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爱丰;林小如;邵万;
文章以安徽省实用性村庄规划为研究对象,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基于新时期实用性村庄规划布局面临的普遍困境,提出了实用性村庄规划布局“四步法”,分别是定底图、落项目、优布局、强支撑。在布局过程中,针对实用性村庄规划布局的重难点,分别对三调用地细化和基数转换、村庄分类和用地管控、居民点重构和用地保障、目标定位和特色凝练、产业发展和空间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布局和入市、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重点区域详细设计、近期建设项目(工程)谋划、留白用地弹性管控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实用性村庄规划布局的认识和思考。
2024年04期 v.31;No.288 3-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新妤;尹彬窈;尹浩天;贾春艳;李越;肖国增;
民俗文化是地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涵盖了生产生活方式、文化环境、自然生态的方方面面。在乡村景观设计中民俗文化是乡村景观要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民俗文化与乡村景观融合,不仅是一种特色的景观设计,也对表现和传承地方风土人情与地域特色有着积极作用。文章从梳理和提炼民俗文化元素入手,以民俗文化元素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融入与表达为目的,结合荆州市李埠镇新垸回族村的实践研究,为传统民俗文化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体现提供参考。
2024年04期 v.31;No.288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3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姚妍;杨光明;宁佳慧;
近年来,各城市逐渐进入存量规划阶段,文章随机选择7个近五年常德市新建的社区公园(启明街道游园、皇经阁游园、朗州路游园、晓岛游园、武陵游园、永安公园、甘露寺公园)为调研对象,分时段多次对其进行现场调查,进行用户访谈和问卷调查。调研发现,常德市社区公园的景观设计存在公共设施单一、人景互动性差、养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基于人本视角,提出了多元治理模式、空间类型多元化、植入场所精神和记忆文脉、构建完整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的改进策略。
2024年04期 v.31;No.288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冯静;任君;张蓓蓓;王湛宁;孙梦瑶;陈明哲;
近年来,红色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价值研究越来越被重视,但由于国内分布广泛的红色建筑遗产开发利用滞后且未及时保护干预,红色遗产保护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传承新时代红色文化,加强红色建筑遗产保护力度,文章提出红色建筑遗产记忆库的设想,以河南省红色建筑遗产为例,通过数字信息模型与实体模型的双线融合模式,探索红色建筑遗产保护路径。
2024年04期 v.31;No.288 11-1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1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卢雨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经济日益改善,农村建筑的改造迫在眉睫。随着农村自建房规模的增加,存在安全隐患、村民需求与建筑功能不匹配等问题。文章以昆明市五华区西翥街道三多社区为例,对未来乡村建筑改造的应用实施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农村自建房在建造技术层面呈现出建造技术参差不齐;农村自建房的投入资金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当投入资金不足时会造成安全隐患,同时大部分农村自建房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村落内的传统建筑风貌;农村自建房的安全监管存在检测技术不到位、检测数据不完整、政府介入难等问题。针对这四个问题提出可行性策略,提升农村自建房建造改造的规范性、安全性、文化性。
2024年04期 v.31;No.288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毕可心;
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社会交往活动对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深入了解并解决社区环境对老年人社交空间和社交活动的影响,是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文章以石景山两个老龄化典型社区的公共空间与社区老年人社交活动为切入点,运用观察法、访谈调查以及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总结社区适老化满意度和社区空间待提升问题,探讨社区可持续优化提升模式,总结区域老年人社交生活需求和社区未来优化方向,为未来更多相关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2024年04期 v.31;No.288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5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妙莹;陈宸;袁淼;
