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钰宁;文鹏;吴明月;太馨婕;梁子欣;李志英;
在地上商业趋于饱和的当下,地下空间已成为商业开发的新热门,但对地下商业的美景度研究却及其缺乏。为探究有利于地下商业美景度提升的构成要素组合,文章选取昆明恒隆地下商业的5个景观节点为研究对象,选取色彩、构成、材料、绿植、氛围5项评价因子,利用美景度评价法(SBE)获取大众、专家两种人群的审美态度,并对各评价因子的美景度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人群审美偏好大致相同,认为美景度较高的空间意象为以冷色调的钢材与石材为主,附以半围合或是滨水绿植形成壮观气派的露天半围合或几何空间。在对地下商业景观甚至地下空间景观进行打造时可参考要搭配,以提升美景度。
2024年11期 v.31;No.295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潇涵;李敏杰;李娟;白文辉;
传统民居是随着农耕文化发展起来的乡村民居,蕴含了基层劳动人民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是场所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文章通过深入调查绍兴平原越城区域范围内遗存的传统元素,根据调研数据和相关文献记载,分析绍兴平原地区传统民居整体空间分布和宅院形式在时间序列上的演变,并总结出绍兴平原地区主流多进式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典型空间和建筑装饰特征,对于传承与保护绍兴传统民居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4年11期 v.31;No.295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齐天乐;
以休闲观光为产业发展方向的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居民视角出发进行乡村旅游景观优化建设不容忽视。文章以安徽省颍上县十八里铺花园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法,对居民的影响感知和态度进行研究,得出相关研究数据,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十八里铺花园社区居民对旅游积极影响感知强于负面影响;经济、文化、环境是影响居民积极感知的重要因素,但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力大于环境的影响力。针对上述结论,提出十八里铺花园社区乡村旅游与人居环境建设的一些建议。
2024年11期 v.31;No.295 29-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书畅;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长,北京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人们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居家养老成为老年群体的首选养老方式,对于适老化的公共服务设施要求日益攀升,而适合老年群体的公共服务设施匮乏。文章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手段,对海淀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进行讨论并提出优化策略,为北京市以及其他城市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和宜居社区养老生活环境的打造提供有价值参考。
2024年11期 v.31;No.295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 [下载次数:8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炳晗;陈青长;
目前我国社区商业功能业态存在不平衡、空间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导致社区商业空间活力下降,同时社区商业建筑设计理论体系尚未成熟。文章首先基于POI数据探究社区商业建筑的空间分布、密度、功能混合度及人流热力图,确定研究区域及对象;其次立足“场所依赖”理论,从空间尺度、功能业态、基础设施、外部景观四个维度对社区商业建筑的空间活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分析认为:社区商业业态功能丰富的区域其空间活力较高;空间活力较高的社区商业建筑均有空间合理、业态全面、设施完善、景观丰富四个共同特征。根据“场所依赖理论”提出空间、行为需求、精神情感三种依赖策略,并利用上海梅陇镇实际项目进行理论实践。
2024年11期 v.31;No.295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2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冬琴;周湘华;
城市更新是全球性的热门课题,从简单的城市重建方式发展到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策略。文章以广州市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采用空间句法分析方法,量化了街区空间特征,如整合度、选择度和深度值等指标,并结合POI数据分析了街区业态的分布及其与空间形态的相关性,评价城市更新实现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性。结果表明,更新前后街区空间形态与POI分布的相关性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更新后的街区提升了空间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率,彰显了城市更新的有效性。
2024年11期 v.31;No.295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硕茵;陈熙;
我国已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社区公共空间承载着老年人居家养老户外活动的功能,社区公共空间的适老化对老人的居家养老生活品质有着极大的影响。文章首先对武汉市典型老旧社区进行深入走访调研,分析总结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现状,随后结合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特征及需求,提出老旧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需求。最后选取武汉市钢花116社区,对其公共空间进行适老化改造设计,为今后的居家养老模式下社区适老化改造设计提供实践参考。
2024年11期 v.31;No.295 42-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下载次数:8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琛;
详细规划单元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向详细规划传导的关键环节,也是深化实施详细规划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章通过研究先行省市详细规划单元划分经验,并结合项目实践分析总结出详细规划单元划分的关键技术要点,提出边界协调优化、单元规模确定、刚弹性指标管控的技术方法,为详细规划单元划定工作提供借鉴。
