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文君;
地域特色建筑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和民族精神的延伸。安徽省作为文化大省,特色建筑创作的工作开展将对全省城市设计水平的提高、建筑设计管理能力的提升、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和传承起到重要作用。吸收和传承安徽传统文化精髓,把握徽风皖韵风貌的文化功能、科学功能和使用功能等社会层面的作用,将对我省地域特色建筑的创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文章从安徽建筑创作的目标设定、建筑创作到实施的保障措施和建筑品质的提升方式三个方面,分析在传承我省优秀建筑文化基础上的建筑创作工作新思路,以期进一步提升安徽特色建筑设计水平。面对建筑设计工作,设计行业及相关工作者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在把握民族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将建筑设计创作过程注入文化内涵,使安徽建筑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众多建筑作品中承传文化的典范。
2022年11期 v.29;No.271 3-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余红艺;黄成;
工业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遗产化和后工业时代背景下,城市文化与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成为了新的研究课题。文章以合柴1972文创园的遗产改造实例为研究对象,对当下城市工业遗产所蕴含的价值,保护和利用进行探讨。从城市文化角度出发,提出应该将城市工业遗产融入城市文化系统,使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2022年11期 v.29;No.271 5-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冯鸿斌;罗子哲;
文章梳理了广州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已有的更新工作,指出已有工作成效中存在更新力度不均的问题,在街道空间提升视角下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改进策略,最后提出应选择以日常生活为导向的微更新策略作为该片区已有更新的补充。
2022年11期 v.29;No.271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0K] [下载次数:9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岚;
文章以安徽省地下空间暨人防工程综合利用规划单元层面试点——安庆市白泽片区为例,从城市设计的视角探索编制融合地上单元规划、地下空间规划和人防工程规划“三规融合”的综合性规划,从单元层面统筹考虑深化细化总规层面的控制要求,围绕解决“建什么”“建多少”“在哪建”和“怎么建”四大核心问题,提出全局视野,明确地下空间功能组成、底线思维预测地下空间合理规模、上下统筹安排地下空间功能布局、重点地区地上地下一体化城市设计和管理视角制定地下空间管控要求等五步走的单元层面地下空间规划路径,切实指导下一步地块控规中对地下空间与人防工程具体要求的落实。
2022年11期 v.29;No.271 10-1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1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佩琪;唐艺窈;尚伟;李珑玲;袁珺暐;赵麒清;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各种隔离方式相继出现。通过反思隔离时出现的各类现象,结合对使用者个体隔离需求的调研结果,提出集中隔离与居家隔离两层级相结合所维持的隔离系统存在断层,需要通过社区隔离进行补充的观点,继而提出社区小方舱的概念,最后基于疫情中应急医院及体育馆方舱的选址对改建和新建社区小方舱的选址提出了初步建议。
2022年11期 v.29;No.271 12-1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郝晴;张义忠;
繁(po,音同“婆”)塔,因建造于繁台之上而得名。繁塔是我国目前已知的第一座六边形楼阁式砖塔。繁塔在竖向交通上的独到之处在于其同时具有礼佛与观光两种功能,且两种功能的交通体系各自独立。研究繁塔的交通体系,对于繁塔原型的探寻以及保护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实地的调研与分析,从繁塔的概况入手,分析楼阁式塔可以登临的意向,进而探讨繁塔的交通体系以及形成这种交通体系的科学性。
2022年11期 v.29;No.271 15-1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6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珑玲;唐艺窈;尚伟;袁珺暐;刘佩琪;赵麒清;
近年来,我国防疫空间建设的优秀案例为医疗方舱建设带来了成功经验,但大规模方舱医院的新建,以及大型体育馆改建方舱,仍不足以满足目前及未来防疫工作的空间需求。文章借鉴医疗网格化理论,基于既有防疫空间布点调研与需求调研,分析了防疫空间网格化的必要性,从而提出医疗小方舱的模式与建筑设计策略,以期为城市医疗单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
2022年11期 v.29;No.271 17-1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枫;
为了促进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稳定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出全域统筹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文章阐述了目前国内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现状,分析了全域统筹理念应用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并以龙湖山公园为例,介绍该公园全域统筹设计概况,进而探讨了基于全域统筹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方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2022年11期 v.29;No.271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丹华;
宁波地区古石拱桥有100余座,这些古石拱桥大多历经数百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残损病害。为了古石拱桥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结合实地调查与文献资料,分析宁波地区现存古石拱桥的基本类型及主要特点,并以山区单拱石拱桥白云桥和平原地区三拱石拱桥通济桥为例,进行现状与病害成因分析,对古石拱桥保护措施做一些初步探讨。
2022年11期 v.29;No.271 21-2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珺暐;尚伟;唐艺窈;刘佩琪;李珑玲;赵麒清;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急医院要求在短期内进行快速设计和建造,模块化设计是最佳的策略。基于雷神山医院,通过分析传染病医患的工作和生活需求,总结出同时满足医患工作生活和工业批量生产的模块尺寸,最后对模块进行功能布局,排列得到较优的模块化应急医院平面布置,为未来的应急医院建造和集装箱改造提供数据参考。
