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海琼;刘昶遐;田森方;刘玥;普卓玛;王辛岩;
餐饮服务设施是旅游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达性对城市居民与游客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拉萨市城关区,对餐饮服务设施位置进行核密度分析,以观察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基于驾车出行模式,结合社区人口、城市路网数据,以社区中心点为出发点,餐饮服务设施渔网为目的地点,对城关区餐饮服务设施2012年、2017年和2022年的可达性进行评价,并分析10年间的演变规律,为城市发展提供改善措施。结果表明:餐饮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拉萨市城关区中部和西部,可达性主要集中在中部,并向周围扩散。
2025年02期 v.32;No.298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梁海琼;刘昶遐;田森方;刘玥;普卓玛;王辛岩;
餐饮服务设施是旅游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达性对城市居民与游客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拉萨市城关区,对餐饮服务设施位置进行核密度分析,以观察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基于驾车出行模式,结合社区人口、城市路网数据,以社区中心点为出发点,餐饮服务设施渔网为目的地点,对城关区餐饮服务设施2012年、2017年和2022年的可达性进行评价,并分析10年间的演变规律,为城市发展提供改善措施。结果表明:餐饮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拉萨市城关区中部和西部,可达性主要集中在中部,并向周围扩散。
2025年02期 v.32;No.298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韦一;李冉;
濛洼行蓄洪区内存在大量村庄,人口增长和用地限制导致行蓄洪区内人居环境恶化。为保障居民安全,须对区内居民进行迁建。规划以人居环境为主导,深入分析现状,明确规划目标,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在搬迁安置、康居优化、多元产业和公共安全方面探索居民迁建方法。
2025年02期 v.32;No.298 7-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韦一;李冉;
濛洼行蓄洪区内存在大量村庄,人口增长和用地限制导致行蓄洪区内人居环境恶化。为保障居民安全,须对区内居民进行迁建。规划以人居环境为主导,深入分析现状,明确规划目标,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在搬迁安置、康居优化、多元产业和公共安全方面探索居民迁建方法。
2025年02期 v.32;No.298 7-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项一妍;汪嘉怡;陈瑶;陈文骏;刘倩;周欣墨;
乡村微更新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推进乡村基层治理、助力村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利用红色资源进行乡村微更新是契合乡村振兴的时代需求,推进乡村红色资源活化利用与村落经济发展和谐共融的重要方式,对乡村微更新与乡村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深远持久的意义。文章以坝头山村为研究对象,聚焦坝头山村红旅资源微更新实践,针对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与空间叙事方式,引入乡村微更新理念,提出以红旅空间叙事助力乡村微更新的整体发展模式,展现红色资源在乡村微更新实践中的价值与作用,以期为红色资源助力乡村微更新的发展路径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2期 v.32;No.298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项一妍;汪嘉怡;陈瑶;陈文骏;刘倩;周欣墨;
乡村微更新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推进乡村基层治理、助力村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利用红色资源进行乡村微更新是契合乡村振兴的时代需求,推进乡村红色资源活化利用与村落经济发展和谐共融的重要方式,对乡村微更新与乡村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深远持久的意义。文章以坝头山村为研究对象,聚焦坝头山村红旅资源微更新实践,针对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与空间叙事方式,引入乡村微更新理念,提出以红旅空间叙事助力乡村微更新的整体发展模式,展现红色资源在乡村微更新实践中的价值与作用,以期为红色资源助力乡村微更新的发展路径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2期 v.32;No.298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艺霖;毛茂竹;
高架桥是连接城市不同区域,促进城市各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设施之一,是城市增量建设阶段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市发展模式由增量扩张向存量提升转变,高架桥桥下空间作为在增量发展阶段被忽略的“灰空间”,如今也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文章以安徽省合肥市金屯立交桥桥下空间为例,结合PSPL调研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对其桥下空间、周边环境要素、人流量和人群需求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可视化分析。针对合肥市金屯立交桥桥下空间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助力城市整体风貌的提升,完善城市文脉,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2025年02期 v.32;No.298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王艺霖;毛茂竹;
高架桥是连接城市不同区域,促进城市各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设施之一,是城市增量建设阶段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市发展模式由增量扩张向存量提升转变,高架桥桥下空间作为在增量发展阶段被忽略的“灰空间”,如今也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文章以安徽省合肥市金屯立交桥桥下空间为例,结合PSPL调研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对其桥下空间、周边环境要素、人流量和人群需求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可视化分析。针对合肥市金屯立交桥桥下空间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助力城市整体风貌的提升,完善城市文脉,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2025年02期 v.32;No.298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裘江;由晗雪;王建斌;黄茂玲;陆蕴曦;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破坏和资源枯竭威胁,对景观生态格局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主要检索平台,以“景观生态格局”为核心检索词,借助CiteSpace对2012-2022年的431篇景观生态格局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进展与趋势的梳理,构建了景观生态格局研究领域的相关知识图谱。结果表明,景观生态格局相关文献的发文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该领域热点话题为“景观格局”“景观生态”及“土地利用”;研究重心由大尺度生态规划的角度逐渐转为城镇扩张角度下空间格局的探究。
