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思想理论与实践

  • 巢湖六家畈古民居营建特征及地域性材料应用研究

    孙晓梅;黄成;俞璋凌;魏曼云;

    六家畈作为巢湖地区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是江淮民居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等方法对六家畈古民居进行研究,探析其营建特征及地域性材料在古民居中的应用价值,揭示当下民居改造及修缮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将融合的地域性材料和新型材料融入传统的空间环境中。为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形成物质和文化的对话与共生,促进民居建筑的更新并解决村民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问题。

    2024年03期 v.31;No.287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村庄建设中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的思考——以河北省任泽区环水村为例

    闫梓悦;贾安强;于彦霄;郑晓文;张亚超;

    随着目前村庄规划的推进实施,我国村庄级别的未来发展趋势备受关注。村庄道路系统的布局规划情况,决定着村庄的整体结构与产业分布,对村民的生活、生产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实地现场调研测绘勘探获取资料,分析环水村目前道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与建议。

    2024年03期 v.31;No.287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9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健康导向下住区环境满意度影响研究——以石河子市为例

    欧阳吟;

    住区环境是居民日常活动、休闲娱乐、交往的重要场所。为了探索住区环境满意度水平及影响因素,以石河子市为例,采用访谈和实地调研对新疆石河子市三个住区居民及环境进行调查,获得居民对住区环境满意度数据,利用SPSS2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居民对住区环境满意度的影响因子为安全性、舒适性和愉悦性;舒适性对居民影响较大,尤其是对于场地的质量、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活动场地的数量,这些因素的降低会影响居民外出的时间和频率。最后,针对以上结论,对健康导向下住区环境规划设计提出优化建议。

    2024年03期 v.31;No.287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网络语义分析的朱家角古镇公众感知分析

    蔡新元;

    文章以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古镇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爬虫技术梳理社交媒体评论大数据,通过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用网络文本分析法进行网络评论数据分析,得到公众对于朱家角古镇区位特征、古镇地标空间、古镇景观资源、古镇运营与管理四个维度的感知评价。基于分析结果提出明确海派水乡古镇特色、增设古镇空间标识性景观设计以及加强古镇生态绿色建设三点景观提升策略,为朱家角古镇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31;No.287 13-1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安徽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实践与思考

    杨剑雄;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推进安徽省城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对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安徽省无障碍环境建设为对象,总结其在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规划编制、设施改造、信息交流、宣传服务、维护管理、创建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其存在规划指导性不强、建设标准化与系统性不足、信息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家庭无障碍改造和适老化改造有待提高、管理与维护需要加强、创建工作相对缓慢等问题。建议进一步深化规划编制内容、打造无障碍环境示范工程、加快发展信息无障碍建设、大力推进家庭无障碍改造和适老化改造、贯彻落实无障碍环境管理和维护、进一步开展无障碍环境创建工作、建立无障碍环境研究平台,全方位提升安徽省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

    2024年03期 v.31;No.287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D法的灶儿巷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策略研究

    李雪林;陈金泉;

    文章以灶儿巷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D语义差别法,拟定评价因子,将街区使用者的主观感受进行定量分析,从视觉因子、环境因子、吸引力因子与体验因子四个角度进行现状解析。在此基础之上,尝试对研究对象进行更新策略研究,为该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2024年03期 v.31;No.287 18-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对儿童自然缺失症的社区农园建设策略研究

    李益萱;林文亮;陈文霞;

    自然缺失症揭露了城市化进程中儿童与自然界关系纽带断裂的现象,而社区空间作为儿童活动重要节点,承担着儿童与自然联系的责任。文章从自然缺失症的儿童表征与基本需求入手,借助上海创智农园项目,对社区农园建设原则进行分析,并结合儿童认知规律,论述利用建设社区农园来解决儿童自然缺失症的具体实施对策。

    2024年03期 v.31;No.287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宣州-高淳省际毗邻地区总体发展规划及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杜群山;章慧明;

    文章旨在探索宣州-高淳省际毗邻地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总体发展目标和战略,制定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各类建设等方面的指导策略,探索毗邻地区在产业协作、生态环保、民生共享、社会治理及交通互联等方面的合作模式及实施保障措施,促进省际毗邻区域形成紧密的区域发展共同体,拓展毗邻区域发展空间,形成互补共赢的局面。

    2024年03期 v.31;No.287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土空间背景下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分析——以安徽省霍山县为例

    胡瑶;

    文章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大背景,探究将旅游发展规划更好地连接和整合到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以安徽省霍山县为例,从基础研究、空间布局和空间管控三个方面阐述国土空间背景下探究旅游专项规划的思路。通过对国土空间背景下旅游发展专项规划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期为类似的旅游规划提供参考与借鉴。

    2024年03期 v.31;No.287 26-2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未来学校规划布局设计策略研究——以合肥市第六中学教育集团新桥校区为例