2022年11期 v.29;No.271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雨晴;黄成;
古镇是特殊的“活态化”遗产,根据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环境与新时代所要求的“活态化”保护与传承相适应。安徽铜陵大通古镇因地理位置及历史文化等原因,自然环境保存相对完整,文化底蕴深厚。在城镇化建设大背景下,大通古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传统建筑衰败和衍化的现象,如何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明确“活态化”传承与保护主体及古镇建筑文化的创新是当下重要的课题。对古镇现有状况进行分析,因地制宜,以人为主体进行改造。以满足新时代“活态化”传承需求,倡导整体风貌协调和低碳环保的技术,运用适宜的乡土材料或建造技术进行传承与创新。
2022年11期 v.29;No.271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彬彬;
文章从厂前区广场、建筑空间以及文化性三个层面展开了详细的分析,运用列举法、比较法、归纳法总结了厂前区建筑布局模式,提炼出厂前区各类建筑的空间尺度,并对其文化性的应用进行论述,为厂前区空间设计开拓了思维,为提升厂前区空间品质提供了方向。
2022年11期 v.29;No.271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淑珍;吴海婷;
英德红旗茶厂已失去了生产功能而被闲置,厂区内大量的建筑面临拆除,这种做法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的破坏,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红旗茶厂作为清远英德地区发展的见证者,它保留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这些都值得人们去给予更多的关注。通过多次现场调研重新审视英德红旗茶厂改造的可行性,结合生态理念对红旗茶厂的杀青车间(红茶馆)进行建筑改造,从建筑、环境、内部空间上进行分析研究。文章针对红旗茶厂的红茶馆改造,通过生态设计的原则来思考并提出参考性建议,从而促进红旗茶厂的可持续发展。
2022年11期 v.29;No.271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3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生澳;李浩然;石运达;
设计伊始,通过调查了解学生需求的教室设备、装饰以及空间安排。从校园文化以及校徽元素演变出各种几何隔断以及装饰在空间内的使用。空间内原有的管道以及教学设备的线材都可以隐藏在装饰之中,既保证了教室的功能,又创造了空间形式感。设计还把教学楼空间划分成正式与非正式两种,学习空间的合理分配能够供学生更好的学习。以C高校B栋教学楼为例,升级改造预计将原有的扁平化、单一型的学习空间升级成未来型学习空间,通过教学设备的更新与教室空间的重新安排,完成“教授与学习”的一次创新。
2022年11期 v.29;No.271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4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任维;朱里莹;阙晨曦;许晓玲;李霄鹤;
顺应“双一流”建设背景与风景园林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内外需求,以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学研究生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厘清OBE理念下以“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反向回溯式设计”“持续改进”等为特征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思路,响应内外需求,依托业界咨询委员会明确四项教育目标与十项核心能力,按映射矩阵关系完善课程体系。开展典型样本课程“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题”“风景园林学前沿”“风景园林研究方法”的教学改革实践,并开展多个层面的动态调整与改进,以构建OBE理念下风景园林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完整闭环,完成基于OBE理念的风景园林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动态调整,积累其持续改进的基础数据与实践经验,以期为人居环境相关学科与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2022年11期 v.29;No.271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庚英;张锦涛;张敏;
探究式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人才的重要手段。在探究式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保护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提出多层级、渐进式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并开发“五位一体”的探究式教学评价模型,以“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教学为例,进行实践应用。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循序渐进的拓展学生知识体系,促进教学良性开展,达到了课程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五位一体”的教学评价模型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为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提供了依据。
2022年11期 v.29;No.271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书佳;赵先超;杨英;刘忆;
在立德树人教育宗旨指导下,专业课程教学亟需融入思政元素,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聚焦“中国城市建设史”课堂教学,梳理现状问题,指出课程思政是达成价值目标培养的重要途径。运用BOPPPS教学模式结合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合多元教学方法,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艺术”为例,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流程,打造参与式、信息化、情怀型课堂,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培育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
2022年11期 v.29;No.271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唐丽玄;王志远;苏昱玮;
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时代所需,分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思政融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特点、课程实践、教学效果和现有教学环境,探索及创新课程思政融合路径,激发并弘扬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公共健康意识和文化传承精神,为城乡规划及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022年11期 v.29;No.271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4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谢秀丽;
