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天星;倪雅楠;孙超;
皖中淮军圩堡刘老圩的文化景观价值值得挖掘和弘扬。刘老圩的文化景观价值包括体现绿色设计、诗意栖居和安全屏障的生态价值,枕山环水、整体营建、文化整合的艺术风格,读书岛、盘亭和广玉兰树所蕴含的人文魅力。刘老圩的开发利用要充分把握水圩生态的利用、圩居艺术的审美应用和圩堡特质的人文拓展,提高其亲水性、促进其博物馆转型、推动其人文景观化,进行景观再生设计。这样,刘老圩的开发利用才既体现历史文脉,又有与时俱进的开放性。
2022年12期 v.29;No.272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宇;蒋亚华;董蓉;张颖;
在分析汪塘基地现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求,将汪塘整治和乡村体育公园相结合。设计时,结合本土文化提炼体育公园的设计元素,探讨在乡村环境中体育公园的设计途径,以期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2022年12期 v.29;No.272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侯自忠;
太湖流域的碟形地貌造就了不同的水网类型,在以水网为基础的农田开发历史中形成了多种圩田景观,太湖流域聚落形态在不同的水网和圩田底色下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文章以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为基础,对太湖流域平原的水网、圩田、聚落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并对嘉湖平原东侧圩区两种水网下的村落形态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其中人、地、水三者的和谐关系。
2022年12期 v.29;No.272 7-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1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静;赵静;江美菱;
新时代,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双碳”目标,这一目标是我国为全球减碳事业做出的庄严承诺。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老旧小区改造与双碳之间如何进行更好的融合,当之无愧应该是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运用绿色建筑技术以及绿色施工技术,对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徐州在老旧小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文章的总结研究旨在为类似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2022年12期 v.29;No.272 9-1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下载次数:1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梅智;任君;王菁菁;李涵笑;王艺娴;李欢欢;
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部分乡村在建设中为赢得效益而破坏了乡村传统风貌,传统建筑也随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为落实乡村传统建筑修缮维护和更新的任务,解决传统文化不断流失的瓶颈问题,提出乡村传统建筑基因库这一设想,以河南省村落传统建筑为例,使用数字化信息模型与实体模型相结合的方式,探索乡村传统建筑保护的路径。
2022年12期 v.29;No.272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伟;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总体决策部署,各地针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特征、目标定位研判、空间格局构建以及三线统筹划定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文章以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样板,对过往两年多的工作推进历程中凝结的工作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系统总结,并在当下已进入深水攻坚期的时间节点,对下一步规划编制提出相应思考和路径剖析,以期厘清后续工作推进的基本路径方向。
2022年12期 v.29;No.272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朱硕;
随着近代以来环境设计理念、个人健康观念和空间环境需求的转变,加上日趋严重的社会居民心理健康问题。通过研究疗愈性建筑和景观环境对使用者心理状态的作用,建构疗愈环境理念在建筑设计层面的维度体系,已经日益成为人居环境设计领域的前沿课题,同时也将助力于实现“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复兴计划。文章分析研究国内外核心期刊数据库的文献的研究趋势,根据主题相关性筛选出50篇文献,对实体建筑景观环境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环境对心理状态作用方式路径和空间设计手段等进行评述,确定环境和心理二者存在影响关系,总结发现:疗愈环境对个体身心健康存在多层面、不同程度和方式的影响;疗愈环境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机制与个体知觉反馈有关;医疗建筑环境设计研究逐渐引入科学技术和实验对照分析。利用文献梳理,理清当下研究不足,为未来建构多层面建筑景观疗愈环境设计维度提供参考和依据。
2022年12期 v.29;No.272 15-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1K] [下载次数:1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罗子哲;冯鸿斌;
在探寻城市微更新的道路上,华侨新村作为广州市历史保护街区面临众多问题。文章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运用使用后评价的研究方法,对华侨新村微改造结束后的居民评价进行研究。通过个案研究,分析总结出历史街区微更新的经验与不足,提出下一步更新策略与建议,旨在为历史街区保护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信息。
