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届华东六省一市土木建筑工程建造技术交流会优秀论文

  • 超高核心筒斜墙施工模架装备技术分析

    徐磊;陈佳茹;陈彦孜;沈阳;蒲洋;

    文章结合张江科学之门东塔项目,针对超高层核心筒斜墙结构施工需求与技术难点,对基于数字模拟的装备拓扑关系与复杂工况下模架平台结构安全性进行分析,采用整体钢平台模架体系变形调整技术,建立钢平台承力构件调整措施、平台构件切割施工措施、外挂脚手架平移及变形施工措施、全封闭安全防护措施等关键技术措施,将斜墙结构变形控制在4mm以内,顺利实现了超高空斜墙结构施工,保证了核心筒结构的连续性。

    2025年10期 v.32;No.306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置换砂浆法加固历史砌体墙抗剪承载性能数值研究

    饶烽瑞;龙莉波;陈刚;

    置换砂浆方法利用加固材料替换部分老旧砂浆,在文物保护建筑中可实现历史风貌保护与砌体结构加固的平衡。由于多种材料与界面性质带来的复杂受力机理,数值方法成为研究置换砂浆加固历史砌体性能的重要手段。文章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置换砂浆加固历史砌体墙的压剪性能。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校正,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基于对不同加固材料强度、置换加固深度、置换加固面积,以及单面和双面置换形式的模型模拟结果,提出置换砂浆方法的优选设计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加固材料的强度为历史砂浆的8倍,加固置换深度为100mm且加固置换面积率为50%时,可兼顾抗剪强度与变形韧性的提升,达到较好的历史建筑保护效果。同时单面加固的模型性能低于双面加固情况,这可以解释为前者的应力与变形分布不均匀,导致在薄弱位置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削弱结构的性能。文章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历史砌体结构的加固保护方法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32;No.306 9-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流态混凝土超深智能浇筑装备设计研究

    贺洪煜;房霆宸;左俊卿;吴联定;马未;

    混凝土结构施工是量大面广的工程,其施工工效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整体的工效与质量,现有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业方式在效率及质量把控上还存在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现代工程建设需求。对此,文章提出一种折返式混凝土智能输送浇筑装备,明确该装备的整体结构构造、装备设计、作业方式及混凝土流速监测系统,有利于实现对混凝土输送和浇筑流程的精确控制,为超深混凝土结构施工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施工装备,可为类似装备开发及施工作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10期 v.32;No.306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某道路路面膨胀原因及处理分析

    朱珊珊;连峰;刘治;赵雪莹;王恒;

    文章以高密市城区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工程某道路为例,针对该路段竣工后出现的路面膨胀、错台、开裂等问题,通过工程资料检查及现场调查、弯沉检测、道路结构层开挖检测及化学分析等手段,探究路面膨胀的成因。结果表明,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中三氧化硫(SO_3)含量偏高是导致基层膨胀的主要原因,基层膨胀进而引发面层开裂,在外界水分侵入后加剧了膨胀现象。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32;No.306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近建筑物深基坑施工技术分析

    单传炎;桂振明;严洋;殷翔;王帅;程涛;

    深基坑工程已广泛应用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若未进行合理的施工设计,极易导致基坑及周边区域产生病害或发生事故。为降低深基坑施工的影响,文章依托沙湾路隧道项目,设计一套深基坑施工工艺,通过在分层土方开挖过程中实行“纵向分段、水平分层、随挖随支”,以及在土钉墙施工阶段进行合理管控的方式,实现对深基坑施工周边影响的控制。检测结果验证该工艺能有效抑制深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变形,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2025年10期 v.32;No.306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超低能耗建筑空腔聚氨酯发泡保温外墙施工技术分析

    姜爱国;杜旭峰;张彦彬;刘伟波;

    近年来,超低能耗建筑凭借高效的节能减排优势,逐渐成为我国建筑节能领域的发展趋势。文章以国内首个采用聚氨酯发泡技术作为全围护结构体系的建筑项目为例,系统介绍了超低能耗建筑空腔聚氨酯发泡保温外墙施工技术的研发过程及施工工艺,归纳总结了该技术的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并梳理了其技术优势。

    2025年10期 v.32;No.306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筒仓滑模劲型骨架支撑体系的受力机理和工程应用

    彭传飞;