2025年02期 v.32;No.298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汤迟;陈熙;
文章从儿童友好视角出发,探讨老旧社区运动空间的重新规划与设计,以提升儿童友好度并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的运动环境。基于《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采用实地调研与行为研究,围绕运动场地、分龄设施、看护区域及辅助空间四个维度,分析松涛苑儿童社区的设计策略。通过合理规划运动场地、分龄化健身器械、设置无障碍看护区及提供及时的能量补充,能有效构建儿童友好型社区运动空间,为相关建设提供指导思路。
2025年02期 v.32;No.298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汤迟;陈熙;
文章从儿童友好视角出发,探讨老旧社区运动空间的重新规划与设计,以提升儿童友好度并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的运动环境。基于《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采用实地调研与行为研究,围绕运动场地、分龄设施、看护区域及辅助空间四个维度,分析松涛苑儿童社区的设计策略。通过合理规划运动场地、分龄化健身器械、设置无障碍看护区及提供及时的能量补充,能有效构建儿童友好型社区运动空间,为相关建设提供指导思路。
2025年02期 v.32;No.298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超;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出现文化资源遭受破坏、格局尚存、风貌不再、保护手段单一等问题。为了加强对肥西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将肥西县文物保护单位的强制性内容在空间上落实,从城市的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将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体化、法治化。
2025年02期 v.32;No.298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超;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出现文化资源遭受破坏、格局尚存、风貌不再、保护手段单一等问题。为了加强对肥西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将肥西县文物保护单位的强制性内容在空间上落实,从城市的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将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体化、法治化。
2025年02期 v.32;No.298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晓祥;
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上,通过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措施为人民生命健康持续发力。文章以岳西县医院整体搬迁项目为例,从“设计理念、整体规划、建筑设计、景观理念”等方面详细阐述新时代医疗卫生建筑规划的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32;No.298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晓祥;
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上,通过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措施为人民生命健康持续发力。文章以岳西县医院整体搬迁项目为例,从“设计理念、整体规划、建筑设计、景观理念”等方面详细阐述新时代医疗卫生建筑规划的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32;No.298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建晖;池政恒;
Winkler弹性地基梁法常用于边坡框架梁受力机理的研究,但该方法存在理论缺陷,即假定框架梁底反力与土体变形呈线性关系,而实际为非线性关系,该方法仅能考虑垂直于框架梁的竖向荷载,忽略了框架梁与地基的摩擦以及框架梁的扭转作用,导致其计算结果与实际存在偏差。文章以某一具有Winkler法及现场实测弯矩的高速公路边坡锚固工程为例,采用ABAQUS软件进行三维实体有限元数值模拟(FEM)。结果表明:锚索轴向分力主要使框架梁产生弯折变形,框架梁与地基摩阻力对其内力影响不大;荷载不同加载方式,框架内力差异较大,平地模型Winkler法计算结果偏小,按其进行边坡框架竖梁配筋时应考虑一定安全系数;Winkler法横竖梁上下交叉节点处内力相同,而考虑锚索轴向分力后竖梁弯矩增大而剪力减小,且下节点弯矩比上节点大,这是导致框架梁产生断裂破坏的原因之一。
2025年02期 v.32;No.298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建晖;池政恒;
Winkler弹性地基梁法常用于边坡框架梁受力机理的研究,但该方法存在理论缺陷,即假定框架梁底反力与土体变形呈线性关系,而实际为非线性关系,该方法仅能考虑垂直于框架梁的竖向荷载,忽略了框架梁与地基的摩擦以及框架梁的扭转作用,导致其计算结果与实际存在偏差。文章以某一具有Winkler法及现场实测弯矩的高速公路边坡锚固工程为例,采用ABAQUS软件进行三维实体有限元数值模拟(FEM)。结果表明:锚索轴向分力主要使框架梁产生弯折变形,框架梁与地基摩阻力对其内力影响不大;荷载不同加载方式,框架内力差异较大,平地模型Winkler法计算结果偏小,按其进行边坡框架竖梁配筋时应考虑一定安全系数;Winkler法横竖梁上下交叉节点处内力相同,而考虑锚索轴向分力后竖梁弯矩增大而剪力减小,且下节点弯矩比上节点大,这是导致框架梁产生断裂破坏的原因之一。
2025年02期 v.32;No.298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光;杨融;李奥;邹鸿浩;董飞;
城市道路下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率较高,存在道路隧道、综合管廊、地铁车站与区间隧道等多种形式及不同开发深度的地下空间,使得后续地下空间建设安全风险高。为了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多时序多种类地下空间的高效与安全布局,文章首先提出了地下空间安全保障区的基本概念,建立城市隧道与地下空间协同的空间几何模型,进一步制定基于安全保障空间的地下空间碰撞规则,最后基于MicroStation软件创建参数化单元及地下空间族库,开展地下空间安全结构碰撞测试,实现了新建和既有地下空间的安全保障,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32;No.298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光;杨融;李奥;邹鸿浩;董飞;
城市道路下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率较高,存在道路隧道、综合管廊、地铁车站与区间隧道等多种形式及不同开发深度的地下空间,使得后续地下空间建设安全风险高。为了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多时序多种类地下空间的高效与安全布局,文章首先提出了地下空间安全保障区的基本概念,建立城市隧道与地下空间协同的空间几何模型,进一步制定基于安全保障空间的地下空间碰撞规则,最后基于MicroStation软件创建参数化单元及地下空间族库,开展地下空间安全结构碰撞测试,实现了新建和既有地下空间的安全保障,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32;No.298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磊;王勇;郭锐;谭文韬;
