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谌旭阳;曹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对乡村景观建设的生产发展规划、人居环境规划、生态环境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基于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探索农民主体“三生融合”理念新内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新的乡村景观评价体系,服务于新时期的乡村景观建设。评价体系构建了生态景观建设、生活景观建设和生产景观建设3大层面,公共服务、村庄建设等10项评价因素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度、教育便利度等22项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为乡村景观建设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024年07期 v.31;No.291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思敏;徐从广;章慧明;朱唐兵;
文章通过矿山用地治理与转化,探索“矿山修复+乡村旅游”“矿山修复+产业”“矿山修复+文化”等多种发展模式,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绿色发展样板区和打造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矿地融合广德示范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4年07期 v.31;No.291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宏;赵静;李静;
老旧医院原有设计不符合当下发展需要,如何对老旧医疗资源进行转型升级改造、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是当下老旧医院改造的重要课题。文章以某综合医院改造项目为例,通过分析项目区位、各类流线、建筑关系、功能布局、医疗流程等现状,探讨了重塑医院门户形象、重塑核心医疗流程、地上地下空间联通整合等提升措施的可行性,以期为既有医院改造升级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2024年07期 v.31;No.291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宣晴;陈暄;
文章通过二期开放式商业街区设计的深入研究,分析了其设计原则、空间布局、景观设计以及环境心理学应用等方面。研究表明,开放式商业街区设计应以人为本,注重多元化、开放性和互动性,同时充分利用景观设计提升空间品质,并关注环境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文章对位于古城西安开放式商业街区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创造一种既具有空间层次感又充满活力的商业空间。
2024年07期 v.31;No.291 11-1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万妍艳;黄焱;
文章基于废弃石矿作为“触媒”可采用的系统性、渐进性和持续性的方式,梳理了城市触媒理论的运作机制,探讨了触媒理论在废弃石矿改造再利用中的适用性。基于此,以缙云石宕的改造及再利用为研究对象,明确了将触媒理论应用于废弃石矿改造及再利用的可行性。依据触媒运作机制,分析了项目中运用的触媒要素、运作形式,从功能空间置换和采石文脉传承两个层次综合分析了改造项目的连锁触媒反应。提出了“触媒式”更新方式,为废弃石矿改造及再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2024年07期 v.31;No.291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新科;张迪;张宇;周立广;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孕育的美学思想对以后的建筑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文章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发展谈起,着重对布局、造型、意境、韵律、色彩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求探得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并力图运用该思想为今后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及园林建筑发展提供参考。
2024年07期 v.31;No.291 16-1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1K] [下载次数:6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薛雨菲;
文章通过分析传统人文环境中凝聚的哲学思想,汲取其营造人居环境的智慧。在对工业化全面深刻认知的基础上,总结归纳生态文明下人居环境构筑的一般原则,并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可持续发展与永续传承发展理念,提出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途径,为塑造宜居人居环境提供思路。
2024年07期 v.31;No.291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晓光;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扩张以及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很多老城区学校不仅容量难以满足周边住宅需求,功能和配套也较落后,因此老校区改扩建势在必行。但是由于老城区用地的局限性和周边环境的复杂性,让学校的改扩建难度增加,空间集约化设计概念的出现为小学校园的空间设计带来了新契机[1]。文章以合肥市包河区曙光小学改扩建项目为例,对用地和环境深度分析,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段处理和解决遇到的难题。设计利用合理高效的整体规划顺应教学理念发展的同时,协调校园周边城市景观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在城市与校园的相互塑造中,最终形成一座花园式教学空间。
2024年07期 v.31;No.291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5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振兴;