    筒仓作为工业建筑中广泛使用的结构形式,常采用滑模施工工艺,然而,当施工至上部设备层时,由于该处梁的断面结构尺寸比较大,通常需暂停滑模施工,预埋钢梁筋后再滑模至仓顶。设备层梁和板施工需要搭设满堂脚手架,存在施工复杂、工期长、造价高、工序转化等问题。文章将劲型骨架支撑体系与筒仓滑模工艺进行创新结合,通过对筒仓劲型骨架支撑体系的受力机理、筒仓劲型骨架类型、构造设计及施工工艺、关键技术节点、应用场景等进行研究,创新提出了采用劲型骨架支撑体系支撑仓内平台梁与筒仓壁同步施工的方法。优化施工工序,解决原筒仓滑模工艺在设备层停滑预埋等施工问题,节省了满堂脚手架支撑系统搭设时间和成本,施工效率提高约15%,同时也降低了安全风险,对同类工程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2025年10期 v.32;No.306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宽浅水域钢栈桥施工沉桩作业船四锚定位技术应用

    丁永庆;

    针对多工序交叉施工环境下钢栈桥上下部结构作业面空间冲突导致的施工效率下降问题,文章提出钢栈桥施工沉桩作业船四锚定位技术。该技术通过卷扬机配合锚索调节船体位置,并采用GPS技术实时监测作业平台稳定性,构建了集定位、测量与施工于一体的作业船一体化作业体系。依托某大桥项目进行实例验证,该技术显著提高了施工作业效率。

    2025年10期 v.32;No.306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柱-承台-桩低应变反射波法不同测试点分析

    陶俊;

    文章建立了直角坐标系下柱-承台-桩土系统的三维动力学模型,得到了柱-承台-桩系统的三维动力振动问题求解柜架,利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计算,求得了柱-承台-桩土系统中任一时刻任一点的速度响应值。通过实测曲线与数值理论计算曲线对比,得到了本文数值计算的正确性。通过分析不同激振力位置和不同拾振位置的测试效果,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5年10期 v.32;No.306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0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智建造技术在医院项目精益建造中的应用

    段克清;

    鉴于医院项目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文章旨在探讨以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联网、智能建造机器人等技术为核心的数智建造技术在医院项目精益建造中的应用与实践,重点分析其在优化设计方案、提升施工效率、合理配置资源、保障施工质量以及构建智慧工地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医院项目案例分析,表明数智建造技术能够有效推动医院项目的精益建造,实现施工全过程的智能化控制与精细化管理,从而显著提升医院建设的整体品质。

    2025年10期 v.32;No.306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自动开合模板在剪力墙井道结构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姚锐;杨钊;乐可汀;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在高层建筑中,电梯井的施工是整个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文章聚焦框架-核心筒结构电梯井施工,针对传统工艺效率低(单井道拆模8~12h)、安全风险高(坠落事故占比15.7%)、质量差(平整度误差超8mm)及资源消耗大(周转率5~8次)等问题,以东部新城核心区A3-7#/8#地块项目为研究对象,研发自动开合模板与整体提升平台集成体系。研究包括折叠铝合金筒模(模块化设计与自动收缩系统)、整体提升平台(限位与万向调平滑轮)及自动化提升系统。应用后,单井道施工周期缩至4h,混凝土平整度≤3mm、垂直度偏差≤1/1500,安全风险降低92%,节约成本约157万元,减少木材约126m3,形成1项工法及9项专利。该系统实现施工机械化、自动化,适用于高层框架-核心筒、剪力墙等结构体系,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32;No.306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百年文保建筑原位提升与逆作开发综合施工技术

    蔡磊磊;石高龙;马安兵;

    文章针对城市更新中文物保护建筑地下空间开发需平移上部建筑的传统难题,以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东路69#地块项目为例,实现文保建筑免平移的原位提升与逆作开发。项目采用“留皮换胆”策略,保留外墙与屋面,内部拆除重建。核心技术创新在于构建由夹墙系统(利用咬合摩擦固定墙体)和抬墙系统(预埋800MPa高强钢筋结合液压顶升)组成的提升体系,将8栋文保建筑整体顶升1.6m;针对百年墙体脆弱特性,综合应用钢桁架支托屋面、槽钢夹持外墙、窗洞“X撑”支撑等技术进行加固;利用激光测斜系统实时监测并控制格构柱垂直度(偏差≤4‰),确保“一柱一桩”质量;在受限空间内实施逆作法,B0板钢筋与格构柱连接通过BIM深化,采用1/3钢筋穿绕锚固、其余分层焊接与套筒连接的方案;开发完成后,运用PLC液压同步控制技术分行程(2~3cm/次)将墙体精准回落0.8m至新结构。该技术解决浅埋墙体安全托换、逆作顶板钢结构预埋、深基坑长距离出土(多挖机接驳)、钢混节点精细化施工等关键难题,避免平移损伤,节约场地,为文保建筑原位地下空间开发提供范例。

    2025年10期 v.32;No.306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大型筒仓顶劲性混凝土钢梁钢筋模板一体化吊装施工技术分析

    李哲峰;于利;胡晓莲;

