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思想理论与实践

  • 传承徽风皖韵拓展安徽特色建筑创作工作新思路

    胡文君;

    地域特色建筑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和民族精神的延伸。安徽省作为文化大省,特色建筑创作的工作开展将对全省城市设计水平的提高、建筑设计管理能力的提升、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和传承起到重要作用。吸收和传承安徽传统文化精髓,把握徽风皖韵风貌的文化功能、科学功能和使用功能等社会层面的作用,将对我省地域特色建筑的创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文章从安徽建筑创作的目标设定、建筑创作到实施的保障措施和建筑品质的提升方式三个方面,分析在传承我省优秀建筑文化基础上的建筑创作工作新思路,以期进一步提升安徽特色建筑设计水平。面对建筑设计工作,设计行业及相关工作者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在把握民族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将建筑设计创作过程注入文化内涵,使安徽建筑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众多建筑作品中承传文化的典范。

    2022年11期 v.29;No.271 3-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文化保护视角下的工业遗产利用研究——以合柴1972为例

    余红艺;黄成;

    工业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遗产化和后工业时代背景下,城市文化与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成为了新的研究课题。文章以合柴1972文创园的遗产改造实例为研究对象,对当下城市工业遗产所蕴含的价值,保护和利用进行探讨。从城市文化角度出发,提出应该将城市工业遗产融入城市文化系统,使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2022年11期 v.29;No.271 5-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城市微更新背景下的老旧街区街道空间提升研究——以广州逢源社区为例

    冯鸿斌;罗子哲;

    文章梳理了广州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已有的更新工作,指出已有工作成效中存在更新力度不均的问题,在街道空间提升视角下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改进策略,最后提出应选择以日常生活为导向的微更新策略作为该片区已有更新的补充。

    2022年11期 v.29;No.271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0K]
    [下载次数:9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单元层面地下空间规划路径探索——以安庆市为例

    王岚;

    文章以安徽省地下空间暨人防工程综合利用规划单元层面试点——安庆市白泽片区为例,从城市设计的视角探索编制融合地上单元规划、地下空间规划和人防工程规划“三规融合”的综合性规划,从单元层面统筹考虑深化细化总规层面的控制要求,围绕解决“建什么”“建多少”“在哪建”和“怎么建”四大核心问题,提出全局视野,明确地下空间功能组成、底线思维预测地下空间合理规模、上下统筹安排地下空间功能布局、重点地区地上地下一体化城市设计和管理视角制定地下空间管控要求等五步走的单元层面地下空间规划路径,切实指导下一步地块控规中对地下空间与人防工程具体要求的落实。

    2022年11期 v.29;No.271 10-1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1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社区小方舱的必要性研究及选址策略初探

    刘佩琪;唐艺窈;尚伟;李珑玲;袁珺暐;赵麒清;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各种隔离方式相继出现。通过反思隔离时出现的各类现象,结合对使用者个体隔离需求的调研结果,提出集中隔离与居家隔离两层级相结合所维持的隔离系统存在断层,需要通过社区隔离进行补充的观点,继而提出社区小方舱的概念,最后基于疫情中应急医院及体育馆方舱的选址对改建和新建社区小方舱的选址提出了初步建议。

    2022年11期 v.29;No.271 12-1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交通体系谈繁塔的理性与浪漫

    郝晴;张义忠;

    繁(po,音同“婆”)塔,因建造于繁台之上而得名。繁塔是我国目前已知的第一座六边形楼阁式砖塔。繁塔在竖向交通上的独到之处在于其同时具有礼佛与观光两种功能,且两种功能的交通体系各自独立。研究繁塔的交通体系,对于繁塔原型的探寻以及保护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实地的调研与分析,从繁塔的概况入手,分析楼阁式塔可以登临的意向,进而探讨繁塔的交通体系以及形成这种交通体系的科学性。

    2022年11期 v.29;No.271 15-1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6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网格化”管理的医疗小方舱设置必要性探究

    李珑玲;唐艺窈;尚伟;袁珺暐;刘佩琪;赵麒清;

    近年来,我国防疫空间建设的优秀案例为医疗方舱建设带来了成功经验,但大规模方舱医院的新建,以及大型体育馆改建方舱,仍不足以满足目前及未来防疫工作的空间需求。文章借鉴医疗网格化理论,基于既有防疫空间布点调研与需求调研,分析了防疫空间网格化的必要性,从而提出医疗小方舱的模式与建筑设计策略,以期为城市医疗单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

    2022年11期 v.29;No.271 17-1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全域统筹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安溪县龙湖山公园为例

    徐枫;

    为了促进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稳定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出全域统筹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文章阐述了目前国内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现状,分析了全域统筹理念应用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并以龙湖山公园为例,介绍该公园全域统筹设计概况,进而探讨了基于全域统筹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方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2022年11期 v.29;No.271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宁波地区古代石拱桥病害与保护探析

    陈丹华;

    宁波地区古石拱桥有100余座,这些古石拱桥大多历经数百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残损病害。为了古石拱桥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结合实地调查与文献资料,分析宁波地区现存古石拱桥的基本类型及主要特点,并以山区单拱石拱桥白云桥和平原地区三拱石拱桥通济桥为例,进行现状与病害成因分析,对古石拱桥保护措施做一些初步探讨。

    2022年11期 v.29;No.271 21-2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急医院的基本模块尺寸和空间布局研究

