好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磁测井法检测桩身型钢芯材的有效长度是准确、可靠的。

    2024年12期 v.31;No.296 176-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建筑经济与管理

  • 基于Delphi法的江西省公立医院门诊部建设项目使用后评价指标分析

    刘余欣;王积成;徐裕华;叶阳锋;徐炜妩;

    为构建一套可操作的公立医院门诊部建设项目使用后评价指标体系,以便了解江西省公立医院新建门诊部使用后现状,为医院项目建设及评估提供参考。文章采用Delphi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利用统计平均数法确定指标权重,使用综合评价法对医院门诊部进行使用后实证评价。结果表明,文章构建形成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并明确了指标权重,相关结果的专家一致性(Kendall=0.384)、权威性(Cr=0.76)、积极性水平均较高;实证调查显示,医护人员及患者整体感受较好,各指标满意度均超过70%;对安全防护性及心理愈疗度的关注度更高。

    2024年12期 v.31;No.296 178-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模糊DEMATEL模型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关键因素研究

    封佩瑶;

    近年来建筑施工安全在经济快速发展和行业规模扩大的背景下变得日益重要。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文章通过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识别影响施工安全的关键因素,并建立包含14个风险指标的指标体系;采用模糊DEMATEL方法对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找出各安全因子的特点;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提出安全施工的办法。

    2024年12期 v.31;No.296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综合执法改革下的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制重构

    张绍春;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建设现代化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采用文献研究与调查统计的方法,对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后的质量监督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以详实数据呈现了改革成效,同时分析发现仍存在监督权力属性不清、监督主体机构多元等问题,建议采取法规修订、机构整合等措施加以完善,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2024年12期 v.31;No.296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施工企业智能建造能力评价与应用研究

    杨璇;

    随着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智能建造已成为施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章构建了一套包含4个能力要素、9个能力域和26个子能力的施工企业智能建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能力成熟度划分为5个等级。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灰色聚类评价法,对笔者所在某分公司进行了智能建造成熟度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分公司智能建造能力成熟度处于集成级,在宏观规划、数据导向等方面表现较好,但在人才培养、数字生产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可为施工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评价工具和决策参考。

    2024年12期 v.31;No.296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3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赢得值法在市政工程造价中动态控制的运用分析

    徐敏;

    文章以福州市三江口片区纵二路、纵三路道路工程(含区间桥梁)项目为例,利用赢得值法控制施工阶段造价,证明赢得值法与工程造价相辅相成,可纠正工程造价偏差。研究过程中简要阐述赢得值法的基本理论,通过对工程案例的数据整理、分析,寻找偏差原因,提出工程造价动态控制改进措施,确保造价不超支的情况下按时完工。

    2024年12期 v.31;No.296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