    鉴于大型筒仓顶劲性结构的特殊性,传统仓顶支模体系难以搭设。针对这一施工难题,文章创造性提出了劲性混凝土钢梁-钢筋-模板一体化吊装施工技术。该技术通过Tekla软件深化设计结合Midas软件施工仿真分析,验算分析一体化构件在浇筑混凝土前的各种工况;并针对大吨位机械吊装、大距离平移过程,对劲性钢梁-钢筋-模板一体化构件的受力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最终实现了对劲性钢梁焊接应力、钢筋模板加固安全系数及吊点设置科学性的精准控制。

    2025年10期 v.32;No.306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类伞异型钢结构定位测量精确性研究

    刘锡言;林超;吴权;许贵虹;张寿晨;

    文章以芜湖数字经济产业园A22#楼伞形构筑物为例,针对类伞状异型钢结构的定位测量精度展开研究。研究目的是解决异型钢结构施工中的安全与质量控制难题。在研究方法上,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现场实测及数据分析,构建了完整的安装测量定位体系。结果表明,按该体系流程实施后,异型构件吊装的坐标与高程误差均控制在±3mm内,显著提升了施工精度,有效保障了工程安全与质量,为打造精品工程奠定了基础。

    2025年10期 v.32;No.306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5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制备二灰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性能研究

    刘治;原迎接;胡现虎;王凯;井惟彬;孟坤;

    本研究旨在探索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特性及其在城市道路基层施工中的应用工艺优化与路用性能提升路径。首先,通过筛分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1d、3d、7d、14d、28d)等室内试验,获取材料颗粒级配、抗压强度等核心技术指标并展开量化分析;其次,在试验段铺筑完成后,开展周期性钻芯取样(检测结构层厚度与骨料级配)、压实度检测、弯沉测试等现场试验;最后,综合分析评价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城市道路基层的实际路用可行性。结果表明:试验段施工配合比与目标配合比的颗粒级配吻合度较高;7 d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高速公路特重及极重交通等级道路基层的技术标准要求;钻芯取样结果显示,芯样骨料级配均匀,整体结构光滑顺直,各结构层厚度与强度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压实度指标达到预定控制标准,验证了再生材料配合比方案与现场压实工艺的有效性。同时,路表弯沉值的持续递减趋势,表明道路基层承载能力随时间推移逐步提升,且展现出优异的抗变形性能。

    2025年10期 v.32;No.306 55-5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某核电止推桁架模块化施工技术分析

    周新波;杨浩;蒋理;

    我国某核电站反应堆厂房堆芯结构复杂,与其他堆型相比差异较大。其中,内部结构中止推桁架位于堆芯最关键部位,土建与安装高度交叉作业,现场施工难度大,且位于反应堆厂房施工的主关键路径上,施工周期长。文章以某核电站反应堆厂房止推桁架施工为例,对复杂部位模块化施工进行分析。止推桁架采用模块化施工理念,将土建结构与安装设备整合为整体模块化施工,整体吊装就位,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为后续同类型结构施工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与借鉴意义。

    2025年10期 v.32;No.306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特殊立面造型建筑应用爬架施工技术

    王吉;黄昊文;娄一鸣;

    因建筑特殊立面造型需求,建筑部分边缘水平构件逐层向外凸出,导致未凸出区域与爬架间形成较大间距,常规爬架附着方案难以满足附着要求。文章以基金产业园项目为工程实例,该项目采用超长悬挑型钢附着支座施工技术,成功解决了上述爬架架体的附着难题。通过BIM深化设计、安全验算软件分析、数值模拟与实测数据对比等数字建造技术,确保超长悬挑型钢附着支座能够承受架体提升及施工过程中的荷载与变形,保障爬架提升及施工全过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025年10期 v.32;No.306 64-6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城中村”改造项目基坑支护方案比选及新工法应用

    石爱明;

    文章以上海某“城中村”改造配套社区公共建筑项目基坑为例,利用两个地块并列贴邻的有利条件,合并为一个基坑整体考虑,结合红线退界间距及周边环境条件,从经济性、安全性和施工便利性上对基坑支护结构体系进行比选优化,同时,对最不利剖面进行有限元模拟,表明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环境变形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最终基坑选用PC工法桩结合一道PIS斜前撑的支护体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类似“城中村”改造项目提供借鉴。

    2025年10期 v.32;No.306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以压型钢板为底模的非对称钢结构双曲屋面施工技术分析

    李陈彬;

    近年来,钢结构工程逐渐成为公共建筑的主流,其施工难度也随之增加。文章以福建美术馆项目的钢结构双曲弧形屋面施工为对象,深入分析以压型钢板为底模的非对称钢结构双曲屋面的施工难点,开展现场试验,阐述施工工艺特点及安全管理要点。文章总结施工现场实践经验,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32;No.306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效泥浆分离装置应用分析