    袁珺暐;尚伟;唐艺窈;刘佩琪;李珑玲;赵麒清;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急医院要求在短期内进行快速设计和建造,模块化设计是最佳的策略。基于雷神山医院,通过分析传染病医患的工作和生活需求,总结出同时满足医患工作生活和工业批量生产的模块尺寸,最后对模块进行功能布局,排列得到较优的模块化应急医院平面布置,为未来的应急医院建造和集装箱改造提供数据参考。

    2022年11期 v.29;No.271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活态化”传承下的古镇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以铜陵大通古镇为例

    宋雨晴;黄成;

    古镇是特殊的“活态化”遗产,根据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环境与新时代所要求的“活态化”保护与传承相适应。安徽铜陵大通古镇因地理位置及历史文化等原因,自然环境保存相对完整,文化底蕴深厚。在城镇化建设大背景下,大通古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传统建筑衰败和衍化的现象,如何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明确“活态化”传承与保护主体及古镇建筑文化的创新是当下重要的课题。对古镇现有状况进行分析,因地制宜,以人为主体进行改造。以满足新时代“活态化”传承需求,倡导整体风貌协调和低碳环保的技术,运用适宜的乡土材料或建造技术进行传承与创新。

    2022年11期 v.29;No.271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厂前区的空间分析与文化性研究

    于彬彬;

    文章从厂前区广场、建筑空间以及文化性三个层面展开了详细的分析,运用列举法、比较法、归纳法总结了厂前区建筑布局模式,提炼出厂前区各类建筑的空间尺度,并对其文化性的应用进行论述,为厂前区空间设计开拓了思维,为提升厂前区空间品质提供了方向。

    2022年11期 v.29;No.271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可持续视角下英德红旗茶厂改造的可行性研究

    吴淑珍;吴海婷;

    英德红旗茶厂已失去了生产功能而被闲置,厂区内大量的建筑面临拆除,这种做法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的破坏,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红旗茶厂作为清远英德地区发展的见证者,它保留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这些都值得人们去给予更多的关注。通过多次现场调研重新审视英德红旗茶厂改造的可行性,结合生态理念对红旗茶厂的杀青车间(红茶馆)进行建筑改造,从建筑、环境、内部空间上进行分析研究。文章针对红旗茶厂的红茶馆改造,通过生态设计的原则来思考并提出参考性建议,从而促进红旗茶厂的可持续发展。

    2022年11期 v.29;No.271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3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教学楼学习空间探索——以C校B栋为例

    周生澳;李浩然;石运达;

    设计伊始,通过调查了解学生需求的教室设备、装饰以及空间安排。从校园文化以及校徽元素演变出各种几何隔断以及装饰在空间内的使用。空间内原有的管道以及教学设备的线材都可以隐藏在装饰之中,既保证了教室的功能,又创造了空间形式感。设计还把教学楼空间划分成正式与非正式两种,学习空间的合理分配能够供学生更好的学习。以C高校B栋教学楼为例,升级改造预计将原有的扁平化、单一型的学习空间升级成未来型学习空间,通过教学设备的更新与教室空间的重新安排,完成“教授与学习”的一次创新。

    2022年11期 v.29;No.271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4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 黄土地区PBA暗挖车站洞内边桩施工技术研究

    王东星;

    PBA工法目前已在全国各地的地铁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西安黄土地区却未曾使用过该工法。文章以西安第一个黄土地区PBA暗挖车站为工程背景,对洞内边桩施工工艺要点进行了分析研究,洞内围护桩桩身采用洞内低净空反循环钻机进行钻孔施工,提高了成孔效率,保证了施工质量,为后续类似的黄土地区暗挖地铁施工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2022年11期 v.29;No.271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坑预应力H型钢装配式组合内支撑施工技术分析

    刘洪刚;庄小杰;陈艳梅;周刚;陈烈;

    建筑业推广装配式绿色施工技术是当前我国推进源头减排、节能环保、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目标,基坑预应力H型钢装配式组合内支撑施工技术完全契合这一战略目标。文章从技术特点、工艺原理、关键施工技术几个方面展开分析,详细介绍了应用基坑预应力H型钢装配式组合内支撑技术对复杂条件下软土基坑进行支护的方法,剖析了预应力H型钢装配式组合内支撑施工各关键施工工艺,为后续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2022年11期 v.29;No.271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3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铝模-PC结构体系工艺优化探析

    王浩杰;宋千军;周娜娜;

    随着科技化发展,现如今铝合金模板工程技术以其成型质量好、安全高效等优势逐渐走入众多施工单位的视野。同时,装配式工程也因其环保、快速、可有效减少人力成本的特点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施工方式,多数地区对建筑装配率存在一定要求。铝模-PC结构体系的施工方式走上建筑施工产业的主力战线。依托新建上海星河湾三期商品住宅项目,文章通过铝模-PC结构体系施工工艺,剖析其重难点问题,并进行深化设计,给予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2022年11期 v.29;No.271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软土路基固化土工艺的应用研究

    罗平;

    文章结合宁波地区西洪大桥及接线工程施工IV标段中保通道路软土路基固化土工艺技术的应用,针对宁波地区宕渣材料紧缺、工程弃土处置困难的现状,通过采用三种堆场固化施工工艺,最终形成的路基施工效果,对比确定了宁波地区软土路基最佳施工工艺为二次掺灰且干拌的施工工艺,且就该工艺的后续摊铺碾压施工工艺进行研究总结。