文章通过对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术交流中心项目的设计分析,探索在大学校园合理布置复杂功能、组织空间序列、优化整体配置的建筑设计,打造和谐、庄重、朴实的大学校园建筑。
2024年07期 v.31;No.291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善斌;
作为一种集防水和保温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绿色建筑材料,防水保温一体化板因其良好的施工性能、经济性能和耐久性能在建筑结构屋面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文章围绕组成材料、基本构造和施工工艺等,详细阐述了目前常用的两类防水保温一体化板的特点和相对传统防水保温系统的优势,并结合某实际项目讨论了防水保温一体化板的实际应用情况,以期为后续屋面工程中防水保温一体化板的选用和施工提供指导和实践经验。
2024年07期 v.31;No.291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云富;江山;
装配式建筑作为新型建造方式,符合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传统附着式脚手架在装配式建筑外立面施工中存在整体性差、拆装频繁、工期长等问题,难以适应装配式建筑快速施工的要求。文章针对外立面施工和防护,提出了一种智能防护系统,以50%装配率的装配式建筑为例,详细介绍了智能防护系统的原理、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通过对比发现,该智能防护系统可缩短架体提升时间、塔吊吊装时间,有效预防危险发生,保障施工安全,对高层装配式建筑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7期 v.31;No.291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危明;
为研究下承式钢管拱桥拱肋局部变形修复施工技术,文章以池州刘婆矶桥建设工程为背景,论述了在拱肋钢管局部变形的情况下,通过对拱肋替换工况进行分析,确保替换过程中的结构安全,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4年07期 v.31;No.291 30-3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梅志斌;
塔柱自下而上分为下塔柱、中塔柱和上塔柱。其中,中、上塔柱高度较高,一般常规的汽车泵浇筑高度无法满足要求,需采用地泵随塔柱安装泵管浇筑。采用地泵浇筑高空塔柱时,泵管出料口一般采用人工接长、移动泵管浇筑施工,此方法费时、费工,且高空操作施工存在安全风险。同时,有些项目中塔柱至上塔柱段由两侧塔肢合为一个独塔,塔柱截面不断变化,致使浇筑范围广,混凝土浇筑时需要四周均匀分散布料。文章以明光市嘉山大道上跨高速公路桥工程桥梁施工为背景,对高塔混凝土浇筑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设计出一种施工效率高、安全风险低,且可四周均匀分散布料的智能浇筑布料器。
2024年07期 v.31;No.291 32-3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先志;
为确保机场项目的塔吊安全运行,实施过程中通过对群塔进行严格地错节控制,合理布置塔间距离,加强使用运行安全管理措施,确保了整个工程的施工,文章结合实际工程项目验证并分析影响群塔施工中高、低塔机间高差的相关参数,以及超大面积施工现场群塔作业时塔式起重机选型和安装布置注意事项,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24年07期 v.31;No.291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方昉;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许多既有建筑的功能不再满足使用要求,并且对既有建筑进行单一的功能改造已不适应当前发展,建筑功能出现了多样化的需求。因此,需要进行性能整体提升的复杂改造,如建筑物平移、整体顶升、既有建筑物纠倾、建筑物托换置换等。另外,在建设过程中发现剪力墙、柱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要求,需要进行置换处理。传统的分批次置换施工具有工期较长、不同批次混凝土协同工作等局限性,难以满足房地产行业短周期、高周转的要求。文章以某小区剪力墙置换为例,介绍一种整体顶撑卸载的方案,来实现剪力墙的整体置换,以节约大量工期和成本。
2024年07期 v.31;No.291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佳明;
钢板桩围堰技术在基坑围护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包括公路、铁路和市政工程。常规的钢板桩施工方法已相对完善成熟,但在深水深层复杂地质条件下,对于深大型钢板桩围堰的施工经验尚显不足,存在诸如插打效率低、合拢困难、清淤效果差、围堰封底质量无法保障,以及内支撑体系安装复杂等问题。文章以上横高速西部津郁江特大桥钢板桩围堰工程为例,阐述并总结了相关施工技术和工艺措施,以期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2024年07期 v.31;No.291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登祥;
施工升降机在城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较为普遍,随着技术的进步及建设需要,井道施工升降机应运而生。文章依托某项目,从井道式施工升降机的研究背景、工程概况、技术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重点分析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技术要点。研究表明,项目采用井道施工升降梯,施工效果明显增加、节约室外施工空间、缩短施工工期,给后序施工带来了诸多便利,可为同类型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2024年07期 v.31;No.291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国庆;
新型装配式T梁工业化建造是安徽省集成及优化多年来国内外工业化建造技术的创新产品,是符合工业化智能建造方向的新结构,整体建造过程采用“结构设计标准化、预制生产工厂化、工艺管控智能化、生产管理信息化”方式,智能生产过程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文章以安徽路港承建项目为研究对象,探索新型装配式T梁智能建造过程中的混凝土应力感知智能分区振捣技术原理,分析实现工业化智能建造中钢筋智能加工、液压模板智能安拆、混凝土鱼雷罐运输、布料器浇筑、智能振捣、密闭蒸汽养护、三维激光扫描检测等智能制造技术,亦可为新型装配式T梁外其他桥梁构件的工业化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发展提供参考经验。