一种新型装配式电缆支架由立柱与支架托臂构成,立柱预埋在电力管廊侧壁混凝土内,并通过锚固用螺栓加强连接,支架托臂为现场后装,通过T型螺栓与立柱连接。文章结合某工程,提出了新型装配式电缆支架的具体设计方案,并对整体受力性能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验证了其受力与变形可靠性。新型装配式电缆支架受力安全,实现免焊接、无烟化施工,且便于后期维修、更换,具有工程推广价值。
2025年02期 v.32;No.298 43-4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磊;王勇;郭锐;谭文韬;
一种新型装配式电缆支架由立柱与支架托臂构成,立柱预埋在电力管廊侧壁混凝土内,并通过锚固用螺栓加强连接,支架托臂为现场后装,通过T型螺栓与立柱连接。文章结合某工程,提出了新型装配式电缆支架的具体设计方案,并对整体受力性能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验证了其受力与变形可靠性。新型装配式电缆支架受力安全,实现免焊接、无烟化施工,且便于后期维修、更换,具有工程推广价值。
2025年02期 v.32;No.298 43-4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蔡田;纪登贵;张明见;李翠华;彭卫兵;
半漂浮体系斜拉桥常采用将常规支座替换为竖向刚度较低的橡胶弹性支座的方式优化结构受力,满足主梁变形需求,但支座的竖向刚度设计缺少可靠方法。文章依托某半漂浮体系三跨独塔斜拉桥工程,基于影响矩阵法将支座刚度作为变量之一,融入索力优化步骤,以主梁和桥塔的最小弯曲应变能为目标函数进行了索力优化,确定了最优支座刚度,以此为依据设计并生产了由球形钢支座和3个橡胶支座叠合而成的新型大吨位竖向弹性支座,并进行了竖向压缩试验以验证结构性能。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支座竖向刚度为51961kN/m,索力分布均匀,全桥受力性能良好,因此取设计刚度为50000kN/m,试验结果表明,支座实际刚度为54685kN/m,误差为9.37%,满足设计要求。
2025年02期 v.32;No.298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蔡田;纪登贵;张明见;李翠华;彭卫兵;
半漂浮体系斜拉桥常采用将常规支座替换为竖向刚度较低的橡胶弹性支座的方式优化结构受力,满足主梁变形需求,但支座的竖向刚度设计缺少可靠方法。文章依托某半漂浮体系三跨独塔斜拉桥工程,基于影响矩阵法将支座刚度作为变量之一,融入索力优化步骤,以主梁和桥塔的最小弯曲应变能为目标函数进行了索力优化,确定了最优支座刚度,以此为依据设计并生产了由球形钢支座和3个橡胶支座叠合而成的新型大吨位竖向弹性支座,并进行了竖向压缩试验以验证结构性能。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支座竖向刚度为51961kN/m,索力分布均匀,全桥受力性能良好,因此取设计刚度为50000kN/m,试验结果表明,支座实际刚度为54685kN/m,误差为9.37%,满足设计要求。
2025年02期 v.32;No.298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文;谭涛;
国内针对钢管混凝土的研究通常只考虑了全截面受荷加载,即钢管与混凝土同时承受荷载的结构加载形式。为研究不同受荷面积下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文章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模和实验构件验证的方法,在得到准确的模型基础上,通过改变加载端垫块的直径来控制钢管混凝土柱的受荷面积,选取合理的本构关系,对模型施加轴向荷载,并进行分组对比,分析受荷面积的改变对其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荷面积百分率100%时,混凝土单独受荷其承载力大于钢管与混凝土同时受荷;随着受荷面积的减小,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显著下降;全截面受荷加载下,钢管混凝土的结构变形明显小于混凝土受荷下的变形。
2025年02期 v.32;No.298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文;谭涛;
国内针对钢管混凝土的研究通常只考虑了全截面受荷加载,即钢管与混凝土同时承受荷载的结构加载形式。为研究不同受荷面积下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文章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模和实验构件验证的方法,在得到准确的模型基础上,通过改变加载端垫块的直径来控制钢管混凝土柱的受荷面积,选取合理的本构关系,对模型施加轴向荷载,并进行分组对比,分析受荷面积的改变对其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荷面积百分率100%时,混凝土单独受荷其承载力大于钢管与混凝土同时受荷;随着受荷面积的减小,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显著下降;全截面受荷加载下,钢管混凝土的结构变形明显小于混凝土受荷下的变形。
2025年02期 v.32;No.298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赖一;
苏州山塘街历史街区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现有砖木结构数值模拟中,建筑群抗震分析的适应性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关于传统民居建筑群抗震性能的研究仍需补充完善。文章基于有限元软件,对苏州山塘街砖木传统民居建筑群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简化了苏州山塘街建筑群结构模型,基于层间位移角与受拉损伤参数对模型进行了多维地震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墙体砌筑形式、院落形式、连排长度会影响建筑群段的破坏程度;沿街道延伸方向的地震作用对该建筑群会造成更大的破坏。初步形成了较为简便、真实、可视化的砖木传统民居抗震分析方法。
2025年02期 v.32;No.298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赖一;
苏州山塘街历史街区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现有砖木结构数值模拟中,建筑群抗震分析的适应性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关于传统民居建筑群抗震性能的研究仍需补充完善。文章基于有限元软件,对苏州山塘街砖木传统民居建筑群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简化了苏州山塘街建筑群结构模型,基于层间位移角与受拉损伤参数对模型进行了多维地震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墙体砌筑形式、院落形式、连排长度会影响建筑群段的破坏程度;沿街道延伸方向的地震作用对该建筑群会造成更大的破坏。初步形成了较为简便、真实、可视化的砖木传统民居抗震分析方法。
2025年02期 v.32;No.298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金彪;邵永健;
为研究CFRP加固混凝土柱的复合受扭性能,文章以配筋率和CFRP加固方式为参数,设计了4个CFRP加固混凝土柱,进行了在压弯剪扭复合受力状态下的单调受扭试验,研究其破坏机理和扭矩-扭率曲线特征,并用ABAQUS软件进行模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FRP加固复合受扭柱在剪应力叠加面碳纤维布断裂后发生破坏;CFRP加固能有效提高混凝土柱的极限扭矩;加固方式对柱的性能影响较大,竖贴加横贴加固方式效果最好,其次是横贴,最后是竖贴,纵筋配筋率对柱性能影响较小。
2025年02期 v.32;No.298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金彪;邵永健;
为研究CFRP加固混凝土柱的复合受扭性能,文章以配筋率和CFRP加固方式为参数,设计了4个CFRP加固混凝土柱,进行了在压弯剪扭复合受力状态下的单调受扭试验,研究其破坏机理和扭矩-扭率曲线特征,并用ABAQUS软件进行模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FRP加固复合受扭柱在剪应力叠加面碳纤维布断裂后发生破坏;CFRP加固能有效提高混凝土柱的极限扭矩;加固方式对柱的性能影响较大,竖贴加横贴加固方式效果最好,其次是横贴,最后是竖贴,纵筋配筋率对柱性能影响较小。