工程概预算课程因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内容繁多枯燥等问题导致学生对意会性知识难以习得。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师填鸭式讲解教学模式,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实体项目支撑为主,让园林项目伴随课堂,同时改变考核评价体系,采用组间评定、教师评定,并加入企业评价机制,更贴近真实工作的任务化教学,帮助学生多维度全方位体验工程项目。
2022年11期 v.29;No.271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静;吴灿灿;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但在监控过程中采用统一标准,主要考量授课过程及学生掌握程度,却忽略了专业性质的不同以及学生思想教育和教师师德师风的监控。文章以宿州学院地质工程专业为例,通过“三全育人”释义下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构建监控与评价体系,促进教学及构建“三全育人”的有效融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022年11期 v.29;No.271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朱亚红;张成兴;
课程思政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导向和趋势。文章在多年土木工程制图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土木工程制图在思政教育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思政融入的内容和方法提出建议,强调核心价值导向的引领和潜移默化的融入,以期在以后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进一步实现专业知识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022年11期 v.29;No.271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0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玉林;
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在课程教学中加入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的要求。开展课程思政的方法目前正处于不断探索和优化实践阶段,在此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并且要深入挖掘相关专业科目中的思政元素。文章基于所在高校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建设,对课程思政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开展课程思政的路径,给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依据。
2022年11期 v.29;No.271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建英;植凤娟;李利丹;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基于OBE理念探索SPOC模式下的凯里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砌体结构”教学模式的改革,改革主要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行。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改革实践,对改革成效进行分析,发现教学中存在的痛点及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持续改进方法及方向。
2022年11期 v.29;No.271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欧阳吟;陈欢欢;高志玉;
针对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首先,通过文献、网络、会议材料等途径对我国12所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比较;然后分析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如: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建设体系弱、缺乏复合型专业教师等;最后,结合石河子大学理学院地理系自身背景,以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学-地理信息科学为结合点,分别从培养目标“、课程+模块”的课程建设、学科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建议。希望在人才培养方面能够对其他院校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提供参考。
2022年11期 v.29;No.271 108-11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下载次数:7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悠;张玉婷;刘茜;黄艳梅;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1]),针对应用型大学的特点,以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地方产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对思政内容与专业课教学的各环节相结合进行研究,提出了土木工程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建筑工业化与模块化”课程中,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022年11期 v.29;No.271 111-112+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0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汪玉容;植凤娟;汪洋;
土力学是凯里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难度大,普遍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为提升教学效果,文章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以土力学中“土压力”内容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并通过教学过程进行了实施,效果良好。
2022年11期 v.29;No.271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偶丹萍;
