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国庆;
位于珠三角地区的岭南水乡是广府文化的重要载体,山、水、林、田、塘等生态空间是水乡最主要的元素,具有文化生态意义,但在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受到影响和破坏。小洲村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经历了从农耕村落、工农混杂村落到城中村转变,建设用地持续扩大,生态空间不断萎缩和破碎化。为此,提出保护古代山水格局、原生生境,并重点修复文化遗产生态空间,以及以村落活化和更新导向,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策略。
2022年03期 v.29;No.263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1K] [下载次数:8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萍;
运河沿岸城市在形态、肌理、城市面貌等反映的城市文化,呈现出越来越趋同的发展态势,承载着城市文化和历史的工商业建筑的保护再利用,对恢复无锡城市文化底蕴,塑造城市个性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深入挖掘文化基因,从典型案例向运河沿岸的整体研究,为工商业建筑遗产保护再利用开拓新思路,为城市文化基因的传承、历史记忆的恢复以及地方特色的塑造提供参考。
2022年03期 v.29;No.263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7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包静;伍志凌;刘海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江油市长钢一分厂作为三线建设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与见证者,为地方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论述江油长钢厂三线建设中的历史背景和空间构成要素,引入空间句法理论,对一分厂的文化物质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
2022年03期 v.29;No.263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1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邹俊攀;胡牮;
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园林中重要的建筑形式,亭是构成中国传统园林完整性的桥梁之一,赋予了苏州古典园林品之不尽的美,使得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巧妙而融洽。以拙政园、网师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等5座苏州古典园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亭的景观应用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得出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亭选址得宜、造型典雅、题名精妙、造景巧妙,是园林空间中的点睛之笔。
2022年03期 v.29;No.263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2K] [下载次数:1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罗奕;朱宝华;许可;施胜挺;
探讨将张謇精神、江海文化融入南通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促进产业间的不断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模式。在南通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上需要高质量、多元化、个性化的产品,可借鉴其他地区的优秀案例,分别从与滨江“森林”生态文化、南通近代建筑文化、工业遗迹文化、农耕采摘文化、江海文博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融合的多种路径进行阐述,寻求与凸显张謇精神、弘扬江海文化的品牌意识的结合点,为实践提供指导意义。
2022年03期 v.29;No.263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2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凌童;袁志成;
“隐喻设计”是当代建筑创作中一种比较典型的设计手法,其应用往往赋予建筑生动的外观形象,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与共鸣,令设计得以升华。然而,由于缺乏理论指导与深度的文化挖掘,国内涌现出大量粗鄙的隐喻建筑作品,其手法流于表面,并未将隐喻的创作手法较好的呈现在建筑作品中。文章以实际创作作品为例(图1),阐述了专题博物馆建筑隐喻设计的过程和难点,总结了专题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引入隐喻手法的要点,希冀该项目对现行专题博物馆建筑的隐喻设计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2022年03期 v.29;No.263 18-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8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吴思蓉;
集市属于乡村文化,对于当地农民而言是重要的公共交易交流地。但是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大部分乡村集市都被关停,集市卫生安全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后疫情时代,农村集市不应就此消亡,而是以此为契机,从健康发展的视角,对集市进行整体规划治理。文章以北京市大兴区农村集市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集市、访问村民、ASEB栅格分析等方法,提出规划治理策略,以期能够改善农村集市的现状,留住我们乡村的传统文化“赶集”。
2022年03期 v.29;No.263 20-2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下载次数: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俊峰;李金鑫;
传统村落作为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载体,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传统村落老龄化持续加剧,传统村落在适应老龄化过程中出现基础设施不合理、空间灵活性差、自然资源浪费等问题,文章通过对传统村落在老龄化问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保护和发展传统的基础上,对传统村落进行适老化改造,提出渐进式改造、空间复合性、预见性设计、细节性设计、充分发挥优势、科技养老、制定监督管理机制的改造策略,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一种新的道路。