杭州江河汇流地区正在开展和推进未来坊巷场景建设,在其传导与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规划路径衔接、建设意图传达和建设要求落实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未来坊巷场景建设导则》,阐述了其与该地区在地化规划管控体系的衔接方法及其在技术内容表达上有助于使用者理解建设意图的主要特点;另一方面通过解读之江未来社区项目的实施过程,描述了其在政府部门与国有资本的全过程参与下,充分落实未来坊巷场景建设要求的主要手段与方式。最后通过上述两者的结合,总结了现阶段应对未来坊巷场景传导与实施问题的相关对策,并从数字化治理、乡村空间营建和杭州市域范围内的敏感空间管理等角度对未来坊巷场景的拓展研究和应用提出展望。
2024年04期 v.31;No.288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涛;
文章以怀宁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工程为例,对综合性医院给水排水的设计要点进行总结,内容包括生活给水、热水、排水及消防给水等系统,并对医院建筑给排水和消防给水系统的技术难点和特殊要求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给出了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和建议。
2024年04期 v.31;No.288 24-2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迎春;
某新建9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当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发现第1层某框架柱局部混凝土强度显著偏低,未达到原设计C35的要求。为了弥补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足,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经过方案比选,确认采用整体置换缺陷混凝土的支撑卸载和边拆边支托施工方法,使用具有早强、高强、微膨胀和自流性的灌浆料浇筑。该方法仅将缺陷混凝土返工重新浇筑,可以避免上部结构拆除重建,减小对工程的不利影响,也可以降低加固成本以及缩短施工周期。
2024年04期 v.31;No.288 26-2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汪漫;
大体积混凝土指的是单次浇筑量较大、厚度较厚的混凝土结构,通常应用于高层建筑的地基、底板等重要部位。A塔楼是一栋高层建筑,分为地上层和地下层,其独特的结构采用了型钢混凝土框架和核心筒结构,并以桩筏基础作为坚实基石。塔楼基坑核心筒区域深度极深、底板混凝土厚度较厚,彰显了工程规模的庞大和复杂,使A塔楼基础的底板混凝土浇筑成为了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程任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配合比能有效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2024年04期 v.31;No.288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姚瑞;杨新开;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阴极保护施工工艺为解决当前工程施工中预应力钢丝腐蚀发生断裂破坏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文章以龙河口引水工程一标段项目为例,详细阐述了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施工工艺、实施阴极保护时需要注意的技术细节以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024年04期 v.31;No.288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兴茂;何艳红;
近年来,地下空间在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提高房屋使用率,还可以有效减少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文章针对持力层处于风化花岗岩层的锚杆抗拔施工存在的不足,研究微膨胀水泥砂浆地下室抗拔锚杆施工关键技术,有效保证了风化岩层基础抗拔锚杆性能,保证质量的同时优化了工艺,促进了建筑基础施工技术的发展。
2024年04期 v.31;No.288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游成林;王朝阳;黄灿华;张晓东;郝亚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深基坑工程数量逐渐增多,并且其规模和深度也在不断增加。深基坑开挖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保证周边环境的安全,需采取科学且合理的土方开挖方式以及辅助技术措施。文章结合上海某项目基坑施工,通过对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重点技术保障措施、开挖方式等内容的研究,探讨深基坑施工技术,从而使基坑施工既满足基坑开挖需求、保证基坑安全,又能加快基坑施工工期。同时本研究也为同类项目的施工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参考。
2024年04期 v.31;No.288 37-3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范永双;姜超;马广生;郭远远;李朋朋;
用于建筑外墙装饰、维修、清洁等操作人员的传统悬挑式吊篮固定方法是采用配重,其置于屋面部分严重影响屋面构造层的施工进度,且不节材环保。文章巧妙地利用了屋面排气管并将其分段安装,在排气管完善之前,在其同处预埋可解体拉结扁钢,用拉结扁钢固定吊篮的悬挑钢梁,从而达到屋面与外墙同步施工的目的,缩短工期、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施工成本、安全可靠,并总结了完整的施工方法供同行参考。
2024年04期 v.31;No.288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利;段坤朋;王炜萍;吕骅昕;王浩;赵成杰;