    唐剑;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中小学教学理念日新月异,但校园的规划设计并未发生较大的革新,无法适应教学理念的需求,教学空间与教学需求产生矛盾[1]。教育的新时代对学校规划和空间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世界各国对于未来学校的探索与实践愈加普遍。经过积累总结,从宏观上,未来学校的特征包括学习空间、学习方式、课程体系、学校组织等方面。文章立足学习空间,主要从校园规划层面分析未来学校的规划特征,结合合肥六中新校区的实际项目设计,探求未来学校规划布局的设计策略。

    2024年03期 v.31;No.287 28-2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庄布局——以安徽省无为市为例

    方政;

    为更好指导村庄规划编制分类有序推进、加强乡村地区农民建房管控、指引乡村振兴产业空间落地以及优化市域国土空间资源配置,文章按照“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思路,综合考量无为市地理格局与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土空间利用现状情况等多个因素,采用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法,将无为市域涉农行政村和自然村居民点分别进行分类布局,提出村庄布局优化指引策略。

    2024年03期 v.31;No.287 30-3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铜陵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分析

    张明爽;

    系统地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并识别区域中亟需修复的关键要素,对于长江大保护战略的落实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文章以铜陵市为研究对象,并结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电路理论连接度模型和累计最小阻力模型构建了铜陵市生态安全格局,完成了对铜陵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的识别,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2024年03期 v.31;No.287 32-3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使用者行为特征的精神专科医院设计策略

    陈希茜;

    随着精神专科医院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逐渐增多,对其设计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成为新的关注热点。文章从使用者行为特征的角度探讨了精神专科医院安全性和人性化的设计策略,并以某扩建工程为例进行阐述,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31;No.287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 带可变凸出线条的飘窗流水线整体预制技术分析

    汪婷;

    文章通过调整流水线布料机高度和合理规划养护窑仓位高度,实现带可变凸出线条的飘窗在流水线上运行。再根据同一部位飘窗凸出线条随楼层变化的特点,按反打制作工艺设计飘窗分段式模具,在模台上安装内胆模具并按最大尺寸凸出线条预留混凝土浇筑空间。内胆上部安装外形不变的结构墙体模具,让各楼层可共用;根据所在楼层线条的变化特点,放入不同规格尺寸的内嵌式工装,通过不同内嵌式工装的组合或取出,实现不同规格尺寸凸出线条的制作,最终生产出一套飘窗模具配合数个内嵌式线条工装,预制该部位所有可变凸出线条的飘窗。

    2024年03期 v.31;No.287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跨度预应力刚架索梁施工技术分析

    刘益华;聂子钧;苗常利;赵志刚;

    文章以黑龙江省博物馆新馆续建工程施工总承包项目为例,从大跨度预应力刚架索梁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将“提高大跨度预应力刚架索梁一次验收合格率”作为研究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发现存在“截面尺寸偏差过大”这一主要问题,并采取“横向底梁、索梁采用手持式振动器”及“优化后的浇筑流程”两项措施,使得该博物馆项目完成了提高大跨度预应力刚架索梁一次验收合格率的目标,为同类型的施工技术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31;No.287 40-4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桥梁混凝土梁板工业化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分析

    宋国庆;

    工业化建造是指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信息化管理的大工业生产方式,以代替传统建设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桥梁工业化智能建造能提高交通工程现场施工效率,减轻对桥位交通干扰和环境影响,有助于保证工程质量。文章以安徽路港承建项目为研究对象,探索桥梁工业化建造过程中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工厂化智能制造生产原理,并从生产工艺方面介绍了钢筋加工、模板安拆、混凝土运输、浇筑、振捣、养护、检测等智能制造技术,为桥梁工业化建造技术的发展和全产业链实现工业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转型升级提供价值参考。

    2024年03期 v.31;No.287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早期地道式人防工程安全风险及综合处置技术措施分析

    李华强;蔡敏;

    为分析早期地道式人防工程的安全风险,并提出综合处置技术措施,消除工程本体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安全隐患,文章基于历史背景介绍了早期地道式人防工程的六方面主要特点,并详细分析了其工程建设特点。从工程本体和周边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早期地道式人防工程存在的六种主要安全风险。依据早期地道式人防工程的风险评判,将早期地道式人防工程分为维持现状类、修缮改造类、退出利用类、退出报废类四个类别,并提出结构加固、拆除或充填、封堵等综合处置技术措施,对早期地道式人防工程的安全风险评估及综合处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4年03期 v.31;No.287 44-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汲东干渠李大冲渠下涵拆除重建工程设计分析

    赵艳;

    渠下涵是渠道通过河渠敷设于渠堤及渠道下方的涵洞,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建筑物。文章以李大冲渠下涵设计为例,根据实际工程概况,对渠下涵重建进行设计,为相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31;No.287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网格化逐斗称重精准控制水下散抛石施工工艺研究

    韩洪武;

    护岸工程是稳定长江河势的重要手段,抛石施工以其方便取材、抗冲稳定性良好在护岸工程中得到广泛使用。但由于水下作业的特殊性,抛石的数量及均匀性乃至船舶稳定性难以控制。文章对抛石作业区域进行了精确的网格划分,给出了浮吊船精准定位与抛石精准定量的技术方法,可为水下抛石施工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31;No.287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双层钢桁梁桥拱梁结合段关键施工技术