2022年03期 v.29;No.263 22-2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0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吕静;朱建华;
文章通过构建安图县不同安全水平的生态安全格局,以此来提出安图县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与开发策略。通过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弥补了传统空间发展布局仅考虑经济发展而轻视生态保护的缺陷,可广泛应用于长白山周边区域城镇的生态保护、空间规划管制以及防止建设用地无序蔓延等方面。
2022年03期 v.29;No.263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毛方;孟磊;
以天长市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项目为研究背景,设计时对下部的超长混凝土结构和上部钢罩棚结构进行了重力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计算,同时对超长混凝土结构补充了温度应力计算,给出了减少结构裂缝的设计和施工措施。对上部的大悬挑管桁架结构补充了结构整体屈曲分析,研究分析了相贯节点的加强构造措施,并对复杂铸钢节点补充了应力分析,确保了结构设计安全。
2022年03期 v.29;No.263 27-2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2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肖佳鹏;张刚;杨韫榕;王庆;
城市滨水区因其独特的空间特征,具有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等多重价值,在我国存量规划的大背景下,滨水空间更新不仅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针对我国滨水空间的现有问题,从文化挖掘、保护与传承的视角,探索特色化滨水空间的更新路径,并以兰州黄河风情线为例,结合国内外实践案例相关经验,总结出适合兰州滨水空间的可持续更新策略,为我国其他城市滨水空间更新提供思路和可借鉴经验。
2022年03期 v.29;No.263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科;
以重庆广达生活区设计为例,对保税区劳动密集型电子企业宿舍配套的选址、规划及建筑设计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研究,探索新时代下宿舍建筑设计的理念和方法,让宿舍建筑具有温度,成为职工异地的家,可供类似项目参考。
2022年03期 v.29;No.263 3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2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易文芳;钟月;方应波;
滨水作为水陆结合部,是城市发展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内涵与技术措施,结合珠三角城市群滨水景观现状与问题,阐述珠三角城市群滨水区景观的规划原则、植物生态群规划、滨水空间的处理,提出了进行水生态循环、提升景观价值、优化地面结构、生态驳岸修复、信息化系统化建设等具体实施方略,打造珠三角生态景观特色廊道,助力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
2022年03期 v.29;No.263 32-3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4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佳艺;曾思楚;
研究将城市修补理念融入旧工业基地(以郑州国棉厂地块为例)改造中,既强调了历史的传承,又通过对城市文脉的修复和织补激发出国棉厂地块蕴藏的活力。结合郑州国棉厂社区目前现在和未来发展趋势,把握正确的改造方向,在城市修补理念指导的整体改造思路下,通过对使用功能、人群以及特色空间的织补实现国棉厂的更新。最后,针对郑州国棉厂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遇,提出简单的构想和发展建议。
2022年03期 v.29;No.263 34-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齐伟民;刘玮;
植物是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起到改善校园环境、丰富空间层次、塑造地域特色以及传达意境情怀等作用。针对当前寒地城市高校校园植物景观存在绿化覆盖率不高生态效益欠佳、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脆弱、配置手法单一、视觉变化不够以及季相变化不足、地域特色缺乏的问题,通过分析寒地城市限制植物生长的自然因素,总结出寒地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及方法,为今后寒地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2022年03期 v.29;No.263 36-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菊;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中综合性公园大多都存在基础设施老化、园林建筑及园林小品陈旧、植物长势混乱、园林景观的空间布局无法满足游人的需求的问题。文章以合肥市逍遥津公园提升改造为例,分析公园改造的目的和原因,总结出适合老公园提升改造的方法策略,使城市老公园重新焕发生机活力,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新型的、现代化的、绿色的公共空间。
2022年03期 v.29;No.263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敏;
“以本为本”教育精神下,全国建筑类高校史论课程必须要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细致记录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中外建筑史”课程的教改过程,深入分析了此类课程“教与学”的关键点,结合一系列具体措施实施后的效果展示,体现了作者从“思考—实践—创新—再思考”的探索,并提出高校史论课程是设计创新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和创作源泉的新观点,再强调高校史论课程“教与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22年03期 v.29;No.263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4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春鹏;王锐;李泽闯;董庆杰;