2022年12期 v.29;No.272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9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孙磊;左磊;
相对于城市物流,现阶段农村物流发展速度较慢、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突出。究其问题本质在于农村物流长期处于小规模、小批量与碎片化状态,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经济效益较差,仅靠其自身发展难以形成良性循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为农村物流发展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应从城乡融合视角重新审视农村物流和城市物流的关系,城乡互补、以城促乡,打造以城市物流-农村物流外循环为主,农村物流内循环为辅,内外双循环共同发展的新型城乡物流体系。以安徽省界首市为例,从城乡物流资源整合、物流运营整合、物流模式整合、物流品牌整合等四个方面,探索城乡融合的农村物流体系规划方法,以期为今后其他地区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2022年12期 v.29;No.272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6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解皓;李洋;崔俏;
节能技术的发展未必能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总量,应从不同角度考虑建筑节能问题。通过对建筑生命周期成本的起源与节能技术的关系等方面的讨论,可帮助利益相关者更好地理解建筑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和方法,这对推广建筑节能技术、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有着积极的意义。对生命周期成本在建筑项目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指出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限制,并提出了我国建筑生命周期成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022年12期 v.29;No.272 24-2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包静;罗小娇;伍志凌;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历代城市都城建设各有特点,特别是古代都城的规划布局。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我国近现代的城市规划受到了西方规划理念影响的同时,也需要比照历史,取其精华,中西互鉴。文章从城市选址、城市形制、景观布局入手,对山水理论进行剖析,总结古代城市景观营造的特点。
2022年12期 v.29;No.272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婵;
为解决以往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存在受众群体满意度低、不具备交互性要求的问题,以福州正祥万达广场景观项目为例,开展以交互设计理念为指导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研究。在对该广场景观前期分析后,通过明确设计理念、运行商业景观模式、总平面布局设计、环境空间尺度下的交互行为引导、景观情景化设计,提出一种全新的广场景观设计方案。通过对比分析证明,按照新的景观设计方案完成城市广场景观建设,受众群体的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并且具交互程度更强。
2022年12期 v.29;No.272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下载次数:6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昌曦;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后,我国乡建就火热地开展起来,在政策主导下,建筑师和建筑学者们也开始进入乡村,一大批如建构,批判性地域主义,全球在地(Glocalization)等建筑思想也越来越“时髦”,并都可以在乡村复兴的浪潮中找到付诸实践的机会,然而作为服务对象的农民,在外力资本与建筑师的个性发挥下却不得已失语,由被服务沦为主动适应,乡村成为建筑师“先锋”实践的场所,最终导致乡村和农民在资本和建筑师的双重“绑架”下被改造,因此设计实践应以“介入”的方式对乡村进行干预,尊重村民选择。因此文章试图分析在良性资本的推动下,建筑师如何以“介入”的设计方式去放大乡村优势让循环得以持续,同时采用先分析农村、农民和资本之间的关系,进而理清楚设计实践的定位和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一定能够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村经济和改善空间环境的案例,最后总结出的“介入”设计原则。
2022年12期 v.29;No.272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小娇;黄莉萍;张远鑫;冯想;罗亚;
文章通过游客佩戴穿戴式装备,采用图像采集方式记录游客在游览仙海湖水利风景区时的运动轨迹数据,复原游客在主观想法下的游览路线独特的视觉方式,借此研究仙海水利风景区生态环境现状特点、景区内部设施使用情况等,根据现状分析提出发展策略,为仙海水利风景区未来发展建设提供思路。
2022年12期 v.29;No.272 34-3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朱明;孟瑾;
文章阐述了大地艺术的概念及其产生和发展背景,简析了大地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体现在环境、生态与艺术方面的应用特点,分析了大地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集中表现在思维的拓展、人与自然的相融、艺术形式的多元等方面,总结出大地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注重生态保护、挖掘文化表达、探索景观联系、思考地形艺术的启示,对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2年12期 v.29;No.272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韩孟君;汪济汉;张文康;王小庆;赵东东;颜怀宇;
