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思想理论与实践

  • 国际都市视野下的合肥市街道美学营造研究

    肖雨轩;沈越;魏晶晶;

    围绕城市空间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城市更新议题,以国际都市视野展望合肥市街巷美学营造方法与导向准则。文章以国际都市典型街巷美学案例为评价参考,以合肥市七个辖区下属二十一个典型街道为实证,构建“美学调研——美学建档——美学评价——美学取舍——美学规划”的城市街巷空间美学提升更新技术框架。基于实地街巷调研,建档分级分层梳理出街巷美学评价主题,建立了以主观感知视角的街巷空间品质评价和客观分析视角的街道空间形态分类相结合的美学评价体系,并提出“补、增、改、修”的美学营造策略。基于样本筛选的典型性街巷要素分析评价与实地设计实践成果结合,归纳合肥市街巷美学营造导控性准则。以期通过理论研究与设计方案实证为合肥市街巷空间现状评估、更新规划和管理实施起到范式作用,并为合肥市街巷空间更新规划与美学品质提升提供美学营造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2024年09期 v.31;No.293 3-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传统村落旅游研究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孙超;江雪梅;

    传统村落旅游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文章使用CiteSpace 6.2.R2和VOSviewer,基于2004-2022年客观数据构建传统村落旅游知识图谱,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结果表明,该研究热点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国家以亚洲为主,中国是主要研究地区;研究高频作者及机构集中在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研究主题主要包括中国传统村落、遗产旅游、保护管理等;该研究被生态学、地球科学、海洋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关注。

    2024年09期 v.31;No.293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建筑类型学的校园集装箱合院设计研究

    叶晓琪;陈宇航;钱丰懿;赵前;李文婧;

    文章通过深度解析建筑类型学,分析集装箱建筑的特点,探寻功能与形态皆适应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奉贤校区的集装箱合院建筑设计,旨在营造人性化校园环境的同时,实现工业废物再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采用建筑类型学的方法,对校园和建筑的图底关系进行调研,提取了校园中合院建筑空间形态的各种类型。结合集装箱建筑模块化的特性,从建筑的空间形态和立面形式入手,在集装箱组合关系以及立面开窗效果上对校园既有院落空间进行类型学转译与表达。利用Rhino+Grasshopper软件对设计的集装箱建筑进行性能分析,得出北立面设置高透光性落地玻璃窗及多个室外平台等做法可以有效均衡北立面日照、太阳辐射不足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校园中集装箱建筑设计的策略与意义。

    2024年09期 v.31;No.293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1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完整社区化下寒地城市老旧社区改造策略研究——以辽宁省沈阳市多福社区为例

    董芷含;徐佳怡;桂晓舟;张瑞;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逐渐提高,吴良镛院士提出完整社区理念,为社区改造与建设提供指导。完整社区理念较广泛普适,但对寒地城市社区的改造建设缺乏针对性,无法更好地满足寒地城市老旧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文章将完整社区理念与寒地城市特点进行耦合,通过对多福社区现状的分析和探讨,研究完整社区化下寒地城市老旧社区改造模式并提出优化策略和展望。

    2024年09期 v.31;No.293 15-1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地方高校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研究——以六安市汤池镇为例

    王敉敉;谢华春;杨黎明;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了应对百年变局,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并明确指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文章依托乡村振兴的大背景,选取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汤池镇,从国内研学旅游现状和发展情况出发,结合乡村旅行周边产品的发展现状,制定汤池发展策略:围绕汤池镇现有自然、人文资源,开发周边乡村旅游产品,比如设计产品专属外包装,打造原生IP形象等;精心设计具有汤池镇特色的红旅研学路线,以贯彻“四育协同”的理念。依托高校优质资源和专业技能优势,帮助汤池镇科学规划建设,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和提升工程,实现汤池镇旧貌换新颜,为盘活乡村经济注入活力,形成一套实现乡村振兴的“汤池模式”。

    2024年09期 v.31;No.293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烂尾楼更新改造方法分析——以医院改造项目为例

    侯庆达;王静;许宝辉;贾开强;孙锡强;

    文章对工程项目现有区域内烂尾楼栋建筑进行结构检测鉴定,根据工程需求改造为医院住院部、门诊楼、办公楼,鉴定受损程度及结构安全性能后,确定局部破损修复方案、结构加固改造方案,并优化加固方案,同时梳理拆除的建筑垃圾处理方案,为以后相关改造工程提供施工经验。

    2024年09期 v.31;No.293 20-2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机遇挑战和空间供给策略研究——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

    袁欣;张丹蕾;王晨;

    青年是助推城市发展的重要主力,城市是承载青年发展的关键载体。在试点工作的推进带动下,许多城市开始积极探索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建设。常州市武进区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城区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并于2022年5月正式宣布建设“长三角青年发展友好型示范城区”。文章在分析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围绕武进区“1+5”青年发展友好型政策体系,从城市空间规划和建设角度研究满足青年需求的城市空间供给策略。