2025年02期 v.32;No.298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磊;
框架-摇摆墙是一种新型的摇摆抗震体系,在地震作用下可以通过墙体的转动改变结构的变形模式,防止框架结构发生层破坏模式。文章以苏州一栋3层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为例,在原结构两侧增设两片摇摆墙,比较原型结构在增设摇摆墙后抗震性能的差异性。通过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摇摆墙的有限转动,结构的侧向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层间位移减小且更加均匀,层间位移角减小,层间位移集中系数更趋向于“1”,峰值加速度呈现“C型”且较原型结构有所减小,原型框架抗震性能得到提升,研究结果可为框架-摇摆墙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32;No.298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磊;
框架-摇摆墙是一种新型的摇摆抗震体系,在地震作用下可以通过墙体的转动改变结构的变形模式,防止框架结构发生层破坏模式。文章以苏州一栋3层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为例,在原结构两侧增设两片摇摆墙,比较原型结构在增设摇摆墙后抗震性能的差异性。通过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摇摆墙的有限转动,结构的侧向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层间位移减小且更加均匀,层间位移角减小,层间位移集中系数更趋向于“1”,峰值加速度呈现“C型”且较原型结构有所减小,原型框架抗震性能得到提升,研究结果可为框架-摇摆墙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32;No.298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延章;王琪;
为研究装配式半刚性连接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文章通过对一座6层框架结构进行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大震作用下,装配式半刚性连接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表现为“强柱弱梁、强节点”型屈服机制,塑性铰均出现在半刚性节点处,该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2025年02期 v.32;No.298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延章;王琪;
为研究装配式半刚性连接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文章通过对一座6层框架结构进行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大震作用下,装配式半刚性连接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表现为“强柱弱梁、强节点”型屈服机制,塑性铰均出现在半刚性节点处,该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2025年02期 v.32;No.298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道森;
随着预应力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预应力锚具的受力性能要求逐步提高。我国的预应力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迅速崛起,为了研究新型预应力锚具的受力性,文章采用2种锚具进行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新型预应力锚垫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的受力特征,锚固区外侧混凝土部分受拉,中心混凝土部分受压,锚具组合结构在预应力锚固区荷载传递时,混凝土外侧部分主要是受拉破坏,预应力荷载对外侧混凝土受拉有很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锚垫板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准确,验证了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锚下混凝土结构的分析具有相当的可靠性。通过对比试验分析,证明了新型预应力锚垫板的受力性能均能够满足国际主流标准,达到了安全要求,同时可为类似结构的设计和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5年02期 v.32;No.298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道森;
随着预应力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预应力锚具的受力性能要求逐步提高。我国的预应力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迅速崛起,为了研究新型预应力锚具的受力性,文章采用2种锚具进行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新型预应力锚垫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的受力特征,锚固区外侧混凝土部分受拉,中心混凝土部分受压,锚具组合结构在预应力锚固区荷载传递时,混凝土外侧部分主要是受拉破坏,预应力荷载对外侧混凝土受拉有很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锚垫板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准确,验证了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锚下混凝土结构的分析具有相当的可靠性。通过对比试验分析,证明了新型预应力锚垫板的受力性能均能够满足国际主流标准,达到了安全要求,同时可为类似结构的设计和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5年02期 v.32;No.298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亮亮;蔡海兵;
新工科背景下“建筑制图”课程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建筑制图课程存在的问题,创新地提出内容有机整合、教学方式多样化和优化考核评价体等课程改革措施,以期培养满足新工科要求的大学生。通过实施新工科背景下“建筑制图”课程改革,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可为类似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2025年02期 v.32;No.298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桢;姜昕彤;杨一振;江莉;杜怡韩;
文章通过分析土木工程专业设计课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教学现状,指出当前教学存在知识点多、涵盖面广,教材不适用,学生知识储备和能力不足,学生自驱力不够,教师实践能力不足,教学手段落后,课程资源局限,课程考核形式单一,过程考核较少等问题。然后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对“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整合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制定个性化教材;重组课程结构,采用分组式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更新考核方法,加强过程考核的措施。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综合成绩有明显提升,课程达成情况也持续变好。