面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尤其对于建筑类专业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学习难度大,教师讲课也难以深入,而BIM技术的引入及运用,有效地改善了这些不足。文章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装饰工程计量及计价”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在课程中加入BIM技术,解决了学生识图难、对施工工艺不熟悉、缺乏现场经验等不足,同时探讨了BIM技术在课程应用中的利弊,提出后续改进措施,希望有助于教学工作的改进,并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及成效。
2022年11期 v.29;No.271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洋;黄津津;
随着《“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的颁布,国家对十四五期间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的发展理念促使大量建筑相关企业转绿,前沿的工作岗位需要具有绿色专业理论知识和绿色技能的“绿领”人才。高职院校作为给企业输送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必须加强对“绿领”人才的针对性培养。文章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绿领”人才培养现状,然后探讨了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土建类“绿领”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为高质量的绿色建筑行业提供更多专业人才。
2022年11期 v.29;No.271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晓燕;高将;郭扬;
在高职院校建筑设备类专业中,建筑制图和AutoCAD这两门课是单独开设的。建筑制图主要通过传统的尺规作图掌握投影理论、制图标准并识图专业图,基础理论较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AutoCAD是绘图软件,用计算机绘图替代了传统的绘图工具,能显著提高绘图效率,学生兴趣浓厚。文章基于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结合教育部1+X证书建筑工程识图考试内容,对建筑制图与AutoCAD融合教学的教改思路和具体融合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融合教学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2022年11期 v.29;No.271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鲁玉芬;连芸;彭佩;
通过从教的设计、学的设计和效果评价设计开展“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活动与效果分析,探讨了多渠道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多方法设计课程思政、多角度提升教师的思政水平是确保课程思政取得成效的有效途径,达到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
2022年11期 v.29;No.271 122-123+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建军;孟凡星;刘业添;
煤炭开采容易对地下水含水层结构造成破坏,含水层疏干及地下水位下降。文章以银川市红墩子矿区红四矿井及选煤厂工程为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Visual Modflow预测煤炭开采过程中矿坑涌水对含水层地下水位的影响。结果显示,煤炭开采过程中矿坑排水山西组、太原组裂隙含水层的影响较为明显,开采10年后,开采范围内水位下降明显,形成降落漏斗,中心点附近降深约为40m,影响范围约为开采区域周边300m。
2022年11期 v.29;No.271 124-12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健;王芳;李超珍;张艳;
安吉两库引水工程2#供水管线主要以明挖段为主,开挖埋深在5m以上,确定土体性质、上覆土厚、放坡高度、水平间距等关键因素影响下的四处控制点展开研究,采取理正深基坑和理正岩土软件计算分析了基坑开挖对周边高速公路的变形和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明,挖施工对高速坡脚变形影响可以忽略,自动搜索最危险滑动面对应的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可为相应规模的管道工程提供设计及施工参考。
2022年11期 v.29;No.271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9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方晋;方诗圣;陈海薇;郝笛笛;
为了提高地铁换乘站基坑开挖的安全稳定性,以合肥地铁3、5号线换乘车站坑中坑开挖工程为背景,提出一种新的四角环形开挖方案。对比了单向分台阶后退式开挖、四角环形向内开挖,重点分析两种方案下的围护桩变化规律和四角环形向内开挖下外坑底板安全浇筑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型四角环形向内开挖施工对围护结构变形影响明显小于传统单向分台阶后退式开挖,坑中坑周边围护结构侧移峰值降低约2mm,降低幅度超过10%,峰值深度减小0.2m~0.6m;通过四角环形开挖方案在距坑中坑边缘20m以外范围进行外坑底板浇筑施工,外坑基底最大沉降小于规范限值13.5mm。
2022年11期 v.29;No.271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1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明磊;韦小超;程卫祥;周光;查甫生;胡传庆;杨志龙;
土石混合体的物质组成比较特殊,其本质是由土颗粒与石块组成,是一种特殊的工程地质体,但在工程中经常将土石混合体及其边坡作为均质材料处理,利用MIDAS软件对土石混合边坡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不同块石粒径、不同降雨强度对土石混合边坡稳定性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含石量相同时,边坡的稳定性不会随着土石混合体中的块石粒径而改变,但边坡的位移范围会随着块石粒径的增大而减小,边坡的滑动带形状也会发生改变。边坡的稳定性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而相应的改变,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边坡安全系数逐渐降低,且位移范围也随之增加。
2022年11期 v.29;No.271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7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梁磊;梁聪;郭文峰;康乐;赵旭;温江海;
围堰主要是针对水下基础施工时的一种支护形式,尤其是在驳岸施工时,围堰更是作为一种辅助施工手段被广泛应用。双排钢管桩围堰在水下工程中的应用日渐增多,但关于钢管桩围堰各项设计参数对钢管桩围堰的受力变形影响的现有研究较少,文章通过Midas GTS有限元模型研究钢管桩桩距对钢管桩受力变形影响,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证明有限元模型合理性。通过分析钢管桩桩距对钢管桩围堰受力变形的影响,认为随着增加双排钢管桩桩距,钢管桩变形随之增加。当改变一侧钢管桩间距时,外侧钢管桩间距对围堰变形影响较大,故在满足围堰承载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大内侧钢管桩桩距,节省材料,降低施工成本。