云碧峰大桥为大跨连续刚构钢桁梁桥,采用曲线横向变高式空间钢桁梁和空间型网架式桥墩,结构复杂。针对曲线横向变高式空间钢桁结构加工、安装难度大,东西辅桥平行四边形断面杆件的加工制作难度大,网状钢支腿施工以及桥梁线形控制难等问题,文章对刚构平行四边形杆件制作、信息化预拼装、桥体预拱度设置、构件安装等施工技术进行总结,并对主桥施工过程和卸载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确保施工技术的可行性,以期为类似项目积累经验。
2024年04期 v.31;No.288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倪信;
高铁场站施工,由于其所在位置的特殊性,相比正常的施工活动受到更多因素制约。由于正常的生产施工活动不能和既有线上的铁路运输产生冲突,所以经常需要在天窗点时间进行施工,其不可避免地受到场地环境和时间的双重限制。文章依托温州北站项目,详细阐述了跨越既有线的大型天桥的具体吊装实施过程,并通过Midas Gen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天桥桁架吊装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为实际施工过程提供了科学参考和技术印证,有力地保证了上跨既有线大型天桥快速吊装工程的顺利进行。
2024年04期 v.31;No.288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旭良;于吉祥;庄帅;
梁模板的支设是工程施工质量、整体视觉效果和施工进度的重中之重,所以应严格把控梁模板在施工中的搭设方法及尺寸偏移的允许偏差。文章以某标志性建筑项目为研究对象,探讨多圆心拼接异型弧形梁模板施工技术,对弧形梁底模、内侧模板、周边顶板等模板安装施工流程及要求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曲率弧线不同圆心顺直度控制措施,以期为异型弧形梁模板施工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异型弧形梁模板具有施工复杂、难度大等问题,因此使用新型塑料模板及盘扣式脚手架可以保证支撑系统稳定性,并采用网格控制技术控制异型圆弧梁位置,其施工技术不仅可以保证弧形梁在各种曲率组合条件下的外观和手感质量,同时还可以达到甲方和设计的需求,缩短施工周期,节约成本。
2024年04期 v.31;No.288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艳格;张绍民;秦涛;
若把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比作婴儿的培育过程,那么模板支撑体系就相当于是培育婴儿的摇篮。模板支撑体系不光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起着支撑作用,在混凝土浇筑完毕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建筑物的稳定性能均离不开模板支撑体系的支撑。目前,对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在危大工程施工中的工程案例较少,因此研究危大工程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有一定的工程意义。文章以中交未来科创城开发项目第五标段S3#楼工程为例,首先描述了危大工程的工程概况,划分了模板工程的施工区域,再对危大工程的特点与重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在对模板工程中各类材料参数及数量进行设计之后对梁模板以及板模板进行设计,最后对整个体系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
2024年04期 v.31;No.288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沃云舟;唐启飞;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新型成品建筑品质化的推行,装配式建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因其建造集成智能化得到了广泛认可。文章从实际工程应用出发,研究转换层预埋、预制墙板吊装、套筒灌浆装配式PC构件的连接技术工艺,可以有效地保证现浇构件与预制构件连接施工质量,供相关人员参考。
2024年04期 v.31;No.288 52-5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7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余长青;贾慧娟;施浩迪;
针对既有教育建筑不断老化、安全性能较低、无法满足现有教育需求的情况,文章基于南京市某小学教学楼对既有老旧教育建筑的现状展开调研,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该楼进行模拟,分别采用增大截面法和粘贴钢板法对框架梁进行加固计算,从结构的承载力、变形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加固效果,综合考虑两种方式的优缺点,为既有老旧教育建筑框架梁的加固改造提供参考。
2024年04期 v.31;No.288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建君;
近年来,连体结构因其具有独特的建筑体型和使用功能被广泛应用,文章以深圳市某高层连体办公楼项目为研究对象,该结构是由不同高度的A塔(87m)、B塔(145m)及在17~19层的连廊组成,为不等高连体结构,主体均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连廊部分采用钢空腹桁架结构。通过对整体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进行了不等高连体结构的连接方案比选;采用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分别对该不等高连体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与设防地震作用下的设计与校核,最后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检验结构及关键构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结构与构件均能满足各阶段的抗震性能目标,结构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的要求,并且能保证结构在大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实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2024年04期 v.31;No.288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必余;刘云飞;朱立明;王静峰;胡子明;