2024年07期 v.31;No.291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志强;
通过对构造柱二次深化设计,减少构造柱模壳种类,并利用专用机具预制定型化空腔模壳砌块,实现空腔模壳的机械化生产。通过设备预制模壳,压制成型的空腔构件可以即时脱模,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且压制成型的空腔构件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密度大、强度高、外形美观、无需运输、成本低、易于推广。生产及养护完毕后达到二次结构设计要求强度,再与砌体墙一同砌筑安装,利用砌筑砂浆进行粘结,砌筑完毕后浇筑混凝土并振捣,从而达到免支模一次浇筑成型,可大范围推广应用。
2024年07期 v.31;No.291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兴茂;何艳红;
近年来,建筑材料越来越朝着高层化、多层化和超高层化发展,为各类新技术和材料的广泛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石。钢管混凝土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但在实际施工中,梁柱节点施工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阻碍了其发展。为了提升钢管混凝土劲性斜柱节点核心区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文章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优化了现有施工工艺,研发了环肋加强钢管混凝土劲性斜柱节点核心区施工技术,解决了钢管混凝土斜柱节点核心区施工难题。
2024年07期 v.31;No.291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锜彦;
建筑抗震韧性是指结构的恢复能力,韧性的设计概念正不断地被使用到结构设计中,可以补充基于性能的传统抗震设计的不足。文章以一幢采用传统加固方式的教学楼为研究对象,使用建筑韧性评价系统,对其加固前后的韧性性能做出评估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尽管结构构件的损伤得以减小,但传统加固方式会使得结构的楼面峰值加速度增大,这不利于非结构构件的抗震,因此对结构韧性评估结果的改善并不显著。
2024年07期 v.31;No.291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梦;史磊;
为研究翼缘开孔削弱对钢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文章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圆弧形削弱节点和圆孔形削弱钢梁柱节点有限元模型。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翼缘开圆孔削弱能够实现梁端塑性区外移,并保证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圆孔排列方式对圆孔形削弱钢梁柱节点的耗能影响较大;圆孔的布置越靠近腹板,圆孔形削弱钢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越差。
2024年07期 v.31;No.291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迎春;朱华;
某公园热带雨林馆为网架屋盖-框架结构,由于初始缺陷及环境影响等因素,导致原网架承载力和挠度不满足使用要求,需加固改造。文章采用体外预应力的方式对网架屋盖进行加固处理,在原网架下方增加预应力钢索,形成后拉张弦网架结构,对网架承载力补强的同时,也有效控制了网架下挠变形。该方法既解决了结构问题,也避免了对原建筑使用功能的影响,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4年07期 v.31;No.291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万宝;
为了研究大位移往复荷载下刚架柱柱脚节点力学响应,文章建立刚架柱柱脚节点模型,并研究柱脚节点的滞回性能、变形及延性、刚度退化及耗能。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模型进行计算验证,结果表明:外露式刚架柱柱脚连接节点构造简单,伸入混凝土地基的弯起钢筋确保传力可靠,二次浇筑无收缩细石混凝土垫层能显著提高节点构件的承载能力。结合周期荷载下的模型滞回曲线,给出了柱脚节点的骨架曲线,可为相关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2024年07期 v.31;No.291 61-6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兴;
双孔预制梁作为一种轻型预制结构,可实现结构的快速施工和降低工程造价。文章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对双孔预制梁的自振特性、静力性能和动力性能等结构力学性能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双孔预制梁结构第一阶模态为结构在铰接位置的前后平动,前8阶自振频率在17.21~139.49Hz之间;结构最大静力位移在左端梁和右端梁铰接处达到1.51mm,最大转角位移为0.51mm,结构最大等效应力为151.5MPa;结构最大弯矩出现在双孔预制梁中间位置,其值为1507N·m;结构动力加载端y方向位移响应随时间逐渐减小,在0.16s后位移基本等于0;固定端z方向最大弯矩-582N·m,发生在冲击作用时,在阻尼作用下弯矩值、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衰减为0。
2024年07期 v.31;No.291 63-6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红松;
合肥市某小学体育综合楼为多层不规则大跨度建筑,为进一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准,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采用了附加黏滞阻尼器方案进行消能减震设计。文章分析减震结构多遇地震及设防地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结构中附加的黏滞阻尼器在地震作用下充分发挥耗能作用,结构抗震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各项指标参数均满足规范要求,且达到了消能减震设计预期目标。