为了探索适合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导师制度模式,以学生的需求为主要导向,以调查问卷的调研方法对本科生导师制相关问题展开调查研究,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得出如下结论:就业、职业规划和学业是土木工程本科生重点关注的内容,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可以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主要培养方法。
2022年03期 v.29;No.263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峰;周琦;严莹;
混合式教学法是当前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尤其在近两年新冠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快速发展,表现出了巨大的作用。文章基于OBE教学理念,结合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针对建筑概论的课程教学特点及现有问题,以学习产出为导向,对建筑概论课程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方式等内容进行改革,进一步丰富建筑概论课程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帮助学生筑牢坚实的专业基础。
2022年03期 v.29;No.263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阳;陈葶葶;陈晓洪;
围绕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依据课程教学大纲,研究“工程测量学”课程本身的特色,从内容中提炼“思政教育要素”与课程相关内容结合,丰富课程教育的内涵。紧扣课程内容,将工程测量课程的六大部分内容,紧密联系测量技术发展、测量难题解决、祖国建设成就、超级工程应用。课程从多维度、多角度和多层次与课程大纲教学内容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踏实工作的工匠精神,努力奋斗的奉献精神,提升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成效。
2022年03期 v.29;No.263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吴文明;肖红菊;周琦;
贯彻“成果导向”理念,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从理论课程的教学、强化工程综合应用环节等方面,对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工程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途径进行研究,分析了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好措施,为工程师的培养提供重要保障。
2022年03期 v.29;No.263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卢莹;冯松宝;刘文沛;
针对目前国家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的地方应用型高校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结合宿州学院2019年新版交通工程方向本科教育培养方案,就现阶段“路基路面工程”课程综合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教学改善方案,突出了“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中实践性和应用性与理论相结合的特点。
2022年03期 v.29;No.263 10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2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金帅;温修春;
根据新时代背景下土木专业课程建设的全面性和工程实践需求,对地震工程学课程优化改革与实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地震知识和抗震规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工程案例剖析、国内外专家学者讲座、实践认知等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抗震设计与防灾综合能力。
2022年03期 v.29;No.263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浪;谢月;
在信息技术全球化的时代,信息化在建筑行业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毕业设计作为判别高校人才培养情况的一把尺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实践能力的优良。因此,文章根据国内相关研究基础,提出将CDIO教育与BIM技术相结合,列举了目前高校毕业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此阐述构建新型教育模式的前瞻性,以及跨专业联合进行毕业设计指导的有效性。
2022年03期 v.29;No.263 11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薛如冰;李丽;
“大思政”教育格局即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体育人体系中,是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作为“大思政”育人构成要素之一,需要以专业课为载体,将隐性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近些年,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迅速,国内诸多院校纷纷开设该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已从规划阶段发展到内涵建设的关键环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需要从人才与团队建设、教学理念形式建设、思政教育满足感建设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完成“大思政”教育格局背景下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提出的新的建设要求,为国家培养更多政治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
2022年03期 v.29;No.263 112-11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希文;吴薇;席明波;