近年来,钢管混凝土输电杆塔不断应用到大跨越输电工程的建设中,随着钢管混凝土构件直径不断增加,混凝土浇筑量也随之增长,养护过程不可控制,其施工浇筑过程对结构安全稳定性的影响较难评价。文章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针对池州大跨越钢管混凝土输电杆塔,对其浇筑过程中结构的应力场以及混凝土水化的温度场进行数值仿真,随后对该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以期为该超高大跨结构施工方案以及今后此类工程的设计提供科学参考。
2024年04期 v.31;No.288 62-6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金礼;张迎澳;左锐;
文章以一种用于高速公路改扩建的新型桩板式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基于OpenSees软件平台分析了该类结构在远场地震动作用下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桩板式结构与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基本一致,在地震作用下桩身弯矩及位移呈反对称分布,当桩板连接构造强度不弱于预制管桩时,管桩桩底将率先进入屈服阶段,最终发生破坏。
2024年04期 v.31;No.288 64-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汪瑞;
文章介绍了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原则及其优化对策,某平面呈C形布置的高层塔楼划分结构分缝后,下部结构单元平面凸角尺寸约为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55%,远大于规范30%的限值要求。采用YJK、ETABS软件对下部结构单元进行小震作用下的弹性静力分析、竖向构件中震弹性及不屈服验算以及楼板应力分析,对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按抗剪弹性,拉弯、压弯不屈服设计,对普通竖向构件按抗剪不屈服,拉弯、压弯不屈服设计,结果表明可以实现预期的“小震下完好无损伤,中震下轻度损伤”抗震性能目标。
2024年04期 v.31;No.288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志强;
轻量化高强方钢龙骨覆塑模板快拆支撑体系,利用超高强度Q1350合金钢制成高强方钢龙骨代替方木、普通钢管用于模板支撑体系,高强方钢壁厚小、强度高;覆塑模板使用大型覆膜设备在模板表面覆上PP材质的塑料表层膜,覆膜后模板不吸水、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覆塑模板减少混凝土水分流失,混凝土成型质量好、强度高;盘扣架体搭配盘扣快拆头,支撑主龙骨位置采用可拆卸结构,实现模板及加固系统早拆,减少方钢龙骨及覆塑模板周转时间,降低摊销成本,节省周转材料、减少浪费并且节能环保,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2024年04期 v.31;No.288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宗族;
在合肥轨道1号线下穿合肥火车站项目中,地铁需下穿既有建筑,因此需要对其基础进行加固。文章通过研究不同加固方式的效果,分析了地铁下穿既有建筑时采用树根桩、锚杆静压桩、桩梁托换等加固方式对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大基础尺寸因施工场地范围限制而受限,树根桩和锚杆静压桩加固效果不能满足要求,桩梁托换适用本项目且加固效果良好。
2024年04期 v.31;No.288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潘海结;
桥梁静载试验通过分析桥梁的工作状况并检测其整体的施工质量和力学性能,以保障桥梁的安全运营。文章阐述了荷载试验加载原则、测点布置、方案设计等内容,并通过一座非对称全钢结构系杆拱桥的静载试验,分析拱肋、钢纵梁、吊杆在各工况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刚度、抗裂性能,同时分析并比较实测值和理论值,确定该桥在试验载荷下的真实受力状况,为此类非对称钢结构系杆拱桥梁受力性能的测试和计算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04期 v.31;No.288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范鹤;杨莹莹;孙佳媛;刘功杰;方嘉浩;
文章为了研究荷载、冻融和盐侵蚀共同作用下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制定预加载制度,对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件施加压应力,使其产生裂缝后进行混凝土冻融盐蚀试验。结果表明:吸水试验和SEM扫描电镜试验证明预加载制度有效;冻害现象表明相对SO_4~(2-),Cl~-对混凝土的抗盐冻性更能产生不利影响;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不断降低;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抗盐冻性能越强。
2024年04期 v.31;No.288 94-9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费广清;宋广辉;吴平;
为准确获取某地铁车站地层砂岩的力学参数,文章开展了不同围压下强风化和中风化砂岩的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围压对两种风化砂岩力学特性和破坏形式的影响,并以此得到了两种风化砂岩的粘聚力、内摩擦角等物理力学参数,为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方案的设计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撑。