2024年07期 v.31;No.291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中明;
随着近几年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新建建筑的光伏市场已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既有建筑屋面增设光伏太阳能板备受关注。而钢结构厂房具有单层面积大、房屋建筑高度不高、发电效率高、可以兼顾用电与供电的优点,成为产业光伏投资的首选项。文章针对既有钢结构厂房在增加光伏荷载作用下各构件的受力变化,提出相应的加固思路和加固设计,积累的经验可为今后类似的钢结构厂房加固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4年07期 v.31;No.291 68-6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8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常虎;
玻璃幕墙在建筑中应用广泛,其支承构件的承载能力是影响幕墙安全使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文章分析并验算隐框玻璃幕墙的支承构件和面板构件的风荷载设计值和承载力,并对比规范中的标准要求,分别对立柱、横梁和面板构件的安全性进行等级评估。研究表明,隐框玻璃幕墙中立柱、横梁和玻璃面板的风荷载设计值存在一定的差异,最大差异幅度约8.7%,其中玻璃面板的风荷载设计值最大、横梁次之、立柱的风荷载设计值最小。立柱、横梁和面板三种构件的承载力均满足规范要求,三种构件的安全性等级均为au级。理论计算下立柱、横梁和玻璃面板的最大安全性评估指标分别为2.88、6.05和2.56。工程采用的立柱、横梁和玻璃面板的尺寸和材料种类均有一定的安全储备,根据文章的计算结果可缩小构件的界面尺寸或材料型号,进而可以减小一定的工程成本。文章的计算结果和研究方法可为其他类型的建筑幕墙提供参考。
2024年07期 v.31;No.291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双昌;
文章以某T形梁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钢横隔板对横向刚度和桥梁荷载横向分布的影响,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实体模型,采用中载和边载的作用方式,以主梁跨中挠度和梁间位移差为参数,对H型钢结构横隔板的合理厚度和高度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引入钢横隔板有效提升了桥梁的整体横向刚度,同时横隔板的存在使得各主梁受力更加均匀,进一步延长了桥梁的使用寿命;推荐25m的梁桥,横隔板的高度和厚度在50cm、9~12mm比较合适;20m的梁桥,横隔板的高度和厚度在40cm、9~11mm比较合适。
2024年07期 v.31;No.291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高亮;梁学斌;
突发的矿山地压事故,不仅影响矿山的正常开采,还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威胁。文章对冲击地压机理和监测预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与总结,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目前在地压灾害演化机理方面的理论不能全面地诠释地压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地压监测发展前景方面需要抓住技术革命的机遇,让科技创新成为保障矿山安全的新动力。
2024年07期 v.31;No.291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屈恩相;张景颢;王伟业;胡兴森;王浩宁;徐静怡;李聪;
镜像法作为求解地震工程中弹性波动中缺陷对SH波散射问题常见的一种方法,常常被用来求解半空间、直角域及带形域内部孔洞、夹杂及裂纹等缺陷引起的散射问题。半空间问题是含有一条直边界将介质一分为二,直角域问题是两条相互垂直的边界即四分之一区域,而带形域则是两条平行的水平边界问题。文章论述镜像法在其他工程方面的应用及SH波散射问题的进展情况,对镜像法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说明,并对镜像法求解半空间、直角域以及带形域边界问题进行研究。
2024年07期 v.31;No.291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小马;
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是基坑监测的一个必要测项。判别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往基坑内外的变化方向,对分析基坑安全状态影响较大。在实际监测中,基坑边线一般不平行(或垂直)坐标系轴,采用坐标法时需要借助图形来判别变形方向,比较繁琐。文章提供一种不借助图形,只利用坐标值对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变形朝基坑内外的判别方法,并计算方位角。通过实际案例的计算、验证和分析,确定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适用于程序计算。
2024年07期 v.31;No.291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费广清;吴平;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因其性能、质量控制、施工便捷、节能环保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工程领域,但管桩沉桩时常会产生挤土效应,易引起桩体上浮、偏移等工程质量事故。文章以芜湖市某新建仓库和厂房工程为例,应用基于理想弹塑性假定的Vesic扩孔理论分析管桩沉桩时弹性区内和塑性区交界处的应力和位移,并现场测量沉桩时和沉桩后30d的桩周不同距离处土体位移,对比分析了管桩沉桩时和沉桩后桩周土体位移变化规律,为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和确保沉桩质量提供支持。
2024年07期 v.31;No.291 121-12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名海;