    邵嘉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立体交通的需要,城市大跨度的钢桁架拱桥在我国交通建设中得到快速应用。繁华大道桥是安徽省第一座轨道与城市道路共线的大跨度桥梁结构,主桥采用钢桁架拱桥设计,其中拱梁结合段是该桥梁中结构最复杂、连接节点最多的钢构件,对杆件加工及安装的精度要求非常高。文章以引江济淮繁华大道桥为背景对双层钢桁梁桥拱梁结合段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采用BIM技术进行精确制图和下料,提高拱梁结合段加工精度,优化了拱梁结合段栓接工艺,有效降低了现场安装误差,为双层钢桁梁桥梁施工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2024年03期 v.31;No.287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建筑结构研究与应用

  • 我国沿海地区RC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刘超;

    文章考虑到近海大气的腐蚀环境,在材料层次,通过考虑钢筋应力及弹性模量削弱、混凝土碳化作用、保护层混凝土开裂软化、核心区混凝土极限压应变降低等模拟氯离子等侵蚀对RC框架结构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基于实验数据从构件和框架整体上验证了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在结构层次,基于上述材料力学性能退化模型,对6层和9层的不同龄期的框架结构,采用IDA方法进行时程分析,以地震动峰值地面加速度为地震动强度指标,最大层间位移角为结构损伤指标,得到了不同腐蚀龄期、层高、设防烈度的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同一设防烈度下,腐蚀龄期越长,结构的超越概率越大;同一龄期下,设防烈度越低,结构的超越概率越大。

    2024年03期 v.31;No.287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3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大跨度型钢混凝土梁的有限元分析

    陈琦;

    随着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大跨度建筑结构中的大量应用,相关学者对型钢混凝土承载力的分析也日益深入。文章以安徽池州某职教中心的报告厅项目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实际工程中的21.8m大跨度型钢混凝土梁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梁在已有设计方案下的受力变形特征,并进行应力、变形、损伤分析,验证梁在该设计方案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2024年03期 v.31;No.287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4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钢管混凝土柱的梁柱混合节点研究进展分析

    曹瑞雪;

    钢管混凝土柱具有强度高、塑性好、抗震性能优越和施工便捷等优势,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结构、桥梁结构和工业建筑等领域。型钢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梁及其预应力梁因建造成本较低等原因常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形成了新型混合连接节点,然而其节点的设计和施工依然存在挑战。文章综述了此类梁柱混合节点的连接类型、试验研究、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及其工程应用,并依托广汕铁路新塘站项目候车层的钢管混凝土柱-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混合节点,设计加工了缩尺混合节点试件,进一步研究其抗震性能并提出相应设计方法,为此类新型混合节点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2024年03期 v.31;No.287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1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劲性混凝土柱框架结构节点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

    姚伟豪;陈俊言;刘欣;周德林;蒋玥宇;

    劲性混凝土柱框架结构除了能够保证节点部位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延性外,还能满足结构所需的承载能力和刚度。文章以劲性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为研究对象,借助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依托已有的试验实测数据,对劲性混凝土柱框架结构节点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一倍屈服位移的第一次循环中,左侧的型钢上下翼缘处首先屈服,但随着应力的不断增加,应力在作用面上会逐渐向型钢两侧发散,并在接近翼缘处达到最大的屈服应力;在四倍屈服位移的加载循环过程中,钢的承载能力下降,变形加大最终导致节点受到破坏,此破坏特征与实际试验过程中核心区域的破坏特征类似;虽然有限元骨架曲线的总体极限承载能力均略大于试验结果,但整体上有限元与试验骨架曲线吻合度与相关性较高且在极限荷载、屈服荷载、极限位移、屈服位移、延性系数等关键数值中误差均保持在8%以内。

    2024年03期 v.31;No.287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隔震-减震混合控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医院建筑抗震性能分析

    郭宇菲;

    文章选取一栋钢筋混凝土框架医院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叠层分析法对该建筑进行隔震-减震混合控制的设计。选取7条地震波,采用Perform-3D软件分别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下对隔震结构和隔震-减震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对比其抗震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相较于隔震结构,隔震-减震结构能有效减小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顶点位移,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准。

    2024年03期 v.31;No.287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大跨重负荷楼板转化成小跨构造负荷楼板的加固深化分析

    方昉;

    随着建筑行业的大发展,市场上各家施工单位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由于施工工期及成本等的限制,部分施工项目缺乏较强的管控力度和高素质的施工人员,导致施工质量时常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甚至还会出现严重的质量安全事故,危及人员生命安全并造成财产损失。在出现质量安全事故后,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检测鉴定及加固处理。对于建筑物的同一个质量问题,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处理办法。一个合理可行、施工便捷、经济节约的加固方案不仅可以极大地降低经济成本,还可以缩短大量工期,降低社会不良影响。文章以采用大跨重负荷楼板转化成小跨构造负荷楼板加固创新技术的某地下车库加固项目为例,通过与常规加固方案进行比较,分析该创新加固技术的优势,以期为同行业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4年03期 v.31;No.287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水·电·暖通技术与应用