2024年11期 v.31;No.295 44-4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屈招政;孟明卓;曲京儒;解恒辉;张珑;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模拟分析了玻璃幕墙面板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对其动态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面板的尺寸增加会导致固有频率显著降低,而模态振型的最大值也随之减小,揭示出尺寸与动态性能成反比的关系。此外,长方形面板的长宽比对其振动特性也具有显著影响,强调了在设计过程中对面板比例的精确考量的重要性。这些发现为优化幕墙设计与提高结构安全性提供了科学依据,特别是在抗震性能方面,结果有助于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确保其在常规及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性能。
2024年11期 v.31;No.295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昕;景月岭;
拱坝在施工时,需在各坝段之间设置横缝,分段浇筑坝体,横缝在地震作用下会出现张开、闭合和滑移等现象,对坝体的地震响应产生重大影响。文章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某拱坝有限元模型,以横缝间摩擦系数为控制变量,对不同控制变量下的拱坝进行动力响应计算,分析了不同摩擦系数对拱坝横缝开度地震响应的影响,为拱坝横缝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2024年11期 v.31;No.295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子杨;白丹阳;
文章根据最新规范和性能化设计的研究,将性能化设计融入屈曲约束支撑加固设计方法中,进一步完善减震加固设计的理论框架,借助现有的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和可量化指标。结合实际工程对屈曲约束支撑加固性能化设计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进行验证,通过对原结构性能水准的校核,并与采用屈曲约束支撑的减震结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基于性能的屈曲约束支撑加固设计方法能够解决结构原先存在的扭转问题,可显著提升既有结构的抗震性能。
2024年11期 v.31;No.295 79-8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松涛;
文章采用ABAQUS软件建立试验试件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分析钢材、钢板厚度、钢管束厚度对L形钢管束高强混凝土组合剪力墙(ICSW-L)受力性能的影响,验证建模方法、参数设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对L形钢管束高强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足尺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评估钢材强度等参数对该类组合剪力墙滞回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给出参数变化所对应的结果。
2024年11期 v.31;No.295 82-83+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符川;朱新宇;张梓辰;
文章探讨了基础隔震技术结合调谐液体阻尼器(TLCD)对高层建筑抗风性能的提升研究。基础隔震技术虽然可以显著减少地震对上部结构的破坏,但可能增加建筑对风的敏感性。TLCD因其经济性和适用性,尤其适用于基础隔震结构。建立了20层Benchmark模型,并对比分析了仅采用基础隔震与采用基础隔震+TLCD混合控制的风致响应。结果表明,混合控制方案可以显著减小结构位移和加速度,顶层加速度降低约30%,有效增强了基础隔震建筑的抗风性能和居住舒适性。这项研究为高层隔震建筑的风振控制提供了创新的设计理念和实用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4年11期 v.31;No.295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3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蒋琦;
文章设计了1榀单层单跨1∶3缩尺的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其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系统分析6个参数对滞回性能及复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钢棒预应力的增大,框架的耗能能力变化不大,复位性能呈现先增强后削弱的趋势;柱钢材强度、核心混凝土强度对框架的滞回性能和复位能力几乎没有影响;增加框架柱的含刚率对耗能能力影响不大,但可以改善复位性能;改变钢棒的直径以及数量对框架的耗能能力影响不大,但是会影响框架的复位性能;通过改变钢棒直径和钢棒数量可以使框架所配置的预应力钢棒的截面面积最优化,得到最优的复位效果。
2024年11期 v.31;No.295 88-90+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4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柳;余方园;唐建章;陈强伟;
高支模支架体系在桥梁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广泛,其安全性能评定是确保工程稳定性和施工人员安全的关键,传统的安全评定方法依赖于静力学分析和工程经验,难以考虑多种不确定性因素。文章以某城市高架桥为例,提出一种基于高斯贝叶斯网络(GBN)的高支模支架体系安全性能评定方法,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考虑结构自重、温度荷载、不均匀沉降三个关键因素,获取支架体系在不同荷载组合下网络训练数据,构建具有复杂映射关系的高斯贝叶斯网络模型,实现对支架体系安全性的动态评估。结果表明,数据训练后的高斯贝叶斯网络能够准确地实现高支模支架体系安全性能评定,为高支模支架体系安全评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2024年11期 v.31;No.295 91-92+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杨;
为分析大跨径连续梁桥不同施工阶段的内力状态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文章以某大跨径连续梁桥为例,在OpenSees软件中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及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探究不同施工状态下桥墩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考虑竖向地震动将增大施工阶段桥墩的损伤概率;合龙后的成桥阶段相比于施工状态下桥墩的地震易损性显著降低,因此应更加关注施工阶段的桥墩震害。