    2024年09期 v.31;No.293 22-2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觅境——造园之法于艺术展览空间设计的借鉴性研究

    刘天泽;

    园林作为继承传统东方审美经验的展示空间,在空间塑造与叙事表达方面与艺术展览空间有很多相通之处。文章借鉴造园之法中的多感官运用,创造可游可感的体验空间;结合作品的诞生语境,合理建构原真性的展示空间;考虑观众参与,构建个体独一无二的在场时空,帮助当前艺术展览走出感官隔离的“扁平化”困境,使观众更好理解展览内涵与作品寓意,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审美体验。

    2024年09期 v.31;No.293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生”空间视角下历史城区空间结构的句法解析——以武昌古城为例

    杨贺;

    文章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及方法,通过对现状道路和用地数据的数字化处理分析,结合人行、车行等多尺度下标准化角度的整合度、选择度及深度值等参数,从“三生”空间视角探究武昌古城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武昌古城形成以解放路和民主路为基础的南-北和东-西走向两条轴线构成的“十字形”或“L字型”空间结构,该结构整体重心偏西北,古城东南片区在结构上较弱,空间可达性、活力值、便捷度相对较低,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现状生活空间因涉及到保护问题和受地形影响,通达性较高的空间整体上均分布相对零散且较少,部分地区道路的尺度随着城市的发展已不能满足该区域的需求,需尽可能地对地块进行盘整,修补连通道路;现状生产空间主要形成以司门口区域为核心的古城空间结构,但古城内商业空间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现状生态空间形成以东-西向蛇山山体的自然景观轴线和南-北向首义片区人文景观轴线的“T”字形结构,但在古城北侧区域并没有延续下去。

    2024年09期 v.31;No.293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5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6-2021年ASLA社区康复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李勇;李小双;

    社区是居民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空间,社区康复景观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文章筛选了2006-2021年ASLA获奖作品中有关社区康复景观的21个案例,利用案例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系统归纳法,对社区康复景观的特征进行评述,并从设计理念、生态、人文、空间结构以及园艺疗法五个角度,总结了社区康复景观的设计策略,以期为我国的社区康复景观的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2024年09期 v.31;No.293 33-3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罩”在内檐装修中的实用性研究

    彭景富;刘雪丹;

    “罩”是明清时期古典建筑内檐装修中常用的一种隔断构件,因其独特的结构属性,能够起到组织空间的多维作用,扩展了传统室内布局,进一步形成了传统空间布局的基本面貌。“罩”在内檐装修的实用性主要表现在对于空间的分隔与处理内外空间关系上,通过组织空间序列来塑造空间性格。文章通过叙述“罩”在内檐装修中的组织性和自然性,研究“罩”充满智慧的空间营造策略,发掘其对于当代室内空间设计的巨大能量。

    2024年09期 v.31;No.293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原真性视域下乡村公共设施设计研究

    遆升;陈熙;

    文章以乡村公共设施为载体,探索乡村公共设施原真性保护模式,以期达到对乡村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推进乡村建设。从原真性角度出发,基于原真性理论框架,将主体原真性和客体原真性相融合,从客体内涵原真性和主体感知原真性方面,分析乡村公共设施设计对乡村原真性保护的影响。最终,基于原真性设计原则,总结归纳出乡村公共设施设计立足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的原真性设计策略,从而实现遗产的传承和遗产的“真”体验。以乡村公共设施设计为切入点,从原真性角度关注乡村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有效改变当前乡村建设中同质化和碎片化的现状,修补乡村隐性文化基因、唤醒乡村记忆、激活乡村活力、实现乡村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2024年09期 v.31;No.293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法的高铁站房使用评价研究——以郑州东站为例

    尚伟;雷鸣杰;房佳琳;吕桑;何聪;

    文章以郑州东站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旅客对站房空间的使用评价以及候车体验评价,并运用SD法与因子分析法对旅客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受访旅客对郑州东站总体评价较好,但站房仍存在冬季温度较难调节、旅客候车时间较长、候车室内光线较强等问题。

    2024年09期 v.31;No.293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上海绿道区域化发展分析

    张林娟;

    绿道具有连接、休闲健身、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等多元功能。文章通过对上海绿道的实践进行梳理,总结了上海绿道建设的四种模式,分别为滨水型绿道、林带型绿道、公园绿地绿道和居住区绿道,并对上海绿道未来区域化发展进行概述,指出了上海及衔接城市区域绿道建设现存问题,并从统一建设标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及适时开展等方面提出对策,推动上海绿道建设良性发展,进一步促进区域绿色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2024年09期 v.31;No.293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 74m长倒三角空间钢管桁架现场制作施工技术

    朱远平;黄贤斌;