  • 300MW亚临界电站锅炉燃烧器优化分析

    李庆华;刘存忠;李江涌;陆军;张健;

    我国燃煤机组采用的煤种普遍偏离设计值,导致锅炉燃烧不稳定,引发锅炉飞灰含碳量高、热效率低、燃烧器区域水冷壁高温腐蚀严重等问题,降低了机组安全性、经济性。文章通过设置高浓缩比的百叶窗水平浓淡浓缩装置、增强回流钝体、适当扩大燃烧器喷口面积等方式,对机组燃烧器进行改造,并在三种典型工况下对机组特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改造后机组的飞灰含碳量、NOx排放量明显降低,锅炉热效率显著提升。

    2024年03期 v.31;No.287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合肥市某项目高效制冷机房设计分析

    张文涛;

    据统计,空调耗电量在公共建筑中占建筑总耗电量的50%左右,而机房系统耗能又占空调系统的85%左右,可见制冷机房系统的节能潜力巨大。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自然浅层岩体储冷蓄热的特性,实现对建筑物供暖和制冷的低碳技术[1]。文章以合肥市某项目高效机房设计为例,详细介绍了冷热源系统设计、输配系统设计、高效制冷机房评价,为安徽省推广高效制冷机房技术提供一些设计思路。

    2024年03期 v.31;No.287 79-8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集中生活热水系统分析

    余勋;

    双碳目标下,二氧化碳排放量成为评价系统环保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分析了集中生活热水系统中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常用组合形式的优缺点及控制逻辑,得出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制备热媒的系统适用于改造项目,新建项目建议优先选用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制备热水。结果表明,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二者供热比例相当,各占总供热量的46%,电加热占总供热量的8%;与传统燃气锅炉热水系统相比,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制备热水系统减碳19.1%,环保效益明显。

    2024年03期 v.31;No.287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低温冷库防冻胀技术分析

    唐福波;李鹏;喻全龙;黎桂聪;罗晓生;李静;

    为了分析各类填料对冷库预冷效果的影响,文章以杏鲍菇为分析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的方式研究了冷库的内空气温降速度、温降时间、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填料的预冷库库中循环空气从23.0℃左右减小到0℃的温降速度和时间依次是陶瓷波纹(0.23℃/min和106.0min)、纸质湿帘(0.3℃/min和83min)、金属孔板(0.31℃/min和71.1min)、波纹丝网(0.43℃/min和55.9min)。库内循环空气在填料为丝网波纹时,温度减小至0℃所需要的时间是最短的,而填料种类为陶瓷波纹时所耗费的时间最长;随着时间的增加,库中空气相对湿度表现出先迅速减小、再慢慢提高的趋势。各填料类型的冷库所对应的空气相对湿度的最后稳定值和增长速度从小到大分别是陶瓷波纹(90.2%)<纸质湿帘(90.3%)<金属孔板(90.4%)<波纹丝网(92.2%);各类填料冷库中预冷杏鲍菇从23.0℃减小到2.0℃所耗费的时间从大到小依次是陶瓷波纹填料(108.2min)>纸质湿帘(98.8min)>金属孔板(76.5min)>波纹丝网(71.3min)。

    2024年03期 v.31;No.287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建筑材料

  • 装配式钢结构高层住宅保温装饰一体板外墙保温技术的应用分析

    周健;

    文章介绍了装配式高层钢结构建筑的特点,对装配式钢结构高层住宅采用保温装饰一体板外墙保温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总结了保温装饰一体板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上的施工方法,以期为业主、施工方以及设计师提供参考依据,为装配式建筑行业保温技术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31;No.287 86-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填充式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重交通道路大修工程中的应用

    王勇;

    目前我国干线公路普遍采用“强基、薄面、稳土基”的设计思想,采用双层(或三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双层沥青面层的结构形式。此种结构形式最大的缺陷就是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问题,该问题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导致基层出现损坏,影响耐久性,在后期的使用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影响人们的出行安全。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通过实际工程,研究了一种介于半刚性与柔性之间的新型耐久性路面基层材料——填充式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保证了基层自身的耐久性,提升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2024年03期 v.31;No.287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BIM与计算机技术

  • 城市规划中的BIM+GIS三维可视化系统研究

    王振峰;徐明霞;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模型具有几何结构精确完善、特征化参数丰富完善的特点,具有的多元协同化设计特征和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特点可以满足城市规划精细化设计目标。三维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突破了传统二维平面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局限,可以形象描述三维空间立体信息内容以及显示城市规划建筑物与地形环境结构的相互关系,设计者与空间信息的交互更加的直观。为了实现BIM与GIS的三维可视化系统研究,文章首先研究了BIM模型数据提取与数据模型转换,然后研究了BIM与GIS模型空间基准的定位,最后分析了BIM+GIS三维可视化系统模块内容与要求。保证了BIM与GIS混合模型多层次交互,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提供便利。