2024年04期 v.31;No.288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旭光;周海玲;
为阐明我国透水混凝土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揭示该领域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文章以CNKI数据库中1979-2022年2240篇文献为数据源,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并分析该领域年度发文数量、作者群体、期刊来源与机构合作、关键词等。结果表明,年度发文量呈先慢后快的增长趋势,且在2014年其数量达到平衡。该研究主要经历3个阶段,分别为奠基阶段(1979-2000年)、发展阶段(2001-2013年)、成熟阶段(2014年-);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是陈守开(18篇),其次为石云兴、陈代果、蒋骞等;载文量最多的期刊为《混凝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与河南省两家科研机构联系紧密;关键词频次高的为透水系数与力学性能,但热点关键词为透水路面、配合比、热岛效应、钢渣。结合时间线图分析,根据材料的特性,通过试验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分析透水混凝土微观机制,使得透水系数与力学性能满足应用要求,该研究方向是未来发展趋势。关键词:透水混凝土;CiteSpace;知识图谱;研究热点;趋势
2024年04期 v.31;No.288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德龙;安杰;
文章基于新疆地区充足的天然沙漠砂资源和煤基固废资源,研制一种新型沙漠砂水泥基材料,以粉煤灰、脱硫石膏、石灰、硅粉为四因素,每个因素取三个水平,以材料抗折强度、抗压强度、表观密度、抗折软化系数、抗压软化系数作为主要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脱硫石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最显著、粉煤灰的影响最不显著;硅粉对材料耐水性能的影响最显著;在满足表观密度≤19.0kN/m~3的前提下,确定了材料的最优配合比。
2024年04期 v.31;No.288 103-10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慧;张婷;
文章通过总结国内外研究结果,分别从材料来源及生产制备工艺、骨料强化方式、养护方法、配合比设计、外掺料和外加纤维来分析影响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通过以上几种方式进行优化处理后能够提升再生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为再生混凝土各项性能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2024年04期 v.31;No.288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康娜;李银川;邢之林;段颖;
文章结合霄云矿井目前的热害现状,选取矿井的最主要热源——围岩放热,拟定矿井热害治理降温设计方案,采取对主要进风巷道进行复合材料施工的隔热降温措施,基于上述方案运用ANSYS模拟软件对巷道是否采用复合材料两种情况分别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巷道采用复合材料相对于没有采用复合材料的风流温度增幅减小了5℃,有效地减缓了围岩向风流传递热量的速率,进而降低了进入采掘面风流的温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矿井热害对井下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2024年04期 v.31;No.288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姚伟豪;陈俊言;王立欢;孙凌峰;林贵鹏;
为了深入分析铝合金模板在实际工程中的受力变形情况,文章以某城市花园项目为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式分析不同类型铝合金楼面模板在两种混凝土浇筑厚度下的变形情况和受力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混凝土浇筑厚度为100mm时,与肋间模板相比,无纵肋楼面模板的应力峰值降低0.9%,变形峰值提高近13.8%;和无纵肋楼面模板相比,楼面模板应力峰值降低4.6%,变形峰值减小68.2%。当混凝土浇筑厚度为200mm时,与肋间模板相比,无纵肋楼面模板的应力峰值降低0.9%,变形峰值提高近12.8%;和无纵肋楼面模板相比,楼面模板应力峰值降低4.6%,变形峰值减小68%。现用楼面模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小楼面板的变形和所受应力大小,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安全性,并且楼面板的变形和承载能力都达到了国家规范要求,变形最大值未超过容许变形值1.5mm,应力最大值未超过弹性极限应力200MPa。
2024年04期 v.31;No.288 111-11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平;
地下洞室开发再利用是国内学者讨论的热点。某废弃地下洞室修建压气储能电站,考虑马蹄形截面和圆角方形截面的洞室形式和尺寸,应用所提出的无限平面单孔洞的应力近似解析解理论方法,分析了开挖后和不同充气压下洞室围岩的应力场和稳定性,获得了合适的埋深和洞室形式。结果表明,在最大内压10MPa作用下,埋深为400m的圆角方形洞室稳定性相对较好,适合作为废弃矿井压气储能地下构筑物。研究结果为废弃地下洞室用于修建压气储能电站的洞室选型力学分析提供新的计算途径,也为地下洞室再利用的构筑物选型和选址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2024年04期 v.31;No.288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薛惠江;周王鹏;蒲仕洋;陈保国;