    2022年11期 v.29;No.271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保温装饰一体板的施工方案及质量控制探析——以某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小区项目为例

    秦中凡;王从章;冯依林;

    保温装饰一体板作为一种集外立面装饰、保温节能、防水防火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建筑物外墙保温材料,在越来越多的实际工程中得到运用。文章基于保温装饰一体板在某装配式钢框架建筑中的运用,对保温装饰一体板的施工方案与质量控制进行简要分析,旨在进一步加快保温装饰一体板在我国装配式建筑中的推广及运用。

    2022年11期 v.29;No.271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自行式全液压整体模板在箱梁预制中的应用探析

    吴发展;田鹏阳;张歌谣;王伟;

    自行式全液压整体模板是在传统箱梁模板的基础上,将分块模板拼装成整体模板,无需中间过程的拆卸和拼装,安装液压系统提供动力,使其在水平、纵向和竖直方向实现三向移动,可自行行走就位。甜永高速公路TY11合同段箱梁预制应用自行式全液压整体模板,使大块整体直线模板进行曲线移动和行走,提高了箱梁预制的工程质量。

    2022年11期 v.29;No.271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建筑结构研究与应用

  • 异形钢箱梁人行天桥结构计算分析研究

    罗凯;曾武华;秦双双;黄文泉;

    为提升城市景观环境,设计了一座异形钢箱梁人行天桥。以该钢箱梁人行天桥为研究对象,运用Midas Civil软件,对钢箱梁人行天桥主梁结构的强度、刚度进行了验算,为类似钢结构人行天桥的结构设计与计算提供依据。Midas Civil作为通用有限元分析平台,力学体系非常完备,材力、结力、理力、弹塑性力学等均完美匹配,并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领域。并且Midas Civil提供针对钢结构的钢混组合梁建模助手、钢桥建模助手等,在钢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

    2022年11期 v.29;No.271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8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某在役塔架式钢烟囱外立面封闭后风振及结构安全性分析

    王建强;朱文俊;庄继勇;刘俊;王九根;王华丹;方浩峰;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采用数值模拟和有限元方法,对某在役塔架式钢烟囱外立面封闭后风振计算及结构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案,确保了该塔架式烟囱封闭改造后的安全使用。

    2022年11期 v.29;No.271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钢筋混凝土柱地震破坏模式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胡焕伟;仇实;廖滨;

    钢筋混凝土柱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不同的破坏模式,其中在实际工程中应避免弯剪和剪切破坏,应尽量使钢筋混凝土柱出现具有较好延性的弯曲破坏。为研究影响钢筋混凝土柱破坏模式的因素,归纳了国内外对钢筋混凝土柱的地震破坏试验成果,总结了各特征参数对地震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现有试验研究还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对破坏模式影响因素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

    2022年11期 v.29;No.271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4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预应力钢带加固技术研究现状

    王婷;张磊;崔鹏艳;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的建筑存在安全隐患,有的建筑需要改变结构用途,还有一些建筑不符合现行的抗震规范要求,因此,建筑结构加固意义重大。在确定加固方案前需对建筑结构加以鉴定,分析当前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再针对性地选取合理的加固方法和加固方案。建筑结构的加固方法有很多,包括增大界面加固法、增补钢筋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阻尼填充墙加固法、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防屈曲耗能支撑加固法等。文章主要介绍预应力钢带加固技术及其研究现状,通过一系列试验研究,分析归纳钢带对梁、柱以及框架节点的加固效果,为钢带加固技术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22年11期 v.29;No.271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水·电·暖通技术与应用

  • 暖通空调设计中常见空调负荷计算问题分析——以CAR-ASHARE学生设计大赛为例

    祝健;丁宇;刘晓平;周沛;

    文章主要以参加第12届CAR-ASHARE学生设计竞赛中的7个小组参赛作品为案例,通过比较分析各小组对同一建筑进行负荷计算所产生的结果以及结果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同一地点、同一建筑使用不同负荷分析软件所得出结果的差异,研究表明,室内设计参数的差异为次要原因而计算软件的差异性才是造成负荷计算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

    2022年11期 v.29;No.271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2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哈巴雪山隧道通风设计及优化技术研究

    马建华;胡雯杰;田伟权;林克;

    长大隧道通风一直是隧道建设中的难题。哈巴雪山隧道2#横洞工区平导通风最长超过4100m,通风难度大。文章依据哈巴雪山隧道2#横洞与正洞交汇处的通风问题,研究隧道掌子面所需空气量、风机选型,对比分析不同通风方案效果,提出合理的通风方案,实现隧道掌子面有效通风。同时,为了保护隧址区生态环境,设计了洞口活性炭装置,降低了隧道内排出的废气对环境的影响。

    2022年11期 v.29;No.271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建筑材料

  • 加筋土拉拔界面作用的数值分析

    谢美凤;张俊腾;尤文贵;

    用福建长乐的砂土作为加筋土填料的参数建立数值模型,研究拉拔界面作用的影响因素,通过改变不同上覆土压力、拉拔荷载、筋材刚度和填料土体强度分析筋材全长的压力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上覆土压力、拉拔荷载、筋材刚度和填料土的强度能够减小拉拔荷载传递距离。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加筋土结构时,应仔细对比以上因素的影响,避免出现因材料本身强度不足而造成浪费,同时也应该注意荷载传递长度距离过长有可能出现内部稳定性不足的情况。