    2024年03期 v.31;No.287 92-93+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BIM技术在压型钢板钢筋混凝土夹层楼盖施工中的应用

    宋博;李因旭;朱传英;刘翠兰;辛斌;张璐;李瑜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成为各行业争相发展的方向,而BIM技术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指向标,施工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成为必然的趋势。文章通过分析BIM技术在压型钢板钢筋混凝土夹层楼盖施工中的应用,利用该技术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减少了人工及材料的浪费、后期维修投入等,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经济效益显著;该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相关技术、培养了管理人才和施工队伍,更为后续的类似工程积累了经验,社会效益突出。

    2024年03期 v.31;No.287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课程信息化案例教学分析

    朱余佳;童进;

    当前,我国正在由“建造大国”向“建造强国”迈进,BIM技术为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研究BIM技术在工程造价课程信息化建设上的作用,文章在了解国内外BIM应用现状和工程造价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案例将BIM技术应用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上,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补充,全面提升学生的建筑信息化水平,促进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的无缝对接。

    2024年03期 v.31;No.287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8K]
    [下载次数:6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建筑节能

  • 基于低碳理念的校园景观设计分析——以临沂大学医学院为例

    王李亚;刘敏;姜娜;朱文倩;

    面对当代生态环境建设,城市景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高校校园绿地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有利于低碳经济、生态城市的构建,应充分发挥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文章基于低碳理念,以临沂大学医学院校园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打造低碳、环保、现代的新型校园景观。通过现场考察,确定医学院校园景观空间和景观要素,设置综合教学区、入口广场区、宿舍生活区、休闲娱乐区等功能分区。在场地地形、雨水收集、道路与停车场铺装、植物配置、太阳能利用、可循环材料应用等方面进行低碳生态设计。选用医学历史人物或抗击疫情雕塑、药用植物等进行局部景观设计,突出医学院校园特色,以期改善校园景观环境,为低碳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31;No.287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4K]
    [下载次数: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对年轻人关于村居环境和绿色低碳水平认知的研究

    张文琪;刘志峰;施超;高青;李恩康;

    文章通过对年轻人有关村居环境绿色低碳水平认知的调研进行分析,探讨了当前乡村地区环境风貌、村居建筑布局、绿色低碳工艺运用的基本现状。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受访者对乡村绿化等环境指标的满意度高于对村宅建筑样式和节能水平的满意度;(2)苏南地区受访者对其所在乡村地区的村宅布局、交通设施等人居环境满意度显著优于苏北地区受访者;(3)受访者是否曾有过乡村生活经历同其对村居环境认知存在关联,表明新时期的村庄规划与绿色建造应当充分考虑当地村民的意见与建议。研究对村庄规划建设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2024年03期 v.31;No.287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建筑楼面高抗裂混凝土保温隔声系统构造分析

    樊敏;

    近年来建筑节能和隔声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保温隔声楼面的面层存在易开裂、平整度较差的状况。基于此,文章介绍了高抗裂混凝土楼面保温隔声系统主要材料的特点、系统构造及选用、系统的四大优点和工程应用及应用效果。该保温隔声系统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楼面的保温隔声效果、改善了室内舒适度、解决了保温隔声楼面平整度低和易开裂等问题,还对提高建筑工程室内质量和推动绿色建材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024年03期 v.31;No.287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建筑教学

  • 课程思政理念下“建筑结构抗震”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

    胡大柱;赵金友;彭亚萍;

    基于课程思政的基本理念,结合“建筑结构抗震”课程的特点,将项目化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文章以工程实际案例的各个复杂问题解决方案为索引,融合全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设计具体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项目化教学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年03期 v.31;No.287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法与实践

    韩有民;王昌胜;张金轮;曹兵;

    文章针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考核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各类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的思路及方法,结合安徽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法与实践进行说明,以期为相关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开展课程评价改革并实现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31;No.287 114-11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地方应用型高校建筑类专业联合课程设计分析——以黑龙江科技大学为例

    徐久财;张洪波;刘爽;郑志颖;王宝君;

    文章立足于地方应用型高校多专业的交叉与融合,结合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类专业(城乡规划、建筑学与风景园林)联合课程设计的实践经验,阐述其基本教学模式及特点,总结联合课程设计中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提升地方应用型高校建筑类专业的教学质量,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新方向和新角度。

    2024年03期 v.31;No.287 117-118+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值模拟在“工程爆破”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程兵;汪泉;汪海波;李洪伟;王梦想;

    “工程爆破”是高校弹爆工程和采矿工程等工科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为了有效地达到“工程爆破”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提出将数值模拟应用到工程爆破课程教学中。文章以岩巷掘进爆破为例展现了建模过程和模拟结果,并对实际教学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工程爆破课程教学中使用数值模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扎实掌握课程专业知识。

    2024年03期 v.31;No.287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用型本科院校“砌体结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以太原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刘伟;郑红勇;王晓林;高新艳;