2025年02期 v.32;No.298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虎盛;温宏平;李志艳;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务,“三教”改革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以高职“桥梁工程”课程为例,剖析当前“桥梁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基于OBE理念进行教学改革的意义,总结从重构教学目标、优化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创新能力、优化评价维度五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实践经验。
2025年02期 v.32;No.298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洋;孙治国;郭迅;
新时代防灾减灾事业发展对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尤其是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时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又极具实践育人特色。因此,有必要开展实践育人体系改革探索研究。防灾科技学院立足行业,以新时代防灾减灾高素质人才为培养目标,围绕“土木工程地震灾害防治”实践育人核心,建设实践育人平台、挖掘教学资源,形成了“地震成因”“震害特征”“致灾机理”“灾害防治”等实践教学模块,独创了“地震废墟上的课堂”实践育人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了“学校、研究所、地震遗址”时空联动的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特色实践育人体系,力求为创新型、复合型防灾减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2025年02期 v.32;No.298 107-108+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剑波;
土建类专业作为传统工科专业,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卓越人才的责任。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心。这就需要坚持将土建专业课的技能教育和思政课程的人文素质教育同向同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文章从制订融合思政教育教学大纲、重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思政教学团队等多个方面着手,推进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5年02期 v.32;No.298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光平;王莉;赵晓文;卢燕;
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多样化需求为办学目标,探索基于校企合作产学研基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传统理论教学固有模式,尝试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贯穿式校企共教共管模式,通过“3+1本科生双导师制”“工学结合、项目式跟踪实践”等方式将传统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外,助力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025年02期 v.32;No.298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龚平;
针对传统土木工程材料的教学痛点,文章利用学堂在线建设慕课平台,并结合雨课堂,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从教材内容、学习内容、实践内容、新旧知识、思政内容等方面重构教学内容,并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评价的改革,完成了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5年02期 v.32;No.298 116-117+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郝丽君;梁丽浩;石小冬;韩澎涛;
在“大思政”背景下,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中提高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契合度变得至关重要。文章立足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土建类专业教育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融入途径,探索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有效教学路径。在“建筑结构抗震”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总结出一套适合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方法,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的实践创新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32;No.298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菲菲;梁丽浩;唐迪;
随着在线教育的兴起,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文章探讨了基于“学习通”平台的PBL+BOPPPS教学模式在“基础工程”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该模式结合了问题导向学习和BOPPPS教学结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基础工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学习通“课前+课中+课后”的BOPPPS教学模式,形成多元化、全方位、全过程性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与统计反馈表明,PBL+BOPPP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基础工程”课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基于学习通的PBL+BOPPPS教学模式在基础工程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为其他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参考和灵感。
2025年02期 v.32;No.298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宇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方式亦需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文章从信息化视域出发,分别从学生的学情变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信息化视域下的课程教学改革方式与目标等方面探讨了“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改革,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实干型人才,对建筑类专业教学的后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2025年02期 v.32;No.298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存健;雷金波;张汉军;郭杨;崔林钊;乐腾胜;钟昊晔;程金生;