    2022年11期 v.29;No.271 63-6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9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节能利废型再生混凝土多孔砖配合比试验研究

    蒋卓渊;徐建炼;陈澜;杨彤;居阳;

    文章以预处理后的废弃粘土砖颗粒作为主要原材料,辅以膨胀珍珠岩,加上32.5级硅酸盐水泥等材料制作节能利废型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再生混凝土多孔砖采用震动挤压成型的方式制作并在自然养护条件下养护,研究了该种再生混凝土砖的配合比与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水泥∶水∶粘土砖颗粒∶珍珠岩∶减水剂=1∶0.6∶6.76∶0.37∶0.02时,自然养护28d后的混凝土再生多孔砖的抗压强度为8.31MPa,抗折强度为1.71MPa,达到了混凝土普通砖MU5强度等级的要求。

    2022年11期 v.29;No.271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纤维水泥板的特点及发展应用分析

    李建科;孟凡林;

    近年来,我国鼓励发展装配式建筑,其中纤维水泥板具备优异的性能,制作简单、运输方便、对环境污染小,符合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装配式建筑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文章主要介绍了纤维水泥板的实际应用,并构想出了一种新型建筑模板:纤维网水泥板。

    2022年11期 v.29;No.271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BIM与计算机技术

  •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城市街道步行空间使用效率研究——以南京市中山路片区为例

    李昂;

    日常生活中人们一系列的社会活动都发生在街道步行空间上,随着经济增长的发展,国内出现了“大街坊”“大马路”的现象,往往伴随着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过大、街道界面连续性不足、步行体系凌乱等问题,步行街道空间使用效率参差不齐,有的部分人潮挤挤,有的部分却鲜有人至。该研究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将街道步行空间进行网格化处理,从微观层面探究其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街道各个区域的综合效率有重要影响,并通过分析各个区域效率不同结果,分析影响其效率的因素,提高街道步行空间整体使用效率。

    2022年11期 v.29;No.271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9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BIM模型正向出图前期的优化工作分析——以某电极车间模型前期优化为例

    王嘉祺;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作为现代化、信息化技术的集成体,其便捷的模型建立,广泛的数据交换和特有的信息存储等功能,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大助力。就目前国内发展趋势来看,BIM软件更多的是应用在项目的设计及施工阶段,其中对于项目模型出图阶段的前期优化工作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为设计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整改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在审图修改、设计变更的过程中,模型与图纸的同步整改相对复杂化,相较于进行前期优化处理后的BIM文件,没有进行前期优化处理的BIM文件会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加深BIM软件在模型正向出图阶段的前期优化工作是文章所要探究的问题。以某电极车间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电极车间BIM模型正向出图前期的优化工作,提高BIM文件在图模整改过程中的工作效率,为我国BIM项目的建设与实施贡献一份力量。

    2022年11期 v.29;No.271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图与拓扑关系在建筑生成方法中的应用综述

    李嘉伟;

    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的研究中,用计算机来进行建筑生成设计是其中比较热门的话题。基于生成式的设计方法,建筑师可以借助计算机,通过间接的修改设计策略而非直接的修改设计结果的方式,来快速大量地获得建筑设计方案,进而实现对多种方案的寻优和比较。图与拓扑关系作为建筑师在传统设计中常用的思维模型,自然也成了建筑生成设计方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文章回顾了图与拓扑关系模型应用在建筑生成设计方法中的相关研究,并对现有研究中所采用的算法思路和生成过程进行了整理和归纳,探讨了现有方法的发展潜力,同时也指出目前该领域研究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2022年11期 v.29;No.271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1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三维建筑形体分类实验

    陈一帆;

    对建筑形体的特征进行归纳和分类是认识分析建筑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建筑形体分类方式往往基于人的主观经验判断,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深度学习在城市肌理、建筑立面、建筑平面等二维图像的分类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三维形体的分类一直缺乏相关的研究。文章先利用预先设定好的规则生成大量的具有明显形体特征的建筑形体,再将建筑形体编码成多通道的图像,以此得到样本数据库。再利用残差神经网络ResNet进行训练,最后用数据库之外的其他建筑形体进行模型的泛化能力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实验可以为复杂建筑形体的智能化分类和定量分析提供一定的基础。

    2022年11期 v.29;No.271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BIM技术在综合管线碰撞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贾志琴;刘吉敏;史会;

    将BIM技术应用在管线综合设计和碰撞检测中,可在施工前提早发现问题,避免返工、实现各专业的有效沟通和协调配合。以贵溪某酒店项目为背景,通过BIM技术建立三维模型,使用Navisworks软件进行碰撞检查,从而调整原先不合规的标高设计。结果表明,新建的模型在碰撞检查后,在审图阶段能够解决二维图纸中的错误并优化图纸。

    2022年11期 v.29;No.271 82-8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下载次数:8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建筑教学

  • 基于OBE理念的风景园林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研究

    任维;朱里莹;阙晨曦;许晓玲;李霄鹤;

    顺应“双一流”建设背景与风景园林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内外需求,以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学研究生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厘清OBE理念下以“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反向回溯式设计”“持续改进”等为特征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思路,响应内外需求,依托业界咨询委员会明确四项教育目标与十项核心能力,按映射矩阵关系完善课程体系。开展典型样本课程“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题”“风景园林学前沿”“风景园林研究方法”的教学改革实践,并开展多个层面的动态调整与改进,以构建OBE理念下风景园林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完整闭环,完成基于OBE理念的风景园林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动态调整,积累其持续改进的基础数据与实践经验,以期为人居环境相关学科与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2022年11期 v.29;No.271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的探究式教学及“五位一体”评价模型分析