文章以建筑学专业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为背景,以“环境”为导向来明确建筑设计学科知识体系和教学框架,有针对性地提出思考的角度,加强研究和探索性训练。从课程体系专题化、设计过程阶段化、教学模式多样化等方面研究,探索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为建筑学教学的改革探索提供有益的研究。
2022年03期 v.29;No.263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1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谦;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高等院校土建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学好该课程对于学生掌握相关材料特性以及正确合理选用材料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课程思政等方面分析了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本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方案。
2022年03期 v.29;No.263 117+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任晓耕;何林青;
“新工科”建设的提出是我国教育界为响应国家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工程人才的新需求而在工程教育领域开展的新改革。在基于“传统行业”的新工科改造过程中,探索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BIM系列课程研究,为新工科改造下建环专业全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参考。
2022年03期 v.29;No.263 118+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红宝;傅志峰;罗鑫;
为研究深基坑开挖对邻近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以及隔离桩控制效果,以武汉市某深基坑开挖工程为背景,运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无隔离桩和有隔离桩两种工况下深基坑开挖施工进行了全过程动态模拟,并将数值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研究了深基坑开挖对旁侧既有地铁隧道变形影响及隔离桩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深基坑开挖施工对旁侧既有地铁隧道安全运营具有较大影响,需施加变形控制措施;隔离桩对邻近深基坑开挖的既有地铁隧道变形控制效果十分显著,相比于无隔离桩工况,有隔离桩工况下既有隧道水平和竖向位移分别减小了5.56mm、6.14mm;实际施工中,既有地铁隧道最大水平和竖向位移分别为1.13mm、1.07mm,可保证既有地铁隧道安全运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2年03期 v.29;No.263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9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乐腾胜;雷金波;郭杨;柯宅邦;高坤;陈小川;张骏;
基于2010-2020年管桩开孔新技术的发展,从桩身开孔引起应力集中研究、沉桩过程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研究、桩体承载性能研究及知识产权申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分析,并从开孔管桩最优开孔率、如何延长沉桩过程桩周孔堵塞时间、开孔管桩生产制造新工艺及开展相关标准编制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开孔管桩新技术的绿色发展和转化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2022年03期 v.29;No.263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太雄;刘斌;石旭东;
文章通过有限元软件对某边坡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土质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应力、位移等随开挖深度的变化,并比较在不同的开挖方式下,边坡位移的变化差异。以此分析边坡在开挖过程中的变形规律,为边坡的开挖设计和施工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2022年03期 v.29;No.263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0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爱国;
通过劲性桩复合地基在具体工程中的应用,对比分析了预应力管桩、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及劲性桩复合地基在大面积地面高堆载情况下的适用性,并针对具体工程进行了劲性桩复合地基的基础设计,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可以满足大面积高堆载的情况,并且保证了工程质量、节约了施工成本,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意义。
2022年03期 v.29;No.263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云峰;
文章结合盈建科软件提出了一种在大面积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沉降计算的实用方法。重点介绍了大面积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沉降计算实用方法的计算原理和操作要点。通过对上海市临港新区某项目的沉降分析,得到矩形区域大面积填土地坪地基的沉降变形规律。通过对实例计算结果的分析,指出大面积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沉降变形的特点是土层附加应力随土层深度衰减慢,附加应力影响的土层深度大,深层软土的压缩量大。
2022年03期 v.29;No.263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9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志;
文章归纳总结了基础设计中使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六个常见误区,并介绍了检查判断的步骤和方法,有助于设计人员更准确深入地理解勘察报告,从而使基础设计更加经济合理。
2022年03期 v.29;No.263 13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3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海涛;