    大跨度空间钢管桁架在施工现场进行分段制作和拼装时一般采用侧卧拼装法,该方法存在脱胎困难、施工精度常偏差大、成本控制不够理想等问题。文章以跨度74.4m、宽度3.0m、上下弦间最大间距4.5m的倒三角空间钢管桁架为例,介绍了采用倒立拼装法进行大跨度空间钢管桁架现场制作的技术。结果表明,利用自重作用下现成自然弯曲的倒立拼装法简化了胎架结构,提高了脱胎效率;弦杆成型自然流畅,降低了制作难度,保证了施工精度;弯管等系列工序的取消极大缩短了施工时间,有效节约了成本。

    2024年09期 v.31;No.293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曲面陶土板幕墙关键施工技术分析

    杨凌志;葛祖静;王琦;沈冬云;

    陶土板幕墙作为一种新型装饰幕墙的面板形式,因其色彩丰富、节能环保和安全可靠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使用到工程建设中。文章以上海某医院为例,对曲面陶土板幕墙关键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曲面陶土板原材的要求和安装施工的控制要点,以期为曲面陶土板幕墙系统安装提供参考。

    2024年09期 v.31;No.293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软土地区大埋深污水管道施工技术分析

    危明;

    为研究软土地区大埋深污水管道施工技术,文章以漳州市东环城路及其接线工程A2合同段工程为背景,分析了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面临的风险及相应的处理措施,打入拉森钢板桩中的控制要点,并将该施工技术进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24年09期 v.31;No.293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某85.5m高层断桩迫降纠偏施工技术分析

    彭涛;卫海;马贤胜;

    文章以某85.5m高层建筑断桩纠偏工程为例,结合地质及周边施工情况,分析高层建筑沉降倾斜的原因,并提出了断桩迫降纠偏工艺流程及施工要点,此施工工艺在项目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24年09期 v.31;No.293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智能垂直滑动窗安装技术及性能试验分析

    张铎;

    智能垂直滑动窗在建筑和家居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该技术结合了先进的机械设计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窗户的高效、稳定和安全启闭。文章以某住宅小区门窗安装为背景,首先比较了智能窗户与传统窗户在密闭性、安全性、排气性、智能性方面的差异,然后介绍了智能垂直滑动窗的安装流程,最后对智能窗的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表明,窗户的各项性能均较优异,为未来智能家居的选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024年09期 v.31;No.293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型装配式箱梁工业化智能预制施工技术分析

    王方;

    文章通过对大型装配式箱梁工业化智能预制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在工厂内流水式布局、立体化设计、系统性装备、智能化控制、信息化管控、全过程监测,形成一套智慧化装配式构件生产施工技术,进一步促进桥梁工业化产业发展,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提高桥梁大型装配式箱型梁板工厂化建造技术水平,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4年09期 v.31;No.293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合肥某项目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朱尚军;

    在国家积极推行节能减排并越来越重视低碳环保、绿色建筑的时代,地源热泵系统以低碳环保、无污染、不需要燃料、没有废弃物等优点被广泛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文章结合合肥某项目地源热泵工程施工案例,重点对地源热泵系统的热泵井施工、地埋管安装敷设、管道检测和回填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技术指导和借鉴。

    2024年09期 v.31;No.293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建筑结构研究与应用

  • 框架结构抽柱托换施工全过程数值模拟

    严恺;唐兴荣;

    为了实现新旧结构体系的转换,需要采用抽柱托换技术。文章采用施加温度荷载模拟千斤顶加卸载工况,利用Midas Gen建立抽柱托换施工过程分析模型,对框架结构抽柱托换的施工全过程抽柱托换区域内相关构件的内力、变形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建立的抽柱托换施工过程分析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抽柱托换施工过程中结构构件受力状态的变化规律,各层千斤顶加卸载工况对结构构件受力的影响较大,在抽柱托换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并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

    2024年09期 v.31;No.293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地下室围护结构结露问题研究与防治

    沈念俊;甘芮锴;庙诗祥;李丕全;王琪;张昆珏;

    湿热空气突然降低到露点温度,就会产生结露现象,此种现象在建筑内严重破坏建筑的美观性、安全性和实用性,甚至滋生霉菌,影响居住者的健康。文章系统总结了地下室常见的结露现象,通过分析地下室围护结构等部位结露的成因,并就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地下室结露预防与治理分别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为解决地下室结露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相应措施亦可扩展应用于其它建筑场景。

    2024年09期 v.31;No.293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超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研究

    陈伟;

    近年来,由于建筑物高度逐渐上升,形式日益复杂化,出现了各类超限超高层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同时具备框架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好,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使用。文章为研究框剪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以合肥某工程为例,进行超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对结构布置和配筋率不同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对比,并对结构的关键构件采取加强措施,提高结构的安全指标和结构整体的延性,实现结构预期的耐久性目标,为类似项目抗震性能分析提供参考。