    彭涛;谢品翰;谢晓峰;李华;陈开清;

    为探究新型泥浆分离装置在临江富水深厚砂性土层的实用性,文章通过试验研究改进传统泥浆分离装置,以最大限度提高砂料回收率。结果表明:对泥浆分离器进行“内部解剖”分析,通过优化分离器中的筛网结构、改进泥浆过滤系统、完善清堵方式,显著提高分离效率,并大幅减少废弃泥浆外运量,为泥浆分离装置在类似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2025年10期 v.32;No.306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地震作用下边坡动力响应数值模拟分析

    刘晨晨;

    文章以昆明市某地铁车站施工期间的边坡稳定性问题为例,重点研究地震荷载作用下边坡的动力响应机制。基于强度折减法,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该地铁车站边坡分析模型,并引入大瑞地震波加速度时程曲线对模型进行加载,以模拟地震荷载效应。结果表明:仅在重力荷载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为1.93(>1.10),稳定性良好;地震荷载作用下,边坡对地震加速度存在显著放大效应,测点最大位移约25 cm,表明边坡已出现初始滑动迹象。本研究成果对该地铁车站施工及边坡防护工程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2025年10期 v.32;No.306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建筑思想理论与实践

  • 青岛市老旧小区改造问题及策略分析

    程立诺;房辉;

    文章通过对青岛市八个社区改造项目的实地调研,总结了因地制宜推进改造、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有效运用新型理念等经验,并归纳出以下问题: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不足;智慧社区潜力未充分挖掘;空间改造缺乏休闲性与趣味性;偏重工程导向,缺乏人本导向和适老化设计;后续管理机制不完善;改造缺乏长远性和创新性。小区原有空间局限性是制约良好改造的主要障碍,小区的开放形态为共享策略提供了可能性。通过人群调研,了解各类人群需求和改造满意度,总结了适老性改造不足、紧随时代的生活设施配套不足、老年群体需要接受智慧培训等问题。不同人群具有共同的需求,适老化改造应当作为一项普惠性工作,满足老年群体的同时服务于其他群体。在分析了老年群体特征的基础上,建立适老性改造评价指标体系,对老旧小区改造前后的适老性能进行了系统评估,并建议针对评价较差的指标进行重点改进。针对结论提出了补充优化基本内容、扩大新空间、资源整合共享、适老型智慧社区几种策略,并给出了具体措施。

    2025年10期 v.32;No.306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形势下村庄规划编制思路与方法创新

    何惠涛;

    新形势下村庄规划编制需求发生变化,面对城乡人口快速流动下多元化的村庄需求、平原与山区村庄城镇化模式差异、基础资料匮乏和建设管控方法的缺失等问题。文章从规划工作方法、编制内容、风貌引导和管控方法四个方面入手,对村庄规划方法进行系统优化,以期为国内村庄规划编制提供借鉴。

    2025年10期 v.32;No.306 87-8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体教融合 构建高效校园——以合肥市裕溪路学校改扩建项目为例

    彭茜;谢亚男;罗志军;

    在以体育为特色的校园建设中,实现学校教育与体育文化的深度融合,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氛围,是提升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和文化品位的关键。文章以合肥市裕溪路学校改扩建项目设计为例,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校园规划设计中满足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需求,并通过校园布局彰显其活力。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将设计视角从“校园特色设计”拓展至“校园活动空间”全域,通过打造兼顾日常教学与体育教育、能激发学生活力且增强归属感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开放多样的成长空间,助力其在高效空间与丰富活动中实现全面发展。

    2025年10期 v.32;No.306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 混凝土免拆模板研究应用综述

    李有贵;

    模板工程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传统模板存在周转次数有限、资金投入大、拆装繁琐等问题,且在复杂环境下常面临耐久性不足的挑战。免拆模板作为一种集施工支撑与结构受力于一体的新型技术,凭借“一次成型、永久受力”的核心优势,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文章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免拆模板的研究现状,所参考文献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爱思唯尔(Elsevier)、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等,研究内容涵盖材料类型、结构性能及应用场景等。文章梳理成果可为研究者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并为免拆模板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32;No.306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粗加工卵石改良红砂岩路基施工技术分析

    王俊文;

    为提高施工红线范围内红砂岩的利用率,降低因不合格红砂岩占地、取土坑开挖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文章通过研究粗加工卵石改良红砂岩路基填筑施工机理,详细分析该方法的施工要点,并成功用于一、二类红砂岩为填料的高速公路路基的93区、94区填筑。该方法可有效提高红线内土方利用率,降低外购回填土方量,降低施工成本,同时减少现场土方回填的运距,有效提高施工进度,此外通过粗加工卵石的掺入,能有效增加路基的承载能力,确保路基施工质量。