    李庚英;张锦涛;张敏;

    探究式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人才的重要手段。在探究式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保护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提出多层级、渐进式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并开发“五位一体”的探究式教学评价模型,以“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教学为例,进行实践应用。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循序渐进的拓展学生知识体系,促进教学良性开展,达到了课程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五位一体”的教学评价模型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为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提供了依据。

    2022年11期 v.29;No.271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城市建设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谭书佳;赵先超;杨英;刘忆;

    在立德树人教育宗旨指导下,专业课程教学亟需融入思政元素,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聚焦“中国城市建设史”课堂教学,梳理现状问题,指出课程思政是达成价值目标培养的重要途径。运用BOPPPS教学模式结合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合多元教学方法,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艺术”为例,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流程,打造参与式、信息化、情怀型课堂,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培育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

    2022年11期 v.29;No.271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

    唐丽玄;王志远;苏昱玮;

    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时代所需,分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思政融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特点、课程实践、教学效果和现有教学环境,探索及创新课程思政融合路径,激发并弘扬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公共健康意识和文化传承精神,为城乡规划及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022年11期 v.29;No.271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4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实体项目支撑下的园林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

    谢秀丽;

    工程概预算课程因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内容繁多枯燥等问题导致学生对意会性知识难以习得。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师填鸭式讲解教学模式,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实体项目支撑为主,让园林项目伴随课堂,同时改变考核评价体系,采用组间评定、教师评定,并加入企业评价机制,更贴近真实工作的任务化教学,帮助学生多维度全方位体验工程项目。

    2022年11期 v.29;No.271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全育人”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质量监控体系研究——以地质工程专业为例

    曹静;吴灿灿;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但在监控过程中采用统一标准,主要考量授课过程及学生掌握程度,却忽略了专业性质的不同以及学生思想教育和教师师德师风的监控。文章以宿州学院地质工程专业为例,通过“三全育人”释义下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构建监控与评价体系,促进教学及构建“三全育人”的有效融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022年11期 v.29;No.271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思政教学探讨

    朱亚红;张成兴;

    课程思政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导向和趋势。文章在多年土木工程制图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土木工程制图在思政教育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思政融入的内容和方法提出建议,强调核心价值导向的引领和潜移默化的融入,以期在以后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进一步实现专业知识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022年11期 v.29;No.271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0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思政路径研究与实践

    张玉林;

    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在课程教学中加入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的要求。开展课程思政的方法目前正处于不断探索和优化实践阶段,在此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并且要深入挖掘相关专业科目中的思政元素。文章基于所在高校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建设,对课程思政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开展课程思政的路径,给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依据。

    2022年11期 v.29;No.271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OBE理念的SPOC模式下课程教学改革分析——以“砌体结构”为例

    周建英;植凤娟;李利丹;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基于OBE理念探索SPOC模式下的凯里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砌体结构”教学模式的改革,改革主要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行。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改革实践,对改革成效进行分析,发现教学中存在的痛点及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持续改进方法及方向。

    2022年11期 v.29;No.271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学科融合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欧阳吟;陈欢欢;高志玉;

    针对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首先,通过文献、网络、会议材料等途径对我国12所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比较;然后分析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如: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建设体系弱、缺乏复合型专业教师等;最后,结合石河子大学理学院地理系自身背景,以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学-地理信息科学为结合点,分别从培养目标“、课程+模块”的课程建设、学科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建议。希望在人才培养方面能够对其他院校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提供参考。

    2022年11期 v.29;No.271 108-11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下载次数:7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建筑工业化与模块化”课程为例

    何悠;张玉婷;刘茜;黄艳梅;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1]),针对应用型大学的特点,以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地方产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对思政内容与专业课教学的各环节相结合进行研究,提出了土木工程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建筑工业化与模块化”课程中,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022年11期 v.29;No.271 111-112+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0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土压力”为例

    汪玉容;植凤娟;汪洋;

    土力学是凯里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难度大,普遍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为提升教学效果,文章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以土力学中“土压力”内容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并通过教学过程进行了实施,效果良好。

    2022年11期 v.29;No.271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BIM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改革及应用分析——以“建筑与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

    偶丹萍;

    面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尤其对于建筑类专业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学习难度大,教师讲课也难以深入,而BIM技术的引入及运用,有效地改善了这些不足。文章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装饰工程计量及计价”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在课程中加入BIM技术,解决了学生识图难、对施工工艺不熟悉、缺乏现场经验等不足,同时探讨了BIM技术在课程应用中的利弊,提出后续改进措施,希望有助于教学工作的改进,并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及成效。

    2022年11期 v.29;No.271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土建类“绿领”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杨洋;黄津津;

    随着《“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的颁布,国家对十四五期间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的发展理念促使大量建筑相关企业转绿,前沿的工作岗位需要具有绿色专业理论知识和绿色技能的“绿领”人才。高职院校作为给企业输送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必须加强对“绿领”人才的针对性培养。文章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绿领”人才培养现状,然后探讨了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土建类“绿领”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为高质量的绿色建筑行业提供更多专业人才。

    2022年11期 v.29;No.271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岗位技能的建筑制图与AutoCAD融合教学研究