    2024年09期 v.31;No.293 72-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BAQUS的钢筋混凝土柱受力性能分析

    郑之义;高瑞;李伟东;

    文章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将规范建议的混凝土单轴本构关系应用到损伤塑性模型中,建立一个适筋柱ABAQUS有限元模型,研究在单向荷载作用下该柱的受力性能,对该柱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和数值计算,并对数值计算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塑性损伤本构模拟钢筋混凝土柱力学性能较为理想。

    2024年09期 v.31;No.293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钢框架全栓接连接刚接节点设计方法分析

    侯俊杰;乐风江;阿不都塞买提·卡力;

    文章总结了全栓接连接刚接节点为满足刚性要求的验算方法,对三种全栓接连接形式的设计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设计流程,并引入具体算例,选取了满足节点刚性的构件尺寸,在同样的结构参数下进行刚接节点的设计计算,得出三种连接形式的具体耗材数量并进行对比,为设计提供一定依据。

    2024年09期 v.31;No.293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气象条件的混凝土箱梁温度场分布规律分析

    赵弟燃;

    文章通过日照辐射作用下混凝土箱梁的温度场变化,分析自然环境中各种气象条件对结构温度的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混凝土箱梁的数值模型,并考虑气象因素对结构温度分布的影响,通过对特定地点日照条件下的箱梁进行温度场模拟,分析了日照环境下混凝土箱梁温度变化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将为混凝土结构设计以及结构的温度控制等提供参考借鉴。

    2024年09期 v.31;No.293 80-81+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建筑节能

  • 基于Landsat 8影像的合肥市城市公园冷岛效应研究

    廖守悦;吴星健;邓非凡;刘嘉文;

    利用Landsat 8遥感数据,通过辐射传输方程法反演合肥市主城区地表温度,并对选取的18个城市公园进行多级缓冲区分析,从公园景观构成角度建立公园降温效应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城市公园存在明显的降温效应,且与公园面积、水体比例、周长面积比等指标有较强关联性。针对以上特征,文章提出了针对合肥市城市公园建设的建议。

    2024年09期 v.31;No.293 82-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0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建筑节能设计分析——以皖西学院为例

    王标;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及拆除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合理的建筑结构布局,以达到减少能源损耗、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建筑物使用功能及绿色建筑的目的。当前,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建筑节能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文章首先阐述了房屋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的必要性,然后对房屋建筑节能基本现状进行分析,最后结合皖西学院,分析具体的节能建筑设计措施。

    2024年09期 v.31;No.293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BIM与计算机技术

  • 测绘成果元数据自动生成的技术探索与实践

    徐旭;丁冰;唐雅梅;

    元数据是测绘项目成果提交时必不可少的部分,传统生产方法高度依赖人工操作,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文章基于软件底层功能模块,提出一套完整的自动化元数据生产流程,设计适用于多种元数据类型的通用模块,通过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工程与安徽省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地形级)项目的实践验证,实现了元数据信息自动提取,并设计了灵活开放的API端口,以适应不同测绘成果生成元数据的需求。

    2024年09期 v.31;No.293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BIM技术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分析

    段本春;

    由于传统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三维地质模型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文章基于BIM技术对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进行分析。对原始数据预处理并进行Delaunay三角剖分,设定不同钻孔间的连接规则,使得三棱柱体元能与连接规则相匹配;遍历所有钻孔点,提取位于钻孔点下的地层岩性项值,去除重复值,找出所有地层岩性类型;运用B-rep法搭建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布尔运算遍历顶点符合右手法则的三棱柱列表;使用三维场景树来描述有向无环图,运用OpenGL三维可视化图形库实现三维场景显示和交互,从而实现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结果表明,运用本文方法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2024年09期 v.31;No.293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建筑材料

  • 轻质再生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张志鹏;马金铃;李丽慧;

    基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再利用的需求,文章以不同比例的再生砖骨料和陶粒混合作为轻质再生混凝土的骨料,研究了不同的再生砖骨料比例以及掺合料对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龄期下,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会随着砖骨料比例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砖骨料比例为45%的时候,达到了LC40的要求;将适量硅粉和粉煤灰掺在混凝土中,可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强度,粉煤灰和硅粉最为适宜的用量为5%和10%。

    2024年09期 v.31;No.293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超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及性能研究进展

    张婷;徐慧;邱正;

    混凝土材料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表面含有大量水泥水化产生的羟基,且多孔使其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因此,混凝土易受到水和离子的侵蚀,降低性能和使用寿命,尤其在沿海或者湿润地区更严重。超疏水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良好疏水性的新型建筑材料,通过对常规水泥基材料进行表面或整体超疏水改性制成。近年来,对混凝土疏水改性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文章梳理总结了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介绍了三种表面湿润的模型、超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及对超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和疏水性能的改变。最后,对超疏水混凝土的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并对该方向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2024年09期 v.31;No.293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建筑教学