    2025年10期 v.32;No.306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盾构到达前突遇地下水的处理对策研究

    吴凡;

    盾构到达是盾构施工中的主要风险源之一。文章以某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TJ-Ⅷ标(福~盛区间)左线盾构工程为研究对象,聚焦盾构到达前螺旋机突发喷涌事件及采取的处理措施,分析了土压平衡盾构机在含有微承压水的软土地层中到达时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为同类地层中的盾构施工提供了案例参考和宝贵经验。

    2025年10期 v.32;No.306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WPZ-500型无砟轨道智能铺轨机组控制系统设计分析

    刘林府;

    文章主要分析了WPZ-500型无砟轨道智能铺轨机应用先进控制技术,搭载先进视觉系统,对轨枕与滚筒进行智能视觉识别,借助伺服驱动的机械手结构,实现滚筒的精确定位与抓取;通过PLC控制器,实现各机构时序的精准控制;以HMI人机界面与外接设备的信息交互,实现铺轨的智能化与自动化。以期为全国建筑业的建造技术智能化提供助力。

    2025年10期 v.32;No.306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深水软土地区钢栈桥建造技术分析

    肖雨晨;

    文章以安徽省安庆市某综合开发PPP项目中的钢栈桥设计、施工为分析对象,旨在解决深大水域、软土地质,桥梁施工过程中临时交通运输问题。通过对钢管桩、贝雷梁式钢栈桥施工工艺过程及受力特点的阐述,得出在不良地质及水文作业条件下进行桥梁施工时,可采用专用设备打设钢管桩并架设贝雷梁以搭设临时便桥,不仅施工速度快,且结构承载力大,有效保障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交通运输的高效性、便捷性及安全性。文章针对特殊作业环境下的钢栈桥设计、施工及杆件局部受力特点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并结合成功运用的工程实例进行介绍,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32;No.306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建筑屋面混凝土施工吊装装置应用分析

    周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建筑屋面施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混凝土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屋面施工过程需要借助吊装装置来完成。吊装环节更是施工关键。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效率,需充分掌握吊装装置的设计和应用。文章介绍了混凝土施工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吊装装置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以期深入研究吊装装置的设计和应用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增强施工安全,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2025年10期 v.32;No.306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BWFRP电力电缆缠绕管良品率提升关键工艺研究

    史青林;傅蒙;章晓炜;余为华;黄剑锋;刘岗;朱建华;

    BWFRP电力电缆管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件,其良品率的提升有助于保障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并带动相关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针对市场上BWFRP电力电缆管存在的界面结合不良问题,文章通过优化缠绕工艺、改进胶水浸润工艺及调整缠绕大盘运行方式,将产品良品率从90%提升至94%。该提升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显著提高了产品品质与市场竞争力。

    2025年10期 v.32;No.306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建筑结构研究与应用

  •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损伤的Kaiser点AE信号的识别特征研究

    汪扬;杨小白;李勇;

    为识别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声发射信号中的Kaiser点特征,通过预制试件梁并实施三点弯曲加载试验,同步采集梁体在整个加载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通过Kaiser效应原理采用参数法,利用声发射信号的能量累积曲线的拐点,提取Kaiser点信号,再基于分形理论计算Kaiser点声发射信号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试件梁的Kaiser点及附近点的AE信号存在着显著的分形特征,且分形维数明显低于附近点的信号;有效的分形维数处于较低水平,可作为有效损伤信号的识别特征。

    2025年10期 v.32;No.306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温下U型组合梁与钢梁波纹腹板屈曲性能分析

    郑军;

    文章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建立了波纹钢腹板组合梁和波纹钢腹板U型钢梁在不同温度下的受力模型。分析了高厚比和钢材屈服强度两个参数,对两类钢梁屈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单面的面外约束可提高波纹钢腹板的屈曲应力,并改善波纹钢腹板屈曲变形行为。随着高厚比增大,波纹钢腹板组合梁相较于波纹钢腹板U型钢梁的腹板屈曲应力提高幅度更为显著,且屈曲模态随着厚度的增大由局部屈曲转向合成屈曲。钢材屈服强度的提升对波纹钢腹板的屈曲应力的增强效果基本保持稳定,但在超过600℃的高温环境下,两类结构的屈曲应力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2025年10期 v.32;No.306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型架空连接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抗震性能模拟分析

    陶旋;叶新宇;季永康;