    王晓燕;高将;郭扬;

    在高职院校建筑设备类专业中,建筑制图和AutoCAD这两门课是单独开设的。建筑制图主要通过传统的尺规作图掌握投影理论、制图标准并识图专业图,基础理论较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AutoCAD是绘图软件,用计算机绘图替代了传统的绘图工具,能显著提高绘图效率,学生兴趣浓厚。文章基于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结合教育部1+X证书建筑工程识图考试内容,对建筑制图与AutoCAD融合教学的教改思路和具体融合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融合教学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2022年11期 v.29;No.271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鲁玉芬;连芸;彭佩;

    通过从教的设计、学的设计和效果评价设计开展“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活动与效果分析,探讨了多渠道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多方法设计课程思政、多角度提升教师的思政水平是确保课程思政取得成效的有效途径,达到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

    2022年11期 v.29;No.271 122-123+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岩土工程与地基基础

  • 银川市红墩子矿区红四矿井及选煤厂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

    孙建军;孟凡星;刘业添;

    煤炭开采容易对地下水含水层结构造成破坏,含水层疏干及地下水位下降。文章以银川市红墩子矿区红四矿井及选煤厂工程为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Visual Modflow预测煤炭开采过程中矿坑涌水对含水层地下水位的影响。结果显示,煤炭开采过程中矿坑排水山西组、太原组裂隙含水层的影响较为明显,开采10年后,开采范围内水位下降明显,形成降落漏斗,中心点附近降深约为40m,影响范围约为开采区域周边300m。

    2022年11期 v.29;No.271 124-12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安吉两库引水工程管道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影响评价

    胡健;王芳;李超珍;张艳;

    安吉两库引水工程2#供水管线主要以明挖段为主,开挖埋深在5m以上,确定土体性质、上覆土厚、放坡高度、水平间距等关键因素影响下的四处控制点展开研究,采取理正深基坑和理正岩土软件计算分析了基坑开挖对周边高速公路的变形和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明,挖施工对高速坡脚变形影响可以忽略,自动搜索最危险滑动面对应的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可为相应规模的管道工程提供设计及施工参考。

    2022年11期 v.29;No.271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9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开挖方法下坑中坑支护变形特性研究

    方晋;方诗圣;陈海薇;郝笛笛;

    为了提高地铁换乘站基坑开挖的安全稳定性,以合肥地铁3、5号线换乘车站坑中坑开挖工程为背景,提出一种新的四角环形开挖方案。对比了单向分台阶后退式开挖、四角环形向内开挖,重点分析两种方案下的围护桩变化规律和四角环形向内开挖下外坑底板安全浇筑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型四角环形向内开挖施工对围护结构变形影响明显小于传统单向分台阶后退式开挖,坑中坑周边围护结构侧移峰值降低约2mm,降低幅度超过10%,峰值深度减小0.2m~0.6m;通过四角环形开挖方案在距坑中坑边缘20m以外范围进行外坑底板浇筑施工,外坑基底最大沉降小于规范限值13.5mm。

    2022年11期 v.29;No.271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1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土石高填方边坡稳定性分析

    张明磊;韦小超;程卫祥;周光;查甫生;胡传庆;杨志龙;

    土石混合体的物质组成比较特殊,其本质是由土颗粒与石块组成,是一种特殊的工程地质体,但在工程中经常将土石混合体及其边坡作为均质材料处理,利用MIDAS软件对土石混合边坡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不同块石粒径、不同降雨强度对土石混合边坡稳定性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含石量相同时,边坡的稳定性不会随着土石混合体中的块石粒径而改变,但边坡的位移范围会随着块石粒径的增大而减小,边坡的滑动带形状也会发生改变。边坡的稳定性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而相应的改变,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边坡安全系数逐渐降低,且位移范围也随之增加。

    2022年11期 v.29;No.271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7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夹填软粘土钢管桩围堰的受力变形影响分析

    梁磊;梁聪;郭文峰;康乐;赵旭;温江海;

    围堰主要是针对水下基础施工时的一种支护形式,尤其是在驳岸施工时,围堰更是作为一种辅助施工手段被广泛应用。双排钢管桩围堰在水下工程中的应用日渐增多,但关于钢管桩围堰各项设计参数对钢管桩围堰的受力变形影响的现有研究较少,文章通过Midas GTS有限元模型研究钢管桩桩距对钢管桩受力变形影响,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证明有限元模型合理性。通过分析钢管桩桩距对钢管桩围堰受力变形的影响,认为随着增加双排钢管桩桩距,钢管桩变形随之增加。当改变一侧钢管桩间距时,外侧钢管桩间距对围堰变形影响较大,故在满足围堰承载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大内侧钢管桩桩距,节省材料,降低施工成本。

    2022年11期 v.29;No.271 135-13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土木工程的防灾减灾分析——以地面沉降为例

    张海涛;

    人类文明是一部不断抗击各类灾害的发展史,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指导委员会成立的宗旨是要将世界上各种灾害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而土木工程方法与措施具有其他防灾减灾方法与措施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总结灾害的定义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土木工程与防灾减灾的关系,提出了土木工程的防灾减灾系统,并通过地面沉降这一典型的地质灾害分析防灾减灾系统的工程运用。

    2022年11期 v.29;No.271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下载次数:9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湘潭某商业地块中基坑监测技术应用研究

    王芳;曹顺发;张林波;