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技术能有效处理深厚软土地基,但对于该组合管桩复合地基路基沉降的影响因素及其敏感性不明确。文章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桩长、锥度、垫层厚度、孔径和桩孔间距等因素对组合管桩复合地基路基沉降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该组合管桩复合地基荷载沉降曲线的影响及其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桩长、锥度和垫层厚度的增加,路基表面沉降减小;而孔径和桩孔间距对路基表面沉降的影响较小。
2025年02期 v.32;No.298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存健;雷金波;张汉军;郭杨;崔林钊;乐腾胜;钟昊晔;程金生;
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技术能有效处理深厚软土地基,但对于该组合管桩复合地基路基沉降的影响因素及其敏感性不明确。文章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桩长、锥度、垫层厚度、孔径和桩孔间距等因素对组合管桩复合地基路基沉降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该组合管桩复合地基荷载沉降曲线的影响及其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桩长、锥度和垫层厚度的增加,路基表面沉降减小;而孔径和桩孔间距对路基表面沉降的影响较小。
2025年02期 v.32;No.298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家瑞;陈震;
某工程地处城市老城区中心地带,周边环境复杂,基坑尺寸大、深度深,施工场地受限。经论证,采用支护桩+锚索+内支撑相结合的支护体系,既确保了支护结构的安全可靠,又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内支撑的布置范围,从而减小对地下结构施工的影响,同时经济效益也很明显。
2025年02期 v.32;No.298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家瑞;陈震;
某工程地处城市老城区中心地带,周边环境复杂,基坑尺寸大、深度深,施工场地受限。经论证,采用支护桩+锚索+内支撑相结合的支护体系,既确保了支护结构的安全可靠,又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内支撑的布置范围,从而减小对地下结构施工的影响,同时经济效益也很明显。
2025年02期 v.32;No.298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芮李东;
在深厚富水厚粉土地层条件下,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地墙槽壁蠕变缩颈、坍塌,周边地表沉降过大的问题。文章以苏州市轨道交通7号线白荡南站围护结构施工为例,采用SMW工法桩作为应对措施,首先进行工艺性试桩,以先验工程为参考,结合苏州市地质情况确定了水泥浆水灰比取值为1.8;然后根据计算出的水泥浆用量得出SMW工法桩下沉和提升注浆的速率,搅拌下沉速度控制在0.4m/min以内,提升速度控制在0.8m/min以内,在确保桩身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采用反复套打的方式施工;最后对各施工工序质量进行把控,保证各工序转换顺利完成,避免桩体出现大规模冷缝的现象。通过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地铁车站围护结构进行观测,没有发现明显渗漏。此次SMW工法桩在深层地下围护结构施工中的应用为类似地质条件下采用超长SMW工法桩提供了参考,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2025年02期 v.32;No.298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芮李东;
在深厚富水厚粉土地层条件下,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地墙槽壁蠕变缩颈、坍塌,周边地表沉降过大的问题。文章以苏州市轨道交通7号线白荡南站围护结构施工为例,采用SMW工法桩作为应对措施,首先进行工艺性试桩,以先验工程为参考,结合苏州市地质情况确定了水泥浆水灰比取值为1.8;然后根据计算出的水泥浆用量得出SMW工法桩下沉和提升注浆的速率,搅拌下沉速度控制在0.4m/min以内,提升速度控制在0.8m/min以内,在确保桩身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采用反复套打的方式施工;最后对各施工工序质量进行把控,保证各工序转换顺利完成,避免桩体出现大规模冷缝的现象。通过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地铁车站围护结构进行观测,没有发现明显渗漏。此次SMW工法桩在深层地下围护结构施工中的应用为类似地质条件下采用超长SMW工法桩提供了参考,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2025年02期 v.32;No.298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邵森林;
为探讨边坡的滑动特征,文章通过已发生滑动高速公路边坡的监测数据,研究加固措施,并结合加固后的位移,综合确定滑裂面位置。在高边坡坡体中布设测斜孔,可根据测得数据判定坡体是否发生滑动及确定滑裂面位置;着重分析坡体滑动速度的变化,用以综合评判滑坡的发展趋势;锚索框架坡面防护对于滑坡的防护作用存在滞后性,但仍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2025年02期 v.32;No.298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邵森林;
为探讨边坡的滑动特征,文章通过已发生滑动高速公路边坡的监测数据,研究加固措施,并结合加固后的位移,综合确定滑裂面位置。在高边坡坡体中布设测斜孔,可根据测得数据判定坡体是否发生滑动及确定滑裂面位置;着重分析坡体滑动速度的变化,用以综合评判滑坡的发展趋势;锚索框架坡面防护对于滑坡的防护作用存在滞后性,但仍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2025年02期 v.32;No.298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锁福忠;霍耀耀;史银平;郑江;李勇强;
湿陷性黄土因结构性强、遇水失陷和软化对工程施工和后续使用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文章根据工程实例,对工程重难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比选,提出采用换填法彻底消除不良地质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采用CFG桩进行土体加固,确保土体承载力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结合施工过程对重要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对施工中潜在的质量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施工对策,整体施工方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施工工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32;No.298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锁福忠;霍耀耀;史银平;郑江;李勇强;