文章以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二期工程龙蟠大道站车站工程为依托,结合其距水系较近且环绕高层建筑等复杂环境特点,提出了一种在复杂环境下地下车站深基坑降水的技术,该方法为今后类似的深基坑降水工程提供了一定帮助和参考,对于提高基坑施工的稳定性和周边环境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2022年03期 v.29;No.263 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盛军;
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在岸坎治理工程中制定土方开挖方案,包括组织体系、人员与设备配置等方面,并阐述相关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法,重点分析土方开挖、坡面排水与防护、脚手架搭建以及框格梁施工等技术。力求通过研究,使岸坎治理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增强土方开挖的施工效果,确保开挖施工安全高效,促进施工技术发展。
2022年03期 v.29;No.263 13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向锋;李勇海;左小晗;卢方卿;汪亦显;
为了研究大跨度系杆拱桥拆除施工过程中拱肋和风撑关键控制截面的内力变化情况以及支架受力变化情况,同时为相同拱桥拆除工程提供指导,通过对一座大跨度系杆拱桥的主拱圈拆除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运用桥梁数值分析软件Midas civil对各施工阶段的结构受力和变形情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施工过程中,拱肋和风撑的内力的变化情况以及支架受力情况均满足施工要求,从而验证了该大跨度系杆拱桥的拆除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得到了拱肋关键控制截面的位移变化具体数值,为施工过程中布置观测点进行变形监测提供了依据和参照。
2022年03期 v.29;No.263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窦巍;邱体军;孙承林;徐栋;
新、旧箱梁横向连接后会产生相对沉降差,从而在两座桥梁连接的部位产生附加内力。为分析基础沉降对连接部位的受力影响,以一座实际的混凝土加宽桥梁为基础,通过建立空间网格模型对两桥连接部位翼缘板的受力情况进行了精细化分析,同时也对影响接缝位置应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座桥梁连接后新建桥梁的基础沉降量的大小对两座桥连接后的翼缘板受力状态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桥梁加宽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少新建桥梁的基础沉降量,以保证桥梁加宽后的运营安全。
2022年03期 v.29;No.263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琳;
根据丁家洲街人行天桥的工程特点,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人行天桥,并通过Midas计算软件对人行天桥的受力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天桥的结构设计满足规范要求,为人行天桥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2年03期 v.29;No.263 143+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2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夏霄;甘鹏路;
地下空间开发建设逐渐朝向集约化设计的方向发展,市政隧道、轨道交通、综合管廊结合建设的情况愈发常见,选择合理的共建方案是保证工程安全、经济以及良好使用功能的关键。以平湖市建国南路隧道工程为背景,对市政隧道与地下停车库合建方案进行探讨。因本工程隧道下穿多处河流,较大的隧道埋深为统筹建设地下停车库创造了条件。根据工程特点提出双立柱和单立柱两种合建方式,通过结构形式、地下车位建筑布局、对邻近既有老建构筑物影响、工程建设总投资等多因素综合比选,并结合隧道风机布置、隧道纵断面等方面的优化,得出建设模式的最佳方案,可为隧道与车库合建的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2022年03期 v.29;No.263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7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钮彦鑫;
斜拉桥钢绞线斜拉索施工的单根张拉工艺,普遍采用等值张拉法进行控制,单根钢绞线张拉力的控制和计算是等值张拉法的关键。结合郑州市郑东新区北三环跨东运河桥斜拉索的施工,对所运用的等值张拉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公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2022年03期 v.29;No.263 148-149+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3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夏琴;商兆涛;张红彬;彭帅;
分析盾构隧道始发端冻结加固技术对减弱地表沉降的效果,为盾构隧道端头土体加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以芜湖过江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采用人工冻结技术加固始发端头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未采用人工冻结加固始发端头时,地表最大沉降量为172cm;采用人工冻结加固端头时,地表最大沉降量为21.6cm。人工冻结法加固盾构隧道端头可以显著降低地表沉降,但不能消除洞门凿除对地表的影响。还需要和其他加固措施一起联合使用,才能彻底降低对地表沉降影响。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对人工冻结技术加固盾构隧道始发端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2年03期 v.29;No.263 150-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项阳;
考虑新增连接通道施工对已运营地铁车站造成安全隐患,以某项目商业连接通道施工为例,运用有限元软件Plaxis 3D Tunnel模拟连接通道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过程中对已有车站造成的变形大小,并结合现场实际监测成果,相互验证。
2022年03期 v.29;No.263 152+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许静;