    为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革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出现了较大的调整,“砌体结构”的教学课时大幅缩减,导致教学任务重、培养目标难以达到等问题更加突出。文章以太原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结合“砌体结构”的课程特点,分析总结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教学方法多元化、考核过程全覆盖、教学内容体系化、思政融入的切入点以及提升实践教学等改革措施与实践过程,旨在综合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2024年03期 v.31;No.287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思政视域下“建筑设计4”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韩晓娟;彭芳;曾磬;

    提升思政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仍是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推进的重要任务。文章在把握课程思政建设布局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建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的实际,以主干课程“建筑设计4”为研究对象,创新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框架,努力达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将课程思政建设与专业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有效推进专业育人和思政育人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机融合。

    2024年03期 v.31;No.287 124-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SPOC模式下基于雨课堂的线上线下教学改革实施成效分析——以“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为例

    周建英;李利丹;

    文章对“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在SPOC模式下基于雨课堂的线上线下教学改革两年后,从期末考试成绩、问卷调查和过程考核三个方面对改革实施成效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教学改革后,学生成绩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学生对于应用雨课堂进行线上线下教学改革的认可度较高。同时由于过程考核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能够在课前、课中及课后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但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任课教师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去深入探讨。

    2024年03期 v.31;No.287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建筑学专业实践课程与思政融合构建分析

    张娜;曲亮;庄敬宜;

    建筑学专业实践课程是人才核心能力培养、教育教学实施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剖析专业实践课程思政现状,发掘思政融合的痛点与难点,提炼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策略,对实践教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具体做法进行探索与研究,进而解决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实现思政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为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特色建筑学专业实践课程与思政融合新路径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4年03期 v.31;No.287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奥体中心效果图制作项目教学实施报告的撰写与实施

    高金金;郜四勤;

    文章以河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参赛为契机,结合效果图制作项目教学实践,从作品的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学生学习成效、反思与改进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展示项目内容的选取、目标与学情、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策略的研究、教学实施过程、学生学习成效、反思改进等内容。

    2024年03期 v.31;No.287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双高”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群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与实践探索

    汪茵;王昆;杨帆;

    文章以“大思政”教育观为指导,从课程思政和工程造价专业群的内涵入手,结合“三教”改革理念,研究了工程造价双高专业群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和实践探索。以专业群为载体,提出以课程为基点、以教师为突破点、以学生为聚焦点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在双高专业群层面的具体落地和有效实践。

    2024年03期 v.31;No.287 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建筑学平台转型期“居住区规划设计”教学分析

    赵天英;

    以建筑学为基础的城乡规划专业,从建筑设计思维转向规划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正是建筑学平台转型期的一门重要课程。文章针对该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使学生掌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具备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素养,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从而能够进行各种类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并为后续其他类型规划设计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学习,使学生顺利从对建筑空间的认知过渡到城市空间的认知。

    2024年03期 v.31;No.287 136-137+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岩土工程与地基基础

  • 圆形地连墙内力和变形的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王林;周浩;

    为了厘清圆形地连墙内力和变形的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文章通过文献研读法和归纳总结法对现有文献中有关圆形地连墙内力和变形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明确了各种计算方法的适用性,指出了各种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并将这些计算方法主要概括为经典理论法和有限元法两大类,所得结论可为类似圆形地连墙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2024年03期 v.31;No.287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考虑地震作用的边坡抗滑桩滑坡推力分布研究

    李晓猛;肖西;蔡一超;

    在边坡抗滑抗震的抗滑桩设计中,为解决抗滑桩滑坡推力分布问题,文章探究了考虑地震作用的边坡抗滑桩滑坡推力分布。以某震后沿线边坡工程为例,以砂石作为滑体基础材料设计模型地质力模型,布设加速度及土压力响应传感器以及时捕捉震动情况,生成输入波形的时程曲线。当滑动的数值发生改变时,计算极限平衡状态获得滑坡推力值,进而实现边坡抗滑桩滑坡推力分布研究。抗滑桩背地层推力分布特征测试结果表明,抗滑桩对桩背岩土体的挤压作用位于距离桩顶10m以下;桩位变化对抗滑桩加固下滑推力分布测试结果表明,在抗滑桩和桩基之间的距离为5m时会产生较大变形量和水平位移。

    2024年03期 v.31;No.287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沉降的影响分析

    周渊;

    文章基于实测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引起临近建筑沉降的7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因素,运用ABAQUS软件对某实际工程进行模拟,通过对主要影响因素的改变分析其对临近建筑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模拟结果是可行的,实测沉降值为5.2mm,模拟结果为2.3mm,通过对基坑开挖深度和临近建筑沉降这两个主要影响因素的调整发现,随着开挖深度以及建筑层数的增大,建筑两侧的沉降差也在不断变大,建筑的最大沉降值出现在远基坑侧附近,且在远基坑侧沉降值会出现回弹,沉降曲线呈“勺型”。故现场监测建筑沉降时仅仅只监测建筑两侧的沉降是不够准确的。

    2024年03期 v.31;No.287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滑坡预防措施及剩余下滑力影响因素研究

    石晗;