湿陷性黄土因结构性强、遇水失陷和软化对工程施工和后续使用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文章根据工程实例,对工程重难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比选,提出采用换填法彻底消除不良地质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采用CFG桩进行土体加固,确保土体承载力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结合施工过程对重要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对施工中潜在的质量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施工对策,整体施工方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施工工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32;No.298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建国;
桩梁托换加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盾构下穿既有建筑时的技术加固工程,厘清盾构施工对邻近桩梁托换结构的力学响应,对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依托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工程下穿合肥站房加固工程,通过数值仿真计算、工程监测对比的方法,探究桩径、桩长、桩-隧距、隧道埋深、基础受力及基础偏心距离这六种不同因素下盾构下穿对桩梁托换加固基础的力学影响特性,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参考。
2025年02期 v.32;No.298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建国;
桩梁托换加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盾构下穿既有建筑时的技术加固工程,厘清盾构施工对邻近桩梁托换结构的力学响应,对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依托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工程下穿合肥站房加固工程,通过数值仿真计算、工程监测对比的方法,探究桩径、桩长、桩-隧距、隧道埋深、基础受力及基础偏心距离这六种不同因素下盾构下穿对桩梁托换加固基础的力学影响特性,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参考。
2025年02期 v.32;No.298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斌斌;夏洁;杨含春;
文章通过浙江地区某一高层住宅项目,探讨了现代止沉与纠偏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针对房屋沉降倾斜问题,桩基补强常与纠偏技术配合使用,以达到保障人们生命及财产安全的目的。项目通过钢管桩与预制桩的基础补强控制沉降的策略,结合上部PLC同步顶升纠偏技术,消除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的房屋倾斜问题。通过前期检测、实施方案、实施过程及后期监测等内容分析,旨在为后续同类项目提供科学、可靠的施工参考与依据。
2025年02期 v.32;No.298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哲学;
为研究水-岩相互作用对泥质粉砂岩隧道施工期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文章开展了针对泥质粉砂岩的室内力学特性试验,探究了水-岩相互作用对岩体参数的影响规律,并构建了隧道开挖数值模型,对不同工况下的围岩-支护整体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水-岩劣化效应会造成泥质粉砂岩粘聚力、内摩擦角等强度指标的下降,降幅比约为30.3%、12.6%;导致了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形变量增加,支护结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存在局部破坏的风险。在该类区域进行隧道施工时,应重点考虑水岩作用引起的围岩性能劣化并制定专项施工措施以保证施工安全。
2025年02期 v.32;No.298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哲学;
为研究水-岩相互作用对泥质粉砂岩隧道施工期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文章开展了针对泥质粉砂岩的室内力学特性试验,探究了水-岩相互作用对岩体参数的影响规律,并构建了隧道开挖数值模型,对不同工况下的围岩-支护整体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水-岩劣化效应会造成泥质粉砂岩粘聚力、内摩擦角等强度指标的下降,降幅比约为30.3%、12.6%;导致了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形变量增加,支护结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存在局部破坏的风险。在该类区域进行隧道施工时,应重点考虑水岩作用引起的围岩性能劣化并制定专项施工措施以保证施工安全。
2025年02期 v.32;No.298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戴越;陶心成;卢川;
在大中城市绕城高速加密互通立交建设背景下,文章以合肥市为例,对增设互通的规划选址论证方法进行分析,从环境保护、土地占用、城乡规划协调性、工程建设适宜性、交通市政设施配套、社会影响、安全性、经济性等8个方面建立比选因子库,采用赋值和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对不同方案开展综合论证分析,为不同方案间的定量、科学比选提供解决思路。
2025年02期 v.32;No.298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戴越;陶心成;卢川;
在大中城市绕城高速加密互通立交建设背景下,文章以合肥市为例,对增设互通的规划选址论证方法进行分析,从环境保护、土地占用、城乡规划协调性、工程建设适宜性、交通市政设施配套、社会影响、安全性、经济性等8个方面建立比选因子库,采用赋值和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对不同方案开展综合论证分析,为不同方案间的定量、科学比选提供解决思路。
2025年02期 v.32;No.298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申春;王静峰;郑浩;钟剑;蔡耀鑫;
为研究结构参数对公轨两用双层钢桁架拱桥受力性能的影响,文章以繁华大道桥为例,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该桥整体计算杆系有限元模型,分析桁架高度、桁架节间距离、矢跨比和梁拱刚度比对结构竖向刚度、吊杆力、结构跨中挠度和梁端转角的影响,为确定结构参数的合理取值提供建议。
2025年02期 v.32;No.298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申春;王静峰;郑浩;钟剑;蔡耀鑫;
为研究结构参数对公轨两用双层钢桁架拱桥受力性能的影响,文章以繁华大道桥为例,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该桥整体计算杆系有限元模型,分析桁架高度、桁架节间距离、矢跨比和梁拱刚度比对结构竖向刚度、吊杆力、结构跨中挠度和梁端转角的影响,为确定结构参数的合理取值提供建议。
2025年02期 v.32;No.298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楠;孙长军;
拉索的无应力索长是成品索设计施工的重要参数。文章以湖州风荷桥为背景,基于悬链线理论推导出了无应力索长与拉索水平力之间的关系,并将其与传统的Ernst公式计算的无应力索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悬链线理论推导出的无应力索长计算公式简便,工程实用性好;对于150m以内的中短索,两种方法计算的索长误差中间索较大,两边索较小,最大不超过4cm,中短索应力较小时可采用Ernst公式进行无应力索长的计算。
2025年02期 v.32;No.298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楠;孙长军;