地下室外墙作为地下空间外部围护的重要结构构件,其安全性和经济性备受关注。文章结合具体工程算例,分析了地下室外墙的受荷情况和水土分算与水土合算的区别,阐述了两种不同水土算法对地下室外墙的内力和配筋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四点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2024年07期 v.31;No.291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明;
当前新建设施基坑开挖沉降监测中,传统的独立节点部署形式往往受限于监测覆盖范围,导致沉降监测残差不断增加。为此,文章对基于ARIMA-NAR神经网络的新建设施基坑开挖沉降监测方法进行研究。为满足当前监测需求,采用多点位的方式,打破监测覆盖范围的限制,进行多点位监测点部署及周期监测数据采集。基于此,设计ARIMA-NAR神经网络设施基坑沉降监测模型,采用集成持续标定的方式来实现沉降监测。结果表明,针对选定的6个测试点位,在16、18以及20三个复测点中,开挖沉降监测残差均被控制在1.3以内。说明此ARIMA-NAR神经网络设计的新建设施基坑开挖沉降监测方法更加高效、具体,针对性强,并且显著提升了基坑挖掘沉降监测的效果。
2024年07期 v.31;No.291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海波;
土工格室作为一种新型的加筋材料,在加筋挡土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理论研究滞后于行业经验,地震作用下土工格室的变形破坏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文章利用FLAC3D有限差分方法,分析了顶板水平位移和沉降的响应,不同层数下配筋材料的内力分布、配筋模量、峰值高度,甚至不同地震配筋荷载下配筋材料的内力分布。结果表明:几何配筋能显著减小挡土墙水平位移和坡顶沉降;增强效果随着层数、模量和高度的增加而改善,但存在“饱和状态”;配筋模量和高度对坡顶残余变形过程有控制作用;靠近板端钢筋的受力沿高度减小;每个钢筋的最大受力点沿高度呈“s”形。
2024年07期 v.31;No.291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余波江;
孔内深层超强夯法(SDDC)是处理湿陷性黄土湿陷性和提高地基承载力的一种常用工法。文章结合某工程地基基础设计实例,介绍了场地湿陷性黄土的分布情况和物理力学参数,通过对地库区域采用SDDC法素土夯扩桩与水泥土夯扩桩的地基基础方案比选,可知SDDC法素土夯扩桩的经济性更好;通过对主楼区域采用CFG桩+SDDC素土夯扩桩三种不同布置方案的比较和承载力的分析,得出最为经济合理的CFG桩布置方案;结合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与湿陷性处理评价的土工试验结果,验证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可行性,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4年07期 v.31;No.291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荆倩倩;霍龙;唐建政;张贵良;
为了进一步提高路基沉降预测速率及准确性,文章以高速公路塑料排水板联合堆载预压处理软基为背景,基于太沙基基本固结理论,以超孔隙水压消散有效应力增加的基本过程为研究角度,建立加载-卸载-再加载,循环加载下的全过程沉降计算模型。通过对比工程实际监测数据验证了模型计算结论的可靠性,通过对比分析证明了文章提出的沉降预测计算模型能够及时且较准确地预测路基沉降量,对高速公路沉降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7期 v.31;No.291 134-135+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思会;王磊;张宁;
文章以实际土壤修复工程为背景,对某污染地块垂直阻隔高压旋喷施工工艺进行分析。施工地块地下水中超标污染物为重金属、有机物及某些常规指标,通过建设设计并建造渗透系数不大于10-7cm/s的高压旋喷水泥搅拌桩防渗墙,将阻隔区内的污染物与外界环境进行有效隔绝。为使施工符合防渗墙的设计防渗要求,达到阻隔效果,文章以实际施工工程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分析防渗墙工艺施工技术,为污染地块土建设垂直阻隔防渗墙提供设计参数和施工经验。
2024年07期 v.31;No.291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姚伟伟;
高能级强夯法可以有效解决土层承载力不强以及沉降等问题,鉴于对该现象基于实际工程的研究较少、理论性较差等问题,文章以渤海湾某项目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并在地基处理过后对土层夯击沉量规律、地表沉降规律、土层夯实效果以及土层连续性进行研究,对强夯处理进优化,得出以下结论:点夯击打次数越多,累计夯沉量越大,增长速率先加快后变慢,土层状态转变为固结状态;地表沉降量变化趋势由陡变为缓;强夯试验前后,固体体积率维持在84%左右;土层深度增加,波速加快,土层的连续性越好;为加强夯效果,最后夯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应该大于10cm,土层固体体积率不应该小于85%,以及取消波速试验,优化土层强夯处理。
2024年07期 v.31;No.291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5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志新;
文章针对某地下车库现浇梁梁端普遍出现斜裂缝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施工资料调查,发现存在地库顶板拆模过早、集中堆土、超重车辆通行等情况,并在现梁梁实体质量检测中发现箍筋间距偏大、直径偏小等问题。文章从施工工艺、构件质量、材料和环境因素等方面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修复对策。
2024年07期 v.31;No.291 15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长雷;