    以湘潭某商业地块的实际基坑工程为依托,立足于基坑监测目的和要求,提供了项目基坑及周边环境的沉降、水平位移、倾斜度、地下水位以及裂缝宽度等项目的监测方案,为指导相应规模的基坑的监测工程提供参考。

    2022年11期 v.29;No.271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HP-GRAP法的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

    王杨兴;

    由于基坑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深基坑施工作业往往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何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确定最优的支护方案,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兼顾工期和成本,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基坑工程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将AHP和GRAP法结合起来,将定性的问题定量化,建立基坑支护方案优选的层次结构模型,进行方案优选,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2022年11期 v.29;No.271 142-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5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上海某岛屿危岩体稳定性及治理措施分析

    刘宝石;朱宝林;田少杰;

    以上海某岛屿危岩治理工程为实例,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及钻孔勘探等手段,对岛内危岩进行特征分析,根据危岩体分布的地形地貌差异及危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将岛内危岩划分为五处危岩区,并对危岩区内的危岩体进行稳定性评价分析,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2022年11期 v.29;No.271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孔压静力触探在桩基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陈美香;

    随着国家基建工程的不断开发,桩基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基建工程中,尤其是东南沿海软弱土层较厚的地区,桩基可以有效改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础条件,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有效的对桩基的承载能力进行预测评估。文章通过对几种常见的孔压静力触探方法进行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基于一个实际工程的桩基孔压静力触探数据,对桩基承载能力进行评估预测,并对比孔压静力触探圆锥探头的侧摩阻力修正值和锥尖阻力修正值与现场桩基的单位面积桩侧摩阻力和单位面积桩端阻力,得到了初步估算该工程桩基承载能力的经验公式参数。该方法以孔压静力触探的修正值为基础,准确性更高,工程适用性较好,操作较为简单。

    2022年11期 v.29;No.271 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某拟建工程地质勘察和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孙政;苏立;龙建平;

    文章根据萍乡市某拟建工程的现场实际情况,通过钻探、原位测试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得到了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和岩土参数,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对工程场地的水腐蚀性和地基基础方案做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2022年11期 v.29;No.271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软土地区小净距相邻基坑同步开挖变形特性研究

    陈娟;

    以杭州某市政隧道和相邻地铁基坑同步实施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对不同的施工工况下相邻两个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特性进行研究,由此提出了合理的施工工序,并结合现场的实测数据对比分析,验证分析的合理性,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2年11期 v.29;No.271 153-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某大型厂房沉降原因及处理措施分析

    葛瑞;葛露露;

    文章以某大型堆料场厂房沉降问题为例,利用野外勘探、变形观测、土工试验等多种手段,经过理论分析预测整体沉降的最大沉降量和最终沉降完成时间,同时分析厂房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处理建议,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工程经验。

    2022年11期 v.29;No.271 155-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某教学综合楼地基基础对选分析

    阎波;李智明;曹源;赵健;

    文章以某教学综合楼地基基础设计为例,通过选择天然地基、预应力管桩、钻孔灌注桩和CFG复合地基四种基础型式进行设计,从安全性、经济性、施工工期和施工难度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最适合本工程的基础方案,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2022年11期 v.29;No.271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5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地下车库基坑开挖支护降水分析

    杨建夺;

    基坑施工是房屋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序之一,文章以某小区地下车库工程基坑大开挖施工中支护、止水帷幕、降水工程为例,通过对施工现场情况结合施工图纸,和地质勘查资料进行分析,确定了基坑施工支护、止水帷幕、管井降水的基坑开挖方案,介绍了基坑支护、止水帷幕、管井降水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保证了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的进度、质量和安全,为其他类似工程的基坑支护、止水帷幕、管井降水及土方开挖提供借鉴。

    2022年11期 v.29;No.271 160-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交通工程研究与应用

  • 道路上跨既有隧道施工安全性评价研究

    郑敏敏;

    宝丰隧道于2011年施工完成至今已历经10年时间,隧道顶部回填土体虽进行了一定固结,但上跨路基下挖施工不可避免扰动隧道周边土体,打破原有地层应力平衡,从而造成隧道隆起、结构不均匀变形,影响行车安全等问题。文章以宁东基地白芨滩路北延伸段道路上跨宝丰隧道施工为对象,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对不同道路施工步骤下安全性进行评价,并据此提出关键施工注意事项,以确保工程顺利建设,所得结论对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2年11期 v.29;No.271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尼日利亚拉各斯轻轨跨海桥栈桥设计及受力分析

    周敬库;

    针对尼日利亚拉各斯轻轨跨海的施工实际,结合海湾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栈桥主梁和横梁的工作状态,根据有限元理论,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栈桥整体空间模型,并对栈桥的不同工况进行计算。由计算结果可知,栈桥的刚度和强度均满足要求,可以保证施工重载车辆的安全通行,为跨海栈桥的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2022年11期 v.29;No.271 16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市政道路上跨既有下伏隧道施工影响分析

    张婷;

    地上地下构筑物近距离施工稍有不慎易造成极大安全隐患。为此,文章以宝丰隧道为依托,结合路线设计与隧道立交的空间位置关系,采用三维数值仿真的方法,模拟分析路基施工对下伏既有隧道的影响程度。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在隧道结构净覆土6m时,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为5.79mm,略大于规范要求值5mm,路基开挖卸载对隧道结构安全造成一定影响,需通过对隧道周边土体采取预加固、控制路基施工过程、做好截排水设施。