  •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体系研究

    黄潇;聂利青;王冬花;付佳丽;

    根据新工科背景下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以及我国的本科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体系也应与我国的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和本科教育理念相适应。文章通过对目前安徽省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了扩充和完善,构建了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旨在通过评估提升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土木工程专业持续、科学、健康发展,实现对未来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价值引导。

    2024年09期 v.31;No.293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外古典园林史”课程引入闽南园林理论专题的教学思考

    陈梓茹;沈夏冰;

    闽南地区的发展在中国历史发展篇章中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城市面貌日趋同质化的现象下,弘扬独特的闽南地域文化尤为重要。文章依托风景园林学科的专业属性,分析“中外古典园林史”课程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在“中外古典园林史”课程教学中引入闽南园林专题的理论教学方式,并具体分析闽南园林专题在“中外古典园林史”课程教学中引入的思路与策略。在加强学生对区域景观理论认知的同时,有效地推动区域景观建设发展振兴。

    2024年09期 v.31;No.293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工科背景下钢结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黄滢;童智能;陈瑞兄;刘国旗;

    “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对“新工科”背景下钢结构人才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对照具体要求提出目前建筑钢结构从业者存在的问题。高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文中基于本科教育层次树立钢结构人才培养的目标,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践环节、课程考核三个方面给出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具体方法、措施和建议,为新工科背景下钢结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途径。

    2024年09期 v.31;No.293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美国贝勒大学工程领导力创新教育模式及启发

    孙治国;刘子心;

    美国贝勒大学通过长达数十年的系统研究与成果跟踪,发展了一套以“好奇心引导”“跨边界协作”以及“商业化统筹”三大要素为核心的有组织工科生工程领导力创新教育模式。文章详细介绍了贝勒大学工程领导力创新教育模式的核心要素及其特点,并结合目前国内现状,分析了贝勒大学的有组织工程领导力创新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工科生工程领导力培养的启发。

    2024年09期 v.31;No.293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工程检测与加固”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孙彦增;王倩倩;胡荃;郑秀梅;

    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在此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重点”的OBE理念对于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文章结合OBE理念,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问题导向的案例教学法、拓展学习资源、注重过程性评价等教学内容的改革,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巩固了学习成果,达到培养适应建筑工业未来发展人才的目的。

    2024年09期 v.31;No.293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1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QFD的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宋利利;马珂;曹娓;马杰;

    文章通过对从事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现阶段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QFD(质量功能展开)方法,从用人单位对国土空间规划人才能力需求的角度分析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方案,提出改革应优化课程内容、改革综合考核方式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三方面。

    2024年09期 v.31;No.293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教”改革背景下基于任务驱动和PDCA循环理论的“建筑识图与CAD”课程对话式课堂构建

    湛永红;

    “三教”改革背景下,“建筑识图与CAD”课程的教法改革,基于任务驱动,融入PDCA循环模式,围绕“任务实施”,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怎样做得更好?”为对话话题核心,构建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之间的对话课堂,目的在于学生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教育目标认知层次的逐级提升以及技术技能的培养。

    2024年09期 v.31;No.293 115-116+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岩土工程与地基基础

  • 预应力锚杆与钢板桩组合支护结构在建筑基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朱海云;陈震;裴迎慧;

    文章以安徽省淮北市某项目为依托,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预应力锚杆+钢板桩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特性,并通过对比规范计算结果与监测结果,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实际监测结果与数值计算和规范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PLAXIS有限元分析方法在此种组合支护结构中的适用性;预应力锚杆可以有效控制钢板桩的水平位移及周边环境的变形,验证了此种支护结构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可行性;支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锚索支点下方3.0m处左右,可以为类似支护结构的优化分析提供借鉴。

    2024年09期 v.31;No.293 117-11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地下水作用下节理岩质边坡稳定性与加固分析

    黄金豪;张宇君;周瀚威;钱佳怡;

    节理岩质边坡由于岩石力学特性及节理构造,其失稳破坏机理复杂且灾害影响大,工程中边坡普遍存在地下水运动且成为导致边坡失稳的重要原因,所以地下水作用下节理岩质边坡稳定性与加固分析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顺层节理岩质边坡进行地下水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并设计了框架梁锚杆加固方案,分析其加固效果。结果表明,水位差及节理的材料强度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框架梁锚杆加固措施可有效提高边坡稳定性。

    2024年09期 v.31;No.293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在冲洪积平原地层中的应用分析

    彭松辉;

    传统灌注桩施工工艺存在效率低、成本高、振动及噪声大、泥浆或水泥浆污染、成桩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文章结合山东曲阜施工工程,对长螺旋钻孔压灌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要点进行分析,应用此技术,加快了该项目的施工进度,减少了施工成本,可以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2024年09期 v.31;No.293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边坡桩基础动力响应分析