    滑坡是坡地的土体或岩体由于重力、水和人为等因素超越极限平衡状态沿着一定的斜坡面发生整体滑动的现象,严重时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文章介绍了滑坡预防的主要措施,包括排水、刷方减载、加码反压等,并对比了各项措施的费效比,同时对滑坡剩余下滑力进行了模型计算,总结了滑坡防治综合效益最佳方案。

    2024年03期 v.31;No.287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多层硬壳软土地基竖向附加应力扩散计算方法分析

    黄佑鹏;

    硬壳软土地基附加应力扩散作用是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为弥补规范中应力扩散角θ取值范围的局限性,文章通过算例及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叶氏法与传递矩阵法等多种计算方法,确定出规范法中土层压缩模量比Es1/Es2=1~3时θ的取值;然后提出基于土层分层变形加权平均的等效压缩模量法,将多层硬壳软土地基中的多层硬壳转化为单一硬壳,进而采用补充规范法进行应力扩散计算,并就工程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Es1/Es2取1、z/b分别取0.25与0.5时,θ可分别取0°和6°;通过PFC2D模拟验证了等效压缩模量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2024年03期 v.31;No.287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6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降雨作用下滑坡变形稳定性分析

    薛世恩;张菊锋;宋益明;

    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滑坡在降雨作用下失稳的整个演变过程,文章参照某地区坡体特点,采用地质学方法进行模拟试验。通过在坡面不同点位处埋置倾角传感器、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和土压力传感器监测其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分析滑坡破坏阶段特征,最终实现滑坡预警监测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雨作用下,坡脚处会率先产生变形和坍塌,随后坡脚上部土体自下而上逐层发生失稳破坏。降雨量的增加会直接影响土体的纵向变形和土颗粒内部的孔隙水压力,而失稳过程中横向变形可忽略不计。变形滑移所产生的挤压效应会导致滑坡土体土压力的变化。滑坡进入失稳破坏阶段时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轴向变形和土压应力快速增加,而孔隙土压力快速降低,以上三种测试指标的变化规律可用于滑坡变形稳定性的预警分析。

    2024年03期 v.31;No.287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气动组合式冲击排水固结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分析

    傅宏林;

    地基处理是避免软土地基发生时效变形与工程破坏的关键技术手段。文章以某公用码头EPC总承包工程为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处理软土地基的气动组合式冲击排水固结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并从工艺原理、工艺流程、操作要点、质量控制等方面介绍了该工艺。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工艺采用的“真空降水、逐步增压,主动、被动排水与变能量强夯相结合”的软土地基处理关键技术,大大提升了排水效率,有效避免了“橡皮土”及地基土体隆起等破坏现象,能够有效控制施工后差异沉降,显著提升了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效果。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提供参考与技术支持。

    2024年03期 v.31;No.287 15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土-岩复合地层嵌岩钢板桩施工方案研究

    张林;孙高峰;鲍雨高;严周为;尚金行;

    针对城市水管改造过程中深基坑工程嵌岩钢板桩支护施工难度较大的问题,文章以合肥市西二环原水管改造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嵌岩钢板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并提出了重要工序的控制措施,保证了施工安全并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可为同行在推广使用中提供借鉴。

    2024年03期 v.31;No.287 15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隧道围岩力学特性的敏感性分析

    江勇;

    在深埋软岩引水隧洞工程中,为掌握隧洞施工期围岩变形特征,开展对隧洞支护时机的研究,需要确定准确的岩石力学参数以反映真实的围岩力学特性。文章依托实际隧道工程,借助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反映隧洞开挖支护工序以及蠕变过程的三维数值仿真计算模型,采用极差法研究隧洞围岩基本力学参数对围岩变形的影响,并确定待反演参数;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构建25组待反演参数组合,代入到数值模型中进行计算,得到监测断面各测点位移值。研究结果表明,隧洞围岩参数敏感性大小排序为:弹性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泊松比。在隧洞施工过程中,掌子面附近围岩变形受开挖扰动影响明显,随着时间的延后,位移不断增大但位移速率逐渐减小至一稳定值。

    2024年03期 v.31;No.287 160-16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交通工程研究与应用

  • 基于有限元分析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梁桥的力学性能

    王丽君;

    文章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采用B32梁单元模拟钢桁架和S8R5壳单元模拟混凝土面板,利用tie约束将两者组合在一起,实现了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梁桥的模拟,改变面板材料参数,输出纯钢桁架的模型,通过Mises应力及空间位移云图和X-Y曲线图与前者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钢桁架混凝土组合结构梁桥在不受其他外力仅在自重和车道荷载的作用下应力和变形都较纯钢桁架梁桥小得多的结论,论证了其在经济上具有优越性的同时在力学性能上更具优势。

    2024年03期 v.31;No.287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3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建筑垃圾应用于城市路堤的可行性及力学性能分析

    施戈亮;