    预制墙板之间及预制连接的力学行为决定了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文章通过分析比较装配式剪力墙搭接连接、套筒连接、焊接连接和螺栓连接等常见装配式剪力墙连接方式的优劣,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带角钢连接件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系统。基于此系统设计了1片改进型架空连接试件和4片具有不同角钢连接件安装位置及数量的新型预制装配式剪力墙试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件在恒定轴向压力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模拟,并对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及耗能等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进架空连接剪力墙中的角钢在接触面起到了抑制冷缝开展与提高试件剪力传递能力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弥补了冷缝薄弱面的弱势,提高了冷缝处的抗剪能力:改进架空连接剪力墙由于抗剪连接件角钢的存在使得墙体塑性区跨越冷缝向上发展,损伤耗能发展充分,显著增大了塑性区面积:改进架空连接剪力墙的峰值承载力均大于架空连接剪力墙,满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

    2025年10期 v.32;No.306 122-125+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核电厂常规岛高能管道防甩击件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

    王智磊;潘郁;

    常规岛高能管道防甩击件是核电厂结构设计的重点。目前存在荷载工况及材料强度取值不明确、甩击荷载模拟方法偏保守、防甩击件未纳入整体结构体系考虑等问题,造成设计工程量偏大。文章针对以上问题,明确了荷载组合方式及钢结构材料强度的选用标准,并以浙江省温州市某核电厂为例,对防甩击件在甩击荷载下的响应过程进行动态时程分析,同时采用框架-水平支撑体系将多榀防甩击支架相结合,优化了结构工程量,以期对防甩击件结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2025年10期 v.32;No.306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我国预制板砌体结构房屋抗倒塌加固研究综述

    张锟;刘林军;吴志新;陈淑圆;

    近年来,房屋倒塌事故频发,其中预制板砌体结构住宅楼所造成的影响尤为显著。这类结构整体性较差,极易发生整体倒塌。为延长其使用寿命并确保结构安全,需要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必要的结构加固或改造。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预制板砌体结构的发展历程与存在的问题,总结并分析了以往工程实践和学者研究的预制板加固技术,着重讨论了预制板砌体结构抗倒塌的加固方法,最后对我国城镇预制板砌体结构抗倒塌加固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2025年10期 v.32;No.306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建筑材料

  • 无机硅质材料对水泥砂浆力学性能影响分析

    邓涛;杨涛;金振涛;刘有余;程步卓;冯慧茹;徐方;

    无机硅质材料作为绿色环保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渗与抗侵蚀能力,可有效提高结构的耐久性。文章中将无机硅质材料内掺入水泥砂浆,可对比不同掺量下该材料对水泥胶砂试件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发现:无机硅质防水材料的掺入对水泥胶砂材料早期性能的影响并不显著,但随着龄期的增长,掺入无机硅质材料试件的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025年10期 v.32;No.306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7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包裹强化再生细骨料的强化效果及砂浆性能研究

    陈苗苗;王杰;冯春花;

    文章使用4种包裹材料(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和再生微粉水泥)对再生细骨料进行包裹强化,并使用NaOH作为碱激发剂协同增强。结果表明,包裹材料在骨料表面发生水化反应,水化产物填充骨料的孔隙和裂缝,且对骨料表面起到整形效果。强化后骨料的压碎指标降低了25.3%,经过粉煤灰水泥包裹处理的骨料制备的砂浆的力学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最优,28d抗压强度提高了20.3%。碱激发协同处理提高了骨料的强化效果和砂浆的早期力学性能,但限制砂浆的长期力学发展和耐久性能。

    2025年10期 v.32;No.306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疗直线加速器机房大体积超厚防辐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戴伟;刘双飞;

    为解决医疗建筑大体积防辐射混凝土质量控制难题,文章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安徽医院项目工程实际为基础,开展医疗直线加速器机房大体积超厚防辐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构建重晶石防辐射混凝土技术体系、大体积超厚混凝土施工体系及混凝土温控一体化技术,同时优化施工工序并强化过程管控,可有效保障医疗加速器机房的成型质量,实现防辐射功能效果,该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同类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借鉴价值。

    2025年10期 v.32;No.306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侵蚀性环境下矿渣基地聚合物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李建勋;

    矿渣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SGPC)凭借其绿色低碳的特点,成为普通混凝土的一种潜在替代材料,探究其在侵蚀环境下的耐久性有利于推广该类型混凝土的应用。文章基于硫酸盐的侵蚀环境,以普通混凝土(PCC)作为参照,探究SGPC的耐久性能,通过将两种类型的混凝土浸泡在硫酸盐溶液中,分析了两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结果表明,PCC和SGPC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在硫酸盐环境下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降低。在2%硫酸盐溶液中暴露100d后,SGPC和PCC的抗压强度分别下降了22.4%和36.2%,劈裂抗拉强度分别下降14.0%和24.4%。微观结构分析表明,随着SGPC养护时间的延长,水化铝硅酸钠(N-A-S-H)和水化铝硅酸钙(C-A-S-H)的形成更加明显,有利于SGPC抵抗硫酸盐环境的腐蚀。