    蔡劲松;

    目前高墩桩基础在高边坡地段广泛应用,相应的理论数值研究还远远落后于实际工程,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应工况下的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文章主要采用FLAC3D软件进行地震作用下边坡与桥墩桩动力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动力荷载作用下桩身位移与变形分析。结果表明,桩的高度增加时,左右桩的水平位移逐渐减小;在相同高度下,左右桩的轴力由于地震作用沿桩身高度呈抛物线型变化,并且在相同高度下两个桩的轴力差异较大;剪力和弯矩在桩身的下半段变化趋势相似,但在上半段的变化趋势不一致。相关研究结论可为实际高边坡桩基础工程提供参考。

    2024年09期 v.31;No.293 124-125+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岩溶地区中高层建筑桩基础设计与实践分析

    李雅萍;李亚昊;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农业建筑和园林建筑等中高层建筑数量日渐增多,然而岩溶发育对建筑物地基基础的设计有着较大的影响。文章以湖南省某建筑物桩基础设计为例,在充分考虑安全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基础上,通过地质勘察、探查岩溶发育情况和分析岩土工程力学性质等,为该建筑物地基基础确定了较优的桩基础类型、良好的持力层和安全可靠的桩基础施工方案,确保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024年09期 v.31;No.293 126-12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建医院综合楼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分析

    杨永发;

    文章利用自平衡静载试验对新建医院综合楼桩基进行检测,解决了场地狭窄、荷载大、地下水位高的基桩检测难题。通过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得到了大直径、大吨位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数据,可为类似工程检测项目提供参考。

    2024年09期 v.31;No.293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某项目基坑施工期间的安全监测分析

    马冲;黄平;

    基坑安全状态影响着整体工程的质量与经济效益,基坑安全监测是保证基坑安全稳定和进行后续施工的重要手段。文章对某项目深基坑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周边道路累计最大沉降量为-7.25mm,周边建筑累计最大沉降量为-7.02mm,周边管线累计最大沉降量为-7.76mm,周边水位累计变化最大值为-687.00mm,前期锚索内力最大值为278.10kN,地块二HK段出现裂缝后锚索内力最大值为469.40kN,均未达到规范预警值。表明基坑在施工期间处于安全稳定状态,基坑监测分析结果能为类似基坑工程监测提供参考。

    2024年09期 v.31;No.293 131-132+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朔州市平鲁区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

    张新磊;许容;

    文章以朔州市平鲁区为例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分析区内自然地理概况及其工程地质条件,通过野外调查对地质灾害点的数量及发育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各类型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及危害特征,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划分平鲁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及防治分区,并提出相关防治建议。

    2024年09期 v.31;No.293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8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地质参数对桩身受力及变形机理的影响分析

    彭方明;

    地质参数是灌注桩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对桩身受力和变形机理具有显著影响。文章采用有限元软件,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土体变形模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桩身受力和变形机理的影响,得到了不同地质参数条件下的桩身荷载-位移曲线,旨在探讨地质参数对桩的承载特性的影响,并研究其对桩身受力和变形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提高土体变形模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可以显著提高桩身承载力,变形模量和黏聚力的增加能够提高桩身的承载力。文章为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并为进一步研究地质参数对桩身受力和变形机理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其他地质参数的影响,以提高设计和施工的准确性、可靠性。

    2024年09期 v.31;No.293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交通工程研究与应用

  • 大纵坡PC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合龙配重效应分析

    韩锐;孙坤江;杨美良;李烈敏;

    文章从八跨PC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关键的合龙配重环节着手,推导了三种合龙配重方法的理论计算公式,在三种配重计算结果基础上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合龙配重对成桥后桥梁结构线形和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合龙配重能够使梁段上挠,有效减小桥梁运营后期的下挠,有利于一定下缘压应力的储备,改善结构受力情况,提高体系的安全性。

    2024年09期 v.31;No.293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考虑车辆特征的分流区跟驰模型研究

    张丽岩;王明;马健;

    为研究混合人工驾驶车辆(human-driven vehicle,HV)与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CAV)交通流环境下不同特征车辆混入下高速路分流区的通行效率与行车安全性的提升问题[1],深入分析不同特征车辆混入造成的影响十分必要。基于此,文章以L3层级自动驾驶货车为研究对象,选取3组特征车辆,在考虑混分流(L0~L5)的影响下,选定并设置高速路匝道入口作为研究场景,引入车路协同系统[2],纳入交通参与者行为差异的多样性并加以改进。在所建立的混合交通流微观仿真模型基础上,联合SUMO(Simulation of Urban Mobility)与Python搭建仿真平台,实现驾驶行为模型的仿真验证与高速路中包含基本路段和分流区的混合交通流场景下的仿真试验[3],基于试验数据从交通效率与安全角度分析不同车辆特征对交通流特性的影响及改进跟驰模型的效果。