    近年来,我国建筑废料和拆建废物(拆建废物)的产量大大增加,已成为世界性问题。文章基于某市东部的三环公路建设项目,评估将回收的拆建废料中的骨料用于城市路堤的可行性。进行现场压实测试,以确定建筑垃圾的物理性质和工程特性。使用无侧限抗压强度,CBR对建筑垃圾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建筑垃圾经简单处理后具有高强度和显著稳定性等特点,且力学试验表明使用这些材料铺设城市道路路堤是可行的。本研究对合理有效地推广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道路路基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4年03期 v.31;No.287 165-166+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抗折强度5.0MPa高性能混凝土机场道面动力响应分析

    冀勋高;韩康康;吴传洋;

    为研究抗折强度5.0MPa的高性能混凝土机场道面在飞机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文章以某新建机场项目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机场道面进行精确化建模,对结构关键部位动力响应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表明:本抗折强度5.0MPa高性能混凝土机场道面总体受力合理并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结构整体无竖直向上位移,道面混凝土板块间的传力杆粘结稳定;由飞机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经过基层的吸收降低了95.6%,本高性能混凝土承载能力强、刚度大,可以吸收来自于飞机的大部分荷载;跑道路面结构组合合理、性能优良,应力以及地基沉降等各项关键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2024年03期 v.31;No.287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1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选型要点分析

    赵皖晓;

    对于整个快速路设计来说,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选型是一大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对合肥市方兴大道与徽州大道交口互通立交的研究,分析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选型的要点,其要点主要包含互通立交选型、主要技术标准、用地情况调查、交通量调查、经济比较。

    2024年03期 v.31;No.287 17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921t大件运输车辆通行公路桥梁加固措施及安全监测分析

    郭东升;

    文章通过Midas Civil有限元模型验算海韵大桥在921t大件运输车辆荷载通行过程中的承载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提出采用钢管桩临时支撑的加固方案对桥梁进行加固,加固后桥梁承载能力验算、钢管桩承载能力及稳定性验算表明加固后结构安全。通过大件运输车辆通行过程中的结构变形监测确保结构安全,在921t大件运输车辆通行后对结构进行检测表明桥梁未受损伤,实际状态良好。

    2024年03期 v.31;No.287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高速公路梁板预制全过程施工控制点分析

    解杨阳;

    预制梁板是高速公路桥梁上部结构常见形式,具有技术工艺成熟、施工质量稳定、流水施工方便等优点,在中国大中小型桥梁施工中获得了广泛运用,并随着国家新建、改扩建桥梁项目的日益增加,有力地促进了桥梁预制行业的发展。文章基于芜湖至黄山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研究了高速公路上部结构梁板预制施工管理与技术方面的主要施工控制点,以期该研究成果对类似项目快速部署实施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2024年03期 v.31;No.287 176-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型装配式T梁智能生产线选型及布置分析

    张丹;钱叶琳;

    桥梁快速化建造已经成为主流趋势,常采用装配式构件形式。然而,当前大部分预制装配式构件在其生产过程中仍沿用固定台座的传统生产模式,但其场地占用率高、周转效率低,严重影响预制构件的生产效率,亟需提高其智能化建造水平。基于此,为达到新型装配式T梁工业化智能建造的目的,文章通过对移动及固定流水选型确定了适用于新型装配式T梁的智能生产线类型及布置形式。

    2024年03期 v.31;No.287 178-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检测试验与测量技术

  • 某厂房一层地面开裂及部分梁板裂缝检测分析

    曹先华;

    建筑物投入使用后可能会产生室内地面开裂、梁板构件出现裂缝等质量缺陷。文章对某厂房一层地面开裂、梁板构件裂缝检测实例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专业从业者及房屋使用者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31;No.287 180-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道路桥梁工程材料质量检测重要性及要点分析

    张强;

    道路桥梁是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大量的交通流量,保障人民出行的安全和便利。道路桥梁的工程材料质量是保证其安全可靠的基础,因此,进行道路桥梁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通过分析道路桥梁工程材料质量检测的重要性,提出检测要点,为提高检测水平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31;No.287 183-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建筑经济与管理

  • EPC模式下造价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安玉华;甄丁;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建设项目由于工期长、投资高、规模大等特点[1],使得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造价风险是不容忽视的一种重要风险。文章在原有EPC总承包项目造价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项目设计、采购、施工阶段的造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将EPC总承包项目的造价风险量化,找出主要影响因素。

    2024年03期 v.31;No.287 185-186+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演化博弈论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与员工违章动态分析

    豆旺;

    演化博弈承认人的非理性和信息的不完整性,能更生动、真实地反映行为主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文章通过构建建筑施工企业员工群体之间以及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员工群体之间的演化路径,构成一个具有微观基础的宏观模型,得出管理和监督部门的适度监管能有效减少员工的违章行为,一味地增大违章施工的惩罚力度和增加安全管理的成本都不是解决企业安全事故的稳定策略。

    2024年03期 v.31;No.287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型装配式T梁工厂生产信息化管理技术研究

    刘爱曦;曹志强;

    新型装配式T梁信息化管理提出了对工厂生产全过程以及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管控的目标,文章研究了一种基于订单制的信息管理技术框架,架构了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工厂的数字化,深入探索了智能检测及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了工厂智慧化程度,为新型装配式T梁工厂及类似工厂生产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31;No.287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