    2025年10期 v.32;No.306 143-14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养护期受载对后期强度的影响试验分析

    赵新浩;宋建;寇步亮;

    工程施工中经常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或龄期不够就进行施工的现象。文章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参照规范制备标准试件,采用试验研究加载强度、加载次数、加载时间等对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前期强度增长较快,施工中应注重前期养护;混凝土自身强度较低的情况下,适当受载反而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这种现象会随着混凝土自身强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弱;但是当混凝土受到相当于自身破坏强度的荷载时,其后期强度基本不会再增长。试验结果对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5年10期 v.32;No.306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建筑节能

  • 15分钟生活圈用地构成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庞佳童;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15分钟生活圈作为城市空间治理的基本单元,其用地结构与功能配置对碳减排的调控作用亟待深入研究。文章以超大城市上海为实证对象,基于60个典型社区样本的用地数据,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系统解析生活圈用地类型构成对碳排放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公共建筑用地占比影响因素对碳排放总量影响最为显著,绿地次之,住宅建筑用地占比影响相对较弱。公共建筑用地占比与住宅用地占比叠加效应对生活圈碳排放的解释力最强。据此,从空间要素协同优化及国土空间规划两个角度提出生活圈规划调整建议,研究以期结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低碳社区建设提供了定量化决策依据。

    2025年10期 v.32;No.306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旧小区微改造施工阶段减碳潜力测算与实例分析

    谢雨萍;龚嘉祺;王雨璐;杨惠茹;蔡子轩;徐菁;

    文章以江苏省苏北某老旧小区改造为研究对象,采用碳排放因子计算法,从小区原有植被固碳能力、固体废弃物、车辆运输和机械设备使用和用电照明等方向,汇总和量化施工阶段的碳排放。分析影响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为老旧小区减碳改造,兑现我国双碳承诺提供支持。

    2025年10期 v.32;No.306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装配式建筑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综述

    徐玮榕;

    建筑碳排放核算是制定减碳路径的重要基石。文章系统梳理了装配式建筑碳排放核算相关研究及应用进展,比较和归纳了主流的核算边界及核算方法,并综合分析了装配式建筑相较于传统建筑的碳减排潜力,旨在为装配式建筑碳排放核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以期推动建筑行业低碳转型发展。

    2025年10期 v.32;No.306 155-15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水·电·暖通技术与应用

  • 高层住宅深凹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热水系统适用性分析

    李文才;胡正玲;王礼飞;

    阳台壁挂式平板太阳能热水器作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一种形式,以其经济效益好、适用范围广等优势而备受青睐。但因受建筑自身及周边建筑的日照遮挡,导致集热器表面太阳能集热板的日照时数减少,从而降低了太阳能保证率。文章利用软件模拟分析住宅深凹阳台受周边建筑及建筑自身的日照遮挡情况,进而判断高层住宅阳台是否适宜安装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

    2025年10期 v.32;No.306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建筑教学

  • 基于OBE教育理念构建土木工程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

    兰树伟;丁宁;邓继欢;袁田蓉;

    当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专创教育实践存在与行业需求脱节、跨学科融合度差、教学内容中新知识和新技术融入有限、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参与度低以及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等问题,这些使得土木工程专创教育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文章分析了土木工程专创教育实践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的专创融合教育实践模型,进而建立了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土木工程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成果有助于明确实践教学成果导向,提升学生能力达成度,增强教育与行业需求的融合度,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推动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教学的持续改革,为高校土木工程专创融合实践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10期 v.32;No.306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9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协同育人背景下职业本科装配式教学改革分析——以“装配式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为例

    叶朝;常立新;刘聪;朱小利;令永强;

    新工科建设以培养适应和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目标。传统工程教育已无法满足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在此背景下,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土木工程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实践创新培养体系等方面,推动土木工程教学实践创新。文章重点阐述依托新工科建设要求,对装配式核心课程“装配式建筑构造与识图”进行教学改革研究。通过深入剖析该课程在教学环节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结合BIM+VR/AR技术在课程当中的应用,归纳提出了“数字融合五步教学法”并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传统土木工程学科改造提供有益借鉴。

    2025年10期 v.32;No.306 165-167+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徐明霞;王文;李康;

    为解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以下简称“本课程”)一线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困惑。文章从研究课程培养目标和挖掘思政元素入手,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线上预习、教学设计、课堂讲授、课后巩固及考核评价等全过程。通过探索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相互融合的途径,包括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以课程育人为主要形式,将价值观引导潜移默化地贯穿于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中,旨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

    2025年10期 v.32;No.306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岩土工程与地基基础