    2024年09期 v.31;No.293 144-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5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空间双索面独塔斜拉桥动载试验研究

    李德安;卢恋;

    文章以滁州市某空间双索面独塔斜拉桥建设项目为例,借助桥梁结构在外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物理特性,详细分析安全特性,结合有限元软件进行建模计算,判断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该桥梁实测数据的自振频率大于理论计算值,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竖向刚度满足要求;该桥梁实测数据的冲击系数满足具体规范要求,可为今后桥梁的运营和维护提供数据和相关信息支持。

    2024年09期 v.31;No.293 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5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振动模态影响因素分析

    张标;王新塍;马玖师;赵俊;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多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有良好的减振和降噪效果,现分析浮置板轨道不同参数对减振和降噪效果的影响。文章以某轨道交通工程为例,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对钢弹簧浮置板轨道进行模态分析,根据实际数据进行建模、网格划分约束边界条件,研究不同参数变化对浮置板轨道固有频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钢弹簧刚度越小,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固有频率越小,其中钢弹簧刚度影响最明显,尤其是对浮置板轨道第1阶振型的影响尤为明显;浮置板弹性模量越小,钢弹簧浮置板的固有频率越小;浮置板密度越大,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固有频率越小。

    2024年09期 v.31;No.293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地震作用下隧道不同位置单一及组合渗漏规律研究

    翟之阳;王春瑶;路平;

    为探究在地震作用下隧道拱顶、拱肩和拱腰单一位置及两两组合位置渗漏围岩破坏规律,文章对振动台试验进行PFC2D离散元数值模拟验证,并利用经过验证的数值模型对隧道渗漏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地表最大沉降始终发生在渗漏位置正上方;当隧道不同位置发生渗漏时,拱肩部位渗漏围岩破坏最严重,拱腰部位渗漏围岩破坏最轻;隧道周围的天然土层本身就具有形成土拱的颗粒结构基础;在地震作用下隧道发生渗漏破坏会导致土体应力峰值的出现位置由围岩内部转为隧道衬砌结构;当隧道埋深比在1.9~2.3范围内时,受到地震作用的隧道组合位置渗漏不仅加重了隧道单一位置渗漏的围岩破坏程度,同时也放大了应力幅值的变化幅度。

    2024年09期 v.31;No.293 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顶管施工对桥梁桩基安全的影响分析

    杜军锋;马宪宏;刘晓伟;

    文章在咸阳市中、西部片区污水管网工程项目中,通过数值模拟深入分析了顶管施工对桥梁桩基的影响。本项目作为减排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水管道在咸阳立交桥底采用非开挖顶管施工,并用MIDAS/GTS进行精确计算分析。研究表明,顶管施工在X、Y和Z方向上对桩基产生了显著的位移影响,并在桩顶附近产生了高应力区域。为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桩基的稳定性,建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因素,重点关注高应力区域和位移较大的区域。此外,通过合理设置应力释放系数和采用适当的边界条件,可以有效地模拟和分析顶管施工对桩基的影响。

    2024年09期 v.31;No.293 158-15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机场测量控制应用分析

    杨先志;

    文章结合合肥新桥国际机场T2航站楼项目,简要介绍机场测量控制管理的情况,对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的建立以及主要工序施工测量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控制网的测量设置,得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分级测量设置达到了平面精度高、作业实施速度快、经济效益好的效果。

    2024年09期 v.31;No.293 160-161+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建市政道路涉轨交区间保护方案分析

    李猛;

    市政道路线位在轨道保护范围内时,需要对工程方案进行合理论证和分析,并结合建设条件,针对性地设计。文章结合新建道路范围与轨道交通保护区重合的情况,以实际项目案例为依托,根据等载换填设计理论,开展相关研究工作。通过轻质路基材料的换填计算,实现道路建设后无新增附加荷载的设计目标,减小市政道路建设工程对现状轨道交通的影响,为类似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2024年09期 v.31;No.293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单跨门式刚构桥的设计分析

    雷婷婷;

    门式刚构桥是刚构桥的一种类型,其腿和梁垂直相交呈门形构造,可分为单跨门构、双悬臂单跨门构、多跨门构和三跨两腿门桥。随着城市桥梁景观及河道水利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市政桥梁要求单跨跨越河道,门式刚构桥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以单跨30m门式刚构桥工程为例,分析该桥总体设计及受力特性,通过调整桥台竖撑高度及斜撑角度,总结结构受力特点,选取合理的结构尺寸,可为该类桥梁今后的设计提供参考。

    2024年09期 v.31;No.293 16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装配式桩板路基设计与应用分析