拉索的无应力索长是成品索设计施工的重要参数。文章以湖州风荷桥为背景,基于悬链线理论推导出了无应力索长与拉索水平力之间的关系,并将其与传统的Ernst公式计算的无应力索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悬链线理论推导出的无应力索长计算公式简便,工程实用性好;对于150m以内的中短索,两种方法计算的索长误差中间索较大,两边索较小,最大不超过4cm,中短索应力较小时可采用Ernst公式进行无应力索长的计算。
2025年02期 v.32;No.298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魏庆庆;曹新垒;屈计划;
不对称连续刚构桥特别适用于两侧地形差别较大的V形山谷地形,由于其特殊性,在我国应用的实际案例及研究成果并不丰富。文章依托茅岭江大桥,对不对称连续刚构桥的受力特点、结构响应等内容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此类桥梁设计关键因素及采取的必要施工措施,以期为今后类似桥梁的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2025年02期 v.32;No.298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魏庆庆;曹新垒;屈计划;
不对称连续刚构桥特别适用于两侧地形差别较大的V形山谷地形,由于其特殊性,在我国应用的实际案例及研究成果并不丰富。文章依托茅岭江大桥,对不对称连续刚构桥的受力特点、结构响应等内容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此类桥梁设计关键因素及采取的必要施工措施,以期为今后类似桥梁的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2025年02期 v.32;No.298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家园;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小型城镇、乡村的主要出行道路功能已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生产及生活交通需求,对既有低等级公路、城镇道路进行加宽改造势在必行。为了更好地利用旧路及建设资金,最大化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等级等,需采取因地制宜的加宽改造方法。文章以九成新干线改造工程为例,对涉及到的旧路调查、评价、破除、利用及路基路面设计等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旧路加宽改造过程中可行且经济的改造措施,为今后旧路加宽改造类似工程提供经验。
2025年02期 v.32;No.298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家园;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小型城镇、乡村的主要出行道路功能已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生产及生活交通需求,对既有低等级公路、城镇道路进行加宽改造势在必行。为了更好地利用旧路及建设资金,最大化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等级等,需采取因地制宜的加宽改造方法。文章以九成新干线改造工程为例,对涉及到的旧路调查、评价、破除、利用及路基路面设计等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旧路加宽改造过程中可行且经济的改造措施,为今后旧路加宽改造类似工程提供经验。
2025年02期 v.32;No.298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谈亭;吴节松;
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是一种自平衡无推力的组合体系桥梁,属于外部静定、内部超静定的结构体系。在跨越航道或公路等情况下,该桥型因建筑高度小、跨越能力大且造型美观、受力合理而得到广泛应用[1]。文章以乌金渡大桥为例,依据该桥的建设条件及方案比选,该桥主桥采用130m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采用钢绞线整束成品索双吊杆,上端锚固于拱顶,下端锚固于纵系梁底部,桥梁下部结构采用承台及群桩基础,主桥采用先梁后拱支架法施工。该桥采用Midas Civil软件进行整体计算,并采用FEA进行拱脚局部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桥结构受力合理,构造明确,可为同类结构的桥梁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2期 v.32;No.298 169-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谈亭;吴节松;
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是一种自平衡无推力的组合体系桥梁,属于外部静定、内部超静定的结构体系。在跨越航道或公路等情况下,该桥型因建筑高度小、跨越能力大且造型美观、受力合理而得到广泛应用[1]。文章以乌金渡大桥为例,依据该桥的建设条件及方案比选,该桥主桥采用130m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采用钢绞线整束成品索双吊杆,上端锚固于拱顶,下端锚固于纵系梁底部,桥梁下部结构采用承台及群桩基础,主桥采用先梁后拱支架法施工。该桥采用Midas Civil软件进行整体计算,并采用FEA进行拱脚局部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桥结构受力合理,构造明确,可为同类结构的桥梁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2期 v.32;No.298 169-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静宜;
斜交式斜靠系杆拱桥结构新颖、造型美观,常应用于城市指定区域。由于该类桥型体系受力复杂,且主拱肋与稳定拱错位布置,存在结构稳定性问题。为保证斜交式斜靠系杆拱桥的可靠性,结合其受力特点,提出该类桥型的设计难点。文章以山西省某河上游河道跨桥为例,从结构总体布置、主拱及稳定拱、吊杆、桥面系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通过结构计算分析,证明该桥梁在结构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方面均符合规范要求。
2025年02期 v.32;No.298 1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静宜;
斜交式斜靠系杆拱桥结构新颖、造型美观,常应用于城市指定区域。由于该类桥型体系受力复杂,且主拱肋与稳定拱错位布置,存在结构稳定性问题。为保证斜交式斜靠系杆拱桥的可靠性,结合其受力特点,提出该类桥型的设计难点。文章以山西省某河上游河道跨桥为例,从结构总体布置、主拱及稳定拱、吊杆、桥面系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通过结构计算分析,证明该桥梁在结构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方面均符合规范要求。
2025年02期 v.32;No.298 1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文卿;
文章利用有限元法分析大跨径水泥混凝土桥梁铺装层的动力学响应特征,分别计算在不同模量与厚度、不同行驶车速下铺装层的横向应力、纵向应力以及剪应力,重点探讨不同条件下的大跨径水泥混凝土桥梁铺装层力学响应情况,为优化大跨径水泥混凝土桥梁铺装层设计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2025年02期 v.32;No.298 17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文卿;
文章利用有限元法分析大跨径水泥混凝土桥梁铺装层的动力学响应特征,分别计算在不同模量与厚度、不同行驶车速下铺装层的横向应力、纵向应力以及剪应力,重点探讨不同条件下的大跨径水泥混凝土桥梁铺装层力学响应情况,为优化大跨径水泥混凝土桥梁铺装层设计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2025年02期 v.32;No.298 17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