  • 复杂环境下深基坑工程安全监测与分析

    罗觊;臧德记;马广军;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深基坑工程已成为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某医院综合病房大楼深基坑工程为实例,介绍在周边建筑众多、环境复杂、人流密集条件下进行的安全监测工作。该工程基坑周边30m范围内有十余栋建筑物,且多为基础埋深较浅的老旧建筑,因此对深基坑施工全过程进行了监测。通过位移、应力、水位等监测,结果表明,南侧某支护桩发生了显著的水平位移,同时西部支撑梁承受的轴力异常增大,超出了安全警戒值。经及时反馈,建设各方迅速响应并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确保了基坑施工的安全性。本项目不仅能为该工程本身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安全保障,也为类似复杂环境下的深基坑工程提供实践经验和参考。

    2025年10期 v.32;No.306 1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舟山海相软土力学特性及深基坑围护设计研究

    徐建华;王远荣;

    海相软土地区,由于其工程性质较差,施工中常出现工程安全事故,尤其是在基坑设计、施工中,出现变形过大的情况,对基坑及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文章以舟山海相软土地区某深基坑工程为例,基于室内试验及数值计算,分析了舟山海相软土的物理力学特性,介绍了适用于舟山海相软土地层的围护设计方案,探讨了不同试验指标、被动区是否加固对基坑安全系数及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舟山海相软土具有高含水率、高压缩性、高灵敏度、低渗透性的特征,受到扰动后,土体强度会产生较大下降;快剪试验(Q)、固结快剪试验(CQ)、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UU)对黏聚力c影响较小,对内摩擦角φ影响较大,φ_(CQ)数值最大,φ_(UU)数值最小;被动区加固能提高基坑安全系数,减小基坑及周边环境变形;采用放坡+钻孔灌注桩围护形式时,不同试验指标对基坑安全系数、桩身水平位移及地表沉降影响较大;采用“放坡+重力式挡墙围护”形式时,不同试验指标对基坑抗滑移安全系数影响较大。

    2025年10期 v.32;No.306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NN神经网络的基坑最大沉降预测分析

    欧祝明;蒋陆乐;蒋松凌;李攀;任建;谢剑;

    基坑开挖过程中地面沉降是实际工程中需重点关注的关键问题,准确预测基坑开挖中地表沉降,可有效保障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文章以杭州某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分别采用线性回归、支持向量回归、梯度提升机、神经网络预测及多项式回归5种算法,对基坑开挖时地面沉降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预测基坑沉降中表现优异,其中决定系数(R~2)达0.88,均方误差(MSE)达0.42 mm~2;相较于其他4种算法,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准确度,模型的预测结果能够为工程决策者提供有效参考。

    2025年10期 v.32;No.306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折线型滑坡稳定性计算传递系数显式解法和隐式解法分析

    虞坤;刘云峰;

    为研究折线型滑坡计算中传递系数显式解法和隐式解法的差异,文章采用简单算例对折线型滑坡稳定性计算传递系数显式解法和隐式解法的特点和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递系数显式解法通过直接增大下滑力来达到安全储备,而隐式解法是通过折减抗滑力达到安全储备。显式解法计算所得的剩余下滑力大于隐式解法计算的的结果。当滑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采用传递系数显式解法和隐式解法计算的滑坡稳定性系数基本相同,都接近于1;但当滑坡稳定性系数大于1时,显式解法计算的稳定性系数偏大,评价偏不安全,而隐式解法计算结果更精确。

    2025年10期 v.32;No.306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交通工程研究与应用

  • 洞桩法地铁车站扣拱开挖力学演变机制研究

    朱静园;张发亮;孙宁;陈晨;

    “洞桩法”因其安全性高、能够很好地控制地层沉降等优点,在暗挖地铁的修建中运用广泛。而“洞桩法”在由横通道转车站施工的过程中,洞群的力学演变复杂,施工风险高。而在当前的相关研究中,对横通道内支撑等安全结构的研究较少。文章综合采用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的研究方法对横通道及洞群施工过程中的力学演变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横通道开挖导致横通道以及靠近横通道30m内主体结构拱顶发生较大沉降;(2)设立横向支撑对控制拱顶沉降有部分作用,且能有效规避水平应力集中的现象;(3)根据现场监测,立柱为主要受力部位,主要表现为受压和外侧受弯。

    2025年10期 v.32;No.306 184-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建筑经济与管理

  • 基于智慧工地理念的施工安全管理应用——以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项目为例

    胡晓东;

    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安全生产观念的不断深入,智慧工地理念下的安全管理技术也在持续落地应用。文章以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建设项目为例,围绕工程概况及工程重难点,介绍智慧工地数字化安全管理的实际应用。从智能安全管理技术的应用和智能安全教育应用两方面探讨房建项目中的智慧工地数字化应用,优化管理资源配备,提高项目安全管理效率,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展现了智能安全管理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10期 v.32;No.306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