文章以合肥某剪力墙为研究对象,分析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的原理、超声波检测仪的技术要求、测试部位及测点布置、数据处理及判别,采用超声波对测法剪力墙内部缺陷进行检测,验证超声法检测内部缺陷是可行的,并分析剪力墙产生孔洞的原因,为下一步处理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2024年07期 v.31;No.291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因旭;朱传英;宋博;路涛;张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节能理念也在逐渐加强,建设领域更注重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的应用与推广,因此CL复合墙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依托泰安名仕学府住宅楼项目,开展了CL复合墙体非承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调查与试验等方式,发现影响CL复合墙体非承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振捣空间狭小”和“两侧混凝土高差大”两种;针对主要因素,采取的应对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带来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24年07期 v.31;No.291 16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郝红艳;
石墨匀质板是一种优质高效的保温材料,具有低密度、低热传导系数、吸水性小、耐候性好等优点,已成为当下较为理想的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但目前石墨匀质板的相关生产、施工技术尚不成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文章结合石墨匀质板的标准技术要求,设计了系列检测试验,主要分析石墨匀质板的耐候性、抗风压和抗冲击特性,旨在推动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生产及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024年07期 v.31;No.291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玉倩;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内部建设的道路众多,个别道路会因各种原因导致项目停工数月甚至数年。由于施工合同通常是按工程节点支付工程款,所以路基工程完成而路面工程未施工或者部分施工这样的道路工程停工搁置时间长短不一、停工后成品保护情况不一,建设单位在项目复工前必须详细了解工程现状质量,为项目复工及再设计提供依据。文章针对合肥市某道路工程复工前的检测阐述了具体的检测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主要包含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价、道路结构强度评价和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及强度检测。
2024年07期 v.31;No.291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庞虎;
旁孔透射波法在既有桩基检测中应用广泛。文章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桩-土-承台耦合数值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根据验证过的模型,设置了不同上部荷载大小、敲击位置和敲击角度数值模拟方案,对比了在不同工况下旁孔透射波法的检测效果。研究表明,不同上部荷载作用时其桩基深度的计算结果差异不大,说明旁孔透射波法检测既有桩基长度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敲击点作用在承台中心位置时,桩基检测结果误差最小,应尽量使敲击点作用在承台中心位置。改变敲击角度并不会对桩底深度检测结果造成明显的影响,但敲击角度在90°附近,检测信号更强,容易被辨别,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建议采用竖敲的方式进行检测效果最佳。
2024年07期 v.31;No.291 17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兵;杨智;
为了解某基坑开挖施工对相邻房屋的影响,文章对基坑附近的房屋进行质量检测、土层含水率试验,对基坑附近房屋裂缝的形态进行调查;同时采用瑞典圆弧滑动面法对基坑开挖后周围房屋基底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通过相邻房屋基底滑动面的最小安全系数,判断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分析墙体裂缝的产生原因以及与基坑开挖的相关性。
2024年07期 v.31;No.291 17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子政;
文章以某EPC改造项目馆屋顶网架结构为例,通过工程资料及上部结构现状调查,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检测,采用PKPM软件给予结构分析,按构件、子系统分项逐一鉴定评级,得到鉴定系统安全性等级,并对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建议。
2024年07期 v.31;No.291 180-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仇伟;
为评定某钢箱梁人行天桥的结构安全性,文章以某工程为例,首先对桥梁几何尺寸、墩柱垂直度等进行检测,然后依据相关规范对结构进行建模验算,最后对桥梁承载能力进行评定。0#台按自由(现状)和活动支座(设计)分别模拟,结果表明,人行天桥主梁现状内力分布与设计偏差较大,仍可满足承载要求,但大大降低了桥梁的安全系数。桥梁结构安全性等级评定为Ⅲ级,应对锈蚀的钢板采取除锈和防腐措施,并按原设计要求设置桥梁支座。
2024年07期 v.31;No.291 183-184+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6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汪星星;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在混凝土结构检测鉴定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明确鉴定要点,提高鉴定质量,分析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加强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处理,进而保证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文章以某建筑工程为例,分析了混凝土结构检测鉴定要点,探讨了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提出了相关防治措施,以期为同类工程案例提供参考。
2024年07期 v.31;No.291 185-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