近年来,中小型铁路旅客站房建设已成为站房建设的重点。基于设计实例,文章深入探讨了小型铁路旅客站房消防设施的选用方法和消防系统的设计要点,为读者学习、研究或参与小型铁路旅客站房消防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2022年03期 v.29;No.263 153-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8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天一;孙璟珊;
建筑行业开发商应结合经济政策支持和企业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通过调研不同项目的数据信息,在确保科学合理的前提下深入分析各种市场因素对于房地产项目的影响,从而减少开发商在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提高投资的回报成功率。以某大型房地产项目投资为例,为了客观地、综合地对其三种投资方案进行评价,将该房地产项目的投资成本划分为四个部分,共选取13种定量指标作为目标的特征评价因子,结合熵权和TOPSIS法两种数学模型建立评价体系,计算三种投资方案之间的贴近度排名,根据评价结果选取最优的项目投资方案。
2022年03期 v.29;No.263 1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0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吴健雄;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大环境下,价值投资者们面对多种投资机会却又不便明确下定论,而长期以来针对房地产项目的投资,又总是一个十分热门并且在相当长时间内热度不减的话题,从而驱动投资者们通过评估终极待筛选,备案投资项目能够博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文章以安徽省主要县级城市的房地产项目投资市场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全面评估,进而为房地产投资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2022年03期 v.29;No.263 174-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婉敏;袁展伍;
按照学校毕业设计选题要求,确定以东莞某区3号厂房工程的建筑和结构施工图纸、《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4-2013)、《广东省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定额2018》等为投标文件编制依据,采用清单计价模式,借助广联达软件进行土建部分的算量和计价,完成该工程土建部分的商务投标文件编制。
2022年03期 v.29;No.263 176-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下载次数:1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辉;聂宇彤;
文章研究建筑工人安全知识获取意愿的模型及探索其影响因素,共选取了4个指标、15个因子,建立了影响建筑工人安全知识获取意愿的假设模型。通过发放问卷获得参数数据,并用SPSS及AMOS软件对问卷进行质量检校并对假设模型进行拟合及评价。有针对地提出有效提升建筑工人安全知识获取意愿的建议,通过个人维度的正向影响整个行业的安全管理现状。
2022年03期 v.29;No.263 178-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8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旭东;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是高危行业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依据相关标准、规范,结合房屋建筑施工特点,详细分析了造成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相应地给出了处理的措施。
2022年03期 v.29;No.263 180-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8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彭涛;
近年来,在新冠疫情爆发的背景下,远程电子签合同逐渐进入各行各业,随着《民法典》首次对电子签合同的法律规定,让电子签合同的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从建设工程电子签合同的法律基础、签约步骤、法律依据、风险因素、风险预防措施等方面,以中铁、中建等系统使用的电子签约平台为例,阐述了电子签合同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最后,针对建设工程电子签合同的风险因素,提出了一些风险预防措施。
2022年03期 v.29;No.263 183-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泽清;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由于其流动性大、施工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工人素质差等特点,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易发多发,这不仅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还给企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以某市高新区建筑安全生产专项治理为实例,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2022年03期 v.29;No.263 186-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1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景源;
原有的高层建筑工程造价方法不能适应新时代背景,为此设计市场经济下全生命周期高层建筑工程造价方法。识别全生命周期高层建筑工程造价风险,初步评估高层建筑的造价风险;基于市场经济建立高层建筑工程造价风险模型,二次评估高层建筑的造价风险,达成一致性指标;制定建筑工程造价审计模式,提高工程造价的精准度,完成全生命周期高层建筑工程造价研究;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所研究方法造价金额与实际造价金额相差±1.00元左右,验证所研究方法的造价精准度更高,极具推广价值。
2022年03期 v.29;No.263 189-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杜海军;
文章论述了成本策划的定义和目的等概念,深入研究成本策划在房地产项目管理的应用,其中包括成本策划在规划设计、招投标和施工过程阶段等三个方面的实际应用,最后得出的相关结论为其他房地产项目提供了较大的借鉴和学习意义。
2022年03期 v.29;No.263 19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