2024年11期 v.31;No.295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浩;姚华彦;李仁杰;王立波;程锦;刘武;
文章针对国内某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的地下洞室群开挖施工过程,使用FLAC3D对不同的具体开挖方案进行了围岩扰动模拟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开挖方案下的洞周围岩的应力应变、塑性区分布变化与观测点位移的变化,选定了其中的最优开挖方案:优先对主厂房和尾闸室进行开挖,随后再进行主变室的开挖。在开挖过程中,洞室结构受到开挖扰动的区域主要位于主厂房和尾闸室的左右两侧,在主厂房的顶部产生了最大的沉降变化。该模拟计算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地下洞室开挖工程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
2024年11期 v.31;No.295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郝昊;刘昊;汪东林;吕秋玲;
文章以合肥某地铁项目为例,运用FLAC3D软件对风化砂岩盾构掘进施工进行模拟计算,并就模拟结果各个工况下的位移与应力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双线盾构掘进对风化砂岩中管线的位移影响更类似于矢量叠加的结果,管线主要承受环向拉应力和纵向拉应力,埋深浅的管线受到纵向拉应力值在掘进过程中较大,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2024年11期 v.31;No.295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延可;李嘉豪;胡金木;
深基坑工程施工工艺复杂,其安全状态受基坑支护体系和基坑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为评价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文章以郑州市某研发中心深基坑监测数据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建立三级综合评判模型,通过选取梯形分布隶属函数确定各因素在不同风险等级中的隶属度,综合计算分析该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工程实例评价结果与现场风险等级相符,采用AHP-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深基坑安全评价准确有效,可为深基坑安全监督管理与风险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2024年11期 v.31;No.295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俞璐璐;李明勇;张伟;杨永生;
文章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实时获取基坑施工影像,建立基坑施工场景三维实景模型,利用三维实景模型直观定性分析基坑土方开挖的时空变化,动态掌握施工态势,并通过构建基坑数字地表模型,利用布料模拟滤波算法,过滤场景中所包含的地物要素,进而通过叠加多期基坑DSM,计算基坑开挖土方变化量,实现对基坑土方变化量精准定量计算,提高土方开挖的高效动态监测效率。
2024年11期 v.31;No.295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晶晶;赵昊磊;
既有地铁盾构隧道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施工扰动的影响,尤其是既有隧道上方进行开挖施工,施工扰动影响程度将直接决定施工方案的实施。文章针对实际施工中扰动难以估算的问题,采用数值仿真模拟方法,结合实际工程设计不同工况,建立了大量精细化数值仿真模型,以既有隧道上浮变形位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隧道管片受开挖的影响程度,并引入两个因子N1和N2,对开挖影响区进行科学划分。结果表明:受基坑开挖影响,下卧隧道截面呈“竖椭圆”状变形,且拱顶变形趋向基底中心处;通过引入两个系数N1和N2,结合三级控制标准对隧道变形影响区进行划分,有利于快速评估开挖扰动影响程度。
2024年11期 v.31;No.295 148-149+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建磊;吉冰冰;陈雪峰;李博;吴联棒;
管片上浮作为盾构隧道施工中的一大难题,不仅直接影响着隧道的施工进度和质量,还可能对周边环境和地下管线造成严重影响。为分析不同参数对盾构管片上浮规律的影响,文章利用数值模型软件,建立了系列模型,分别对不同地层属性、浆液性质及隧道埋深下盾构管片的上浮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浆液重度的不断增大,管片最大上浮量受其影响程度也逐渐增大,不同浆液重度对管片顶部与底部上浮量差值的影响不大;相同土层条件下,管片最大上浮量随隧道埋深的增加而减小,隧道埋深每增加1m管片上浮量减小约1.9mm;随土层黏聚力或内摩擦角的增大,管片上浮量的数值与变化率均逐渐减小,且管片上浮量对内摩擦角敏感性相对更大。
2024年11期 v.31;No.295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杰;王魏堃;刘康;
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项目是合肥市重点建设的生态水利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视察安徽巢湖时首次提出的建设模式。管桩驳岸作为湿地中重要的护岸形式,其稳定性和应力应变情况对驳岸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文章采用朗肯土压力理论对管桩驳岸的稳定性进行初步验算,利用ANSYS软件对管桩驳岸的应力应变进行分析,针对生态湿地蓄洪区行洪的特点,分别考虑只有重力荷载作用和驳岸处于不同水深淹没状态的情况。从稳定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现有设计方案下管桩处于稳定状态。基于应力应变分析结果,随着淹没深度的增加,管桩驳岸的竖向变形也在逐渐增加,且管桩承受的荷载也在不断增加。但管桩的应力远小于管桩的设计值,管桩驳岸的稳定性较高。
2024年11期 v.31;No.295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厅;张利芳;张艳;高小航;李向阳;张广乾;
国内许多老的粮食库区多建于土质边坡体上,采用人工开挖建设粮仓,从而形成了大量不稳定边坡体。文章通过对某粮库区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土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在饱和状态下处于不稳定-基本稳定状态[1]。结合工程区地质环境条件和施工条件,提出了“土体清理+坡底挡土墙+削坡+锚杆格构梁+截排水+绿化”的边坡治理方案,既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也能提升粮库区的观感质量。
2024年11期 v.31;No.295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