    2022年11期 v.29;No.271 168-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车载摄录的路况调查方法及应用

    于斌斌;

    路况调查是道路日常维护、监督、设计的重要工作内容,文章对现阶段较为常见的几种路况调查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了说明和分析,详细介绍了铜陵市某道路维修工程中采用的车载摄录路况调查方法,结合相关成果,为道路管理养护单位和设计单位的路况调查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2年11期 v.29;No.271 170-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洞株路快速化改造(株洲段)项目设计分析

    赵文宣;

    洞株路是湖南省第一个获批复的连接两个城市的城际快速路,属于长株潭都市圈交通一体化战略通道之一,以洞株路为例,基于都市圈的发展目标,研究都市圈内交通走廊的类型及特征,分析项目的功能定位,实践城际快速路设计理念,论述项目总体布置方案,全面协调解决工程重点难点、精细化设计,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

    2022年11期 v.29;No.271 172-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检测试验与测量技术

  •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及其数值分析研究

    汪济汉;李大华;韩孟君;张文康;王小庆;宋国文;郝松硕;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是一种原位测试方法~([1]),通过单桩在分级荷载作用下相对稳定后得到沉降量数值,从而得出荷载-沉降(Q-S)曲线,进而得知单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及特征值。虽然静载试验使用普遍,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静载试验难以进行,为此文章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发现模拟所得的结果与实际测得的结果基本吻合。因此,利用ABAQUS软件模拟静载试验是可行的。另外,通过软件模拟并得出了在不同桩长情况下桩顶的沉降量。发现随着桩长的增加,桩顶沉降量减小,但在桩长持续增加下,桩顶沉降量减小的幅度也逐渐减小。此方法和结论可以在以后实际工程应用中提供参考。

    2022年11期 v.29;No.271 174-176+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2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某建筑物剪力墙施工质量缺陷检测与成因分析

    王兵;

    文章根据笔者多年工程质量检测经验,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某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缺陷,通过现场检测、室内试验与模型计算,对造成该缺陷的原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与判断,为此类工程质量问题的鉴定和其他类似工程事故的处理提供了借鉴。

    2022年11期 v.29;No.271 177-17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7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

    徐栋;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近几年在国内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可以将构件、结构到工地上进行装配,既节约了工作量,又提高了工程质量。然而,若施工质量不合格,则会影响整体的性能和质量。因此,就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检验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就其应用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提高施工质量提供准确的依据。

    2022年11期 v.29;No.271 179-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建筑经济与管理

  • 建筑垃圾现状分析和资源化利用研究

    高敏;

    J市位于皖西北,南与LQ相接,西与河南搭界,随着J市城市规划和居民对城市环境卫生意识的提高,J市对城市规划区内建筑垃圾从生产、处理、运输等方面实行规范化管理。经调研J市各拆迁区发现J市建筑垃圾堆积过程中对周边的居住环境、空气质量及土地危害很大,国外、国内各省市对建筑垃圾的处置、循环利用等进行了很多研究,主要包括相关政策法规、建筑垃圾资源化设备改进及如何优化建筑垃圾分选技术等方面。通过借鉴国内外及各省市的先进经验,对J市更好地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提出建议。

    2022年11期 v.29;No.271 181-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17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改进挣值法的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研究

    苗泽惠;李明慧;

    近年来,随着国家生产力水平逐步提升,国民经济水平也在稳步增长。建筑业作为我国五大基础设施建设之一,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成本控制管理是建筑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其实施正确高效的管理是确保建筑项目效益的必要条件之一。文章运用挣值法计算成本、进度指标参数,结合挣值法存在的问题,改进传统挣值法的局限性,增加质量指标,通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工程质量进行量化处理。最后通过挣值分析,反映成本控制情况,并对实际与计划产生的偏差进行合理的纠偏,使得成本控制更加的直观,为建筑行业成本管理提供有益参考,极大程度上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前进动力。

    2022年11期 v.29;No.271 183-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7K]
    [下载次数:5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外部性理论的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行为博弈研究

    苑丁杰;王利;罗丽苹;

    为了缓解政府财政资金紧张,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引入了PPP模式,但是近年来推广落地的PPP项目中民营企业的参与度有所下降。基于外部性理论,分别建立在有无政府政策干预下的潜在民营企业群体参与PPP项目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其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和博弈结果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PPP项目的外部性、政府激励政策和参与PPP项目所得收益均对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行为策略选择有影响,进而为提高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提出相关建议。

    2022年11期 v.29;No.271 186-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0K]
    [下载次数:6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预测方法

    黄金焕;

    由于传统方法在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预测中计算过程比较复杂,选取的预测指标不统一,导致造价预测偏差率较大,为此提出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预测方法。根据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选取预测指标,并利用具体量化和无量纲化对预测指标进行量化处理。结合赋值方法和离差标准化法对建筑工程造价预测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将建筑工程造价预测指标数据值统一在[-1-1]之间。利用贝叶斯网络对预测指标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函数计算输出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经实验证明,设计方法造价预测偏差率小于传统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022年11期 v.29;No.271 189-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工程量清单及控制价编制的流程分析

    马帮飞;

    为了使工程造价从业者规范行为、关注过程、重视结果,让委托方对成果文件的形成过程感到清晰,结论感到合理。文章主要概述了工程量清单及控制价的编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期望对工程造价从业者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2022年11期 v.29;No.271 19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下载次数:19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