富水地区超深竖井防渗是地连墙施工中的一个技术难题。公明检修排水竖井位于富水地区,采用“圆形地连墙+钢筋混凝土内衬墙”的支护形式,圆形地连墙成槽深度80m,竖井直径34.9m,开挖深度77m,开挖深度内强透水性砂层厚度大、基岩裂隙发育,开挖施工过程中存在涌水、涌砂及井壁坍塌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文章详细分析了圆形地连墙槽段渗透特性,认为圆形地连墙两槽段间接缝是渗漏的主要部位,同时第四系砂性土与基岩中裂隙为主要的导水通道,需对地连墙全段进行防渗处理。根据地连墙渗透特性提出了一套“高压旋喷桩帷幕墙防渗、泥浆循环系统防渗、地连墙接缝注浆及墙趾帷幕墙防渗、内衬接缝注浆及地连墙-内衬接触面注浆竖井防渗”处理系统,保证了公明检修排水竖井的安全施工,同时也为类似工程的防渗设计提供了参考。
2024年04期 v.31;No.288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渊;
为了预测基坑开挖引起的临近建筑沉降值,文章基于4个主要影响因素,结合52项不同地区的不同基坑及临近建筑沉降数据,提出用改进灰狼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阈值寻优来预测建筑沉降。结果表明,I-GWO-BP模型的预测效果要优于GWOBP和BP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较吻合,且误差控制在10mm左右,可为实际工程初步预测临近建筑沉降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2024年04期 v.31;No.288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魏自富;刘灿;
水泥搅拌桩软基处理施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公路、水利、建筑等工程,能够有效改善原始地质情况、提高地基承载力、控制地基沉降量,达到设计指标要求。文章对比分析了市政道路工程现有水泥搅拌桩机设备类型、施工技术参数及施工方法,结合杭嘉湖平原地质条件特性,对南太湖市政道路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问题进行研究,采用调整双向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参数等措施,通过现场试验结果分析,解决了穿越硬夹层下水泥搅拌桩施工的技术难题,提高了搅拌桩施工质量一次合格率,保证了软基处理的效果。
2024年04期 v.31;No.288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4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洪年;高强;周聪;
针对不规则形状的深基坑工程,其水平支撑的布设应综合考虑基坑轮廓特点、周边环境条件、基坑安全等级等因素,合理选择支撑布置形式,利用有限的杆件有效控制基坑变形。文章结合苏州中荷科技创新港项目基坑工程案例,鉴于其周边环境复杂,基坑轮廓特殊,水平支撑布置整体呈现出“伞形”特征,利用半圆形的拱效应,受力合理。采用先盆式开挖、后中心岛式卸土的方案,有效控制土方开挖阶段的基坑变形及支撑内力。基于理论计算与实测数据研究分析本基坑工程荷载与变形情况,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2024年04期 v.31;No.288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威;
为研究标准贯入试验、单桥静力触探试验的测试参数与土体变形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文章以海南省洋浦疏港高速公路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为研究对象,运用现场实测的方法,研究标准贯入锤击数和比贯入阻力与土体压缩模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场区各岩土层的物理性指标变异系数均小于0.2,力学性指标变异系数均小于0.3;(3)层黏土夹粉质黏土具有高液限特性,其平均值达到45.1%,相对于(2)层粉质黏土的压缩模量,(3)层黏土夹粉质黏土的压缩模量略大,而孔隙比则略小;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和单桥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均分布较为集中,变异系数小于0.15,表明测试结果得到的原位测试参数较为稳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较为均匀;研究区域(2)层粉质黏土和(3)层黏土夹峰值黏土的压缩模量与标准贯入锤击数、单桥静力触探试验比贯入阻力均具有明显的线性拟合关系,且拟合系数均大于0.90。
2024年04期 v.31;No.288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4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凯;
文章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破除洞门及盾构掘进阶段加固体受力与变形情况,对洞内水平注浆加固范围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纵向加固长度取1倍洞径即可满足强度与稳定性要求,加固范围的增大对土体受力与变形影响不大。端头加固对上方地层沉降控制效果显著,加固范围内地表最大沉降值约为5mm左右,加固范围外最大沉降值约13~14mm左右,约为加固范围内地表沉降值的3倍。
2024年04期 v.31;No.288 144-14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姚伟伟;
文章以渤中19-6凝析气田Ⅰ期开发工程为研究背景,以该工程的水泥土搅拌桩为研究对象,分析水泥土搅拌桩的承载力及加固效果,采用修正双曲线模型对水泥土搅拌桩的承载力进行预测,得出以下结论:当试桩所受荷载为336 kN时,试桩的荷载-沉降曲线发生突变,此时加载结束,各试桩的最大沉降均小于35 mm,低于规范所规定的限值,说明该工程的水泥土搅拌桩强度符合设计要求。试桩CP2与试桩CP6的桩端持力层为全风化花岗岩,其强度小于水泥土搅拌桩,在试桩加载过程中,其桩端的岩层发生沉降,随着试桩所受荷载的增大,桩端岩层的变形逐渐由弹性变形转变为塑性变形。采用修正双曲线模型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采用修正双曲线模型对水泥土搅拌桩的强度进行预测的可行性较高。
2024年04期 v.31;No.288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