2022年11期 v.29;No.271 135-13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海涛;
人类文明是一部不断抗击各类灾害的发展史,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指导委员会成立的宗旨是要将世界上各种灾害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而土木工程方法与措施具有其他防灾减灾方法与措施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总结灾害的定义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土木工程与防灾减灾的关系,提出了土木工程的防灾减灾系统,并通过地面沉降这一典型的地质灾害分析防灾减灾系统的工程运用。
2022年11期 v.29;No.271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下载次数:9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芳;曹顺发;张林波;
以湘潭某商业地块的实际基坑工程为依托,立足于基坑监测目的和要求,提供了项目基坑及周边环境的沉降、水平位移、倾斜度、地下水位以及裂缝宽度等项目的监测方案,为指导相应规模的基坑的监测工程提供参考。
2022年11期 v.29;No.271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杨兴;
由于基坑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深基坑施工作业往往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何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确定最优的支护方案,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兼顾工期和成本,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基坑工程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将AHP和GRAP法结合起来,将定性的问题定量化,建立基坑支护方案优选的层次结构模型,进行方案优选,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2022年11期 v.29;No.271 142-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5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宝石;朱宝林;田少杰;
以上海某岛屿危岩治理工程为实例,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及钻孔勘探等手段,对岛内危岩进行特征分析,根据危岩体分布的地形地貌差异及危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将岛内危岩划分为五处危岩区,并对危岩区内的危岩体进行稳定性评价分析,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2022年11期 v.29;No.271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美香;
随着国家基建工程的不断开发,桩基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基建工程中,尤其是东南沿海软弱土层较厚的地区,桩基可以有效改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础条件,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有效的对桩基的承载能力进行预测评估。文章通过对几种常见的孔压静力触探方法进行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基于一个实际工程的桩基孔压静力触探数据,对桩基承载能力进行评估预测,并对比孔压静力触探圆锥探头的侧摩阻力修正值和锥尖阻力修正值与现场桩基的单位面积桩侧摩阻力和单位面积桩端阻力,得到了初步估算该工程桩基承载能力的经验公式参数。该方法以孔压静力触探的修正值为基础,准确性更高,工程适用性较好,操作较为简单。
2022年11期 v.29;No.271 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政;苏立;龙建平;
文章根据萍乡市某拟建工程的现场实际情况,通过钻探、原位测试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得到了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和岩土参数,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对工程场地的水腐蚀性和地基基础方案做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2022年11期 v.29;No.271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娟;
以杭州某市政隧道和相邻地铁基坑同步实施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对不同的施工工况下相邻两个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特性进行研究,由此提出了合理的施工工序,并结合现场的实测数据对比分析,验证分析的合理性,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2年11期 v.29;No.271 153-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葛瑞;葛露露;
文章以某大型堆料场厂房沉降问题为例,利用野外勘探、变形观测、土工试验等多种手段,经过理论分析预测整体沉降的最大沉降量和最终沉降完成时间,同时分析厂房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处理建议,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工程经验。
2022年11期 v.29;No.271 155-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阎波;李智明;曹源;赵健;
文章以某教学综合楼地基基础设计为例,通过选择天然地基、预应力管桩、钻孔灌注桩和CFG复合地基四种基础型式进行设计,从安全性、经济性、施工工期和施工难度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最适合本工程的基础方案,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2022年11期 v.29;No.271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5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建夺;
基坑施工是房屋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序之一,文章以某小区地下车库工程基坑大开挖施工中支护、止水帷幕、降水工程为例,通过对施工现场情况结合施工图纸,和地质勘查资料进行分析,确定了基坑施工支护、止水帷幕、管井降水的基坑开挖方案,介绍了基坑支护、止水帷幕、管井降水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保证了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的进度、质量和安全,为其他类似工程的基坑支护、止水帷幕、管井降水及土方开挖提供借鉴。
2022年11期 v.29;No.271 160-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