    宋国庆;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形成“三张交通网”“两个交通圈”。高速公路是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建设规模大、线路长、沿线地质环境复杂等特点,一般结构采用地基处理+路基路床或桥梁架设等方式,但存在利用土地资源多,造价较高等问题。文章结合合安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探索一种装配式桩板路基的新型结构的桩、板连接的设计方式和施工应用,并选取一段进行经济分析对比。该方式对软土地基沉降变形难以控制、土地资源匮乏、高度较低不便于修建桥梁的地段区域具有良好的经济和技术优越性,可为高速公路结构形式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2024年09期 v.31;No.293 168-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市政道路污水管道中污染物迁移的数学解析模型分析

    王贵文;

    在市政道路污水管道中,传统污染物迁移模型对污染物含量的检测难以实现预期效果。文章通过热传导,建立市政道路管道中污染物迁移的数学解析模型,设定在该平衡小范围中对流作用控制的污染物质量变化,得到污染物质量增量;设定迁移系数为较高的线性函数,求算模型的解析解,获取了不同参数情况下管道中污染物浓度分布规律,从而实现对污染物迁移的数学解析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此方法检测达到预期,实现模型的较好应用。

    2024年09期 v.31;No.293 170-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引江济淮输水通道西淝河下段河道疏浚技术分析

    汪有红;

    为研究河道疏浚作业的排泥场分区、退水口设计,在有效保证疏浚作业进度和使循环水流中悬浮颗粒在排泥区充分沉淀的效果。文章以引江济淮输水通道西淝河下段河道疏浚施工为工程背景,总结了排泥场分区、退水口设计的施工技术[1]。在疏浚作业中根据排泥场面积和疏浚工作量进行排泥场分区、退水口设计,解决了疏浚作业过程中,退水水体中悬浮颗粒含量超标的难题,有效地保证了疏浚作业进度,起到了使循环水流中悬浮颗粒在排泥区充分沉淀的作用。

    2024年09期 v.31;No.293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既有铁路桥墩浅基病害原因与加固技术分析

    吕书庆;

    我国早期修建的铁路桥梁在多年运营后劣化加速,桥梁老龄化日趋严重,桥梁下部结构出现大量病害,其中以扩大基础表现最为严重。文章以阳安线某汉江大桥为例,分析桥梁浅埋基础病害产生的原因,介绍加固设计方案和抢修加固技术,对今后类似桥梁设计、建设以及同类工程的病害抢修具有借鉴意义。

    2024年09期 v.31;No.293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多条件制约下市政桥梁设计方案的选择

    曹二星;胡清和;

    在市政桥梁设计时,由于交叉专业及涉及的产权单位较多,相应的制约条件也较多,桥梁方案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桥梁设计的成功与否。文章以黄山市桃花岛横江南桥为例,分析在各种制约条件下,市政桥梁设计如何选择最佳方案。

    2024年09期 v.31;No.293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检测试验与测量技术

  • 明中都皇故城西南角楼裂缝原因分析

    李巍;陈义文;

    裂缝是古城墙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裂缝修复后短时间再次出现,其原因一般与初始成因不同。文章对明中都皇故城西南角楼裂缝的形态、变化和内部开展情况进行了测量、变形监测和高密度电法探测。结果表明,该墙体无局部鼓胀,裂缝均发生在原裂缝位置,墙芯土体裂缝发生在新老填土结合处。对角楼及地基结构的承载力、抗滑、抗倾、抗剪和沉降等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墙芯填土发生工后沉降导致墙顶防水失效,雨水入渗后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墙体发生滑动,原裂缝位置应力集中导致新的裂缝。

    2024年09期 v.31;No.293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某小区地下车库上浮问题检测鉴定与处理分析

    赵绍恒;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稳步发展,我国既有建筑保有量成倍增长,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文章以某小区地下车库上浮为例,通过检测鉴定等技术手段,分析小区地下车库出现上浮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加固处理方案,为同类型的地下车库上浮问题提供参考借鉴。

    2024年09期 v.31;No.293 184-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建筑经济与管理

  • 智能建造技术在建设工程运行模式中的应用分析

    杨善斌;

    在新兴技术革命背景下,建筑全生命周期运行模式产生变革。智能建造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土木工程相结合,实践表明智能建造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文章分析了智能建造技术在规划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四个方面的应用情况,着重分析了关键技术的应用场景,深化了BIM、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与建筑领域的融合发展态势。

    2024年09期 v.31;No.293 186-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工程检测机构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效率提升与激励平衡策略分析

    王芳;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工程检测机构作为质量安全的重要把关者,其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和产业健康发展。人力资源作为工程检测机构的核心资源之一,有效控制成本、提升效率以及实现员工激励平衡十分关键。文章针对工程检测机构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策略性建议,旨在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高运营效率,同时保持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

    2024年09期 v.31;No.293 18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校基建项目可行性研究常见问题和对策分析

    刘春雷;

    高校基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杜绝投资浪费,使项目科学、合理和有效地向前推进实施。文章总结了高校基建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合理的对策建议,为高校基建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2024年09期 v.31;No.293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