文章结合阜阳地区中医院项目实例,主要对太阳能使用的节能技术、永久围挡及绿化移植的施工用地保护技术、全封闭基坑降水及雨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和高强钢筋的使用及模板控制的节材技术四个方面作出分析总结。本项目将实践与理论充分结合,做到了全面绿色施工的同时,节约了施工成本,控制了碳排放。文章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研究基础。
2022年12期 v.29;No.272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3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夏荣泉;
文章对连续梁施工中常用的悬臂浇筑法的临时支撑体系进行了研究。以0#块临时支撑结构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并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悬臂浇筑法0#块托架结构,通过分析计算结果优化结构、改进设计,得出合理的方案,可供类似的临时支撑结构设计参考。
2022年12期 v.29;No.272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洪刚;庄小杰;周刚;崔延珑;陈烈;
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是我国新时期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文章从技术特点、工艺原理、关键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要点、安全控制要点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详细介绍了新型可回收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施工各关键施工工艺,重点介绍了新型可回收预应力锚索的预应力张拉、解锁结构、回收要点等,为后续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2022年12期 v.29;No.272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2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敏;苏宪新;顾笑;陈曾;范小江;焦永昶;
因建筑节能要求,住宅等建筑工程分户楼板须进行保温隔声施工,南京市百水工业园地块保障房一期项目A地块与南京丁家庄二期(含柳塘)地块保障性住房项目,采用新型的矿棉类保温隔声地砖材料,在施工前利用绘图软件排版并统计各规格地砖数量及部位,然后进行工厂定尺加工,在现浇混凝土楼板基础施工并且验收合格后,采用干铺法进行保温隔声地砖铺贴,完成保温隔声和装饰面层施工。
2022年12期 v.29;No.272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程;
文章以长江马鞍山河段二期整治工程(七标段)为例,进行了充砂枕袋施工方法应用的分析,首先根据设计和现场深水复杂流水条件,进行枕袋二次深化设计,优化聚丙烯编织袋规格尺寸、加筋数量及孔隙率,其次应用多波束测量仪扫描水下地形,合理划分水下抛投网格,最后采用自主发明的六通吹灌装置,同时连通4台泥浆泵和2根输浆管道,通过分析表明,既提高了施工工效,又保证了成型率,有利于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益。
2022年12期 v.29;No.272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正;宋力;戴成根;陈小威;刘华军;
以连云港市大浦闸下排水通道节制闸闸室基础沉井施工实践为例,介绍了沿海地区淤泥土地质条件下中型水闸闸室沉井制作基础处理、结构制作、下沉、纠偏、终沉、回填及防渗围封等施工工艺,以期为类似沿海地区中型涵闸沉井基础施工作业提供参考。
2022年12期 v.29;No.272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史静;李敏;焦永昶;杨蒋文;王海波;
因场地受限,工期紧张,项目采用全逆作法施工技术,基坑开挖深度约16.75m,基坑面积约为10000㎡。采用一柱一桩基础,基坑周边采用地下连续墙(两墙合一)作为竖向围护结构,利用结构梁板作为水平支撑构件有效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采用上下同时施工技术,131根立柱桩通过“一柱一桩”工法的实施,工程桩垂直度达到了1/500的精度要求,桩身完整性及单桩承载力经检测满足要求,桩基工程的顺利实施,为地下地上结构同时施工争取了时间。
2022年12期 v.29;No.272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孔飞;
近年来,随着装配式钢结构项目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装配式钢结构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条板做外墙的项目不断增多,文章在装配式钢结构项目中以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为基础,对蒸压加气混凝土条板(ALC)做外墙的三维深化设计排版、施工流程要点、工程量统计等关键性技术进行概述性总结,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范例,促进新技术的推广与普及。
2022年12期 v.29;No.272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钰梓;张强;唐剑;汪员丞;郭锐;
为加快电梯井的施工速度,同时消除高层施工时脚手架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本系统在电梯井布设位置安装操作平台,与此同时在地面将电梯井模板系统单元按要求依次组装并调试运行,用塔吊将其吊上操作平台,完成找正、定位小盒安装、脱模剂喷涂、套管及外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脱模等相关操作后,用塔吊将电梯井模板系统提升至下一层并重复建筑工序,以此解决随着搭设高度的提高,脚手架不稳定性增加、电梯井墙预留洞口封堵等都存在较大的安全及渗漏隐患,施工质量和速度乃至安全性均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NO.2020G10地块项目采用一体化电梯井模板支撑体系的实际经验为例进行分析,为今后一体化电梯井模板支撑体系的应用提供指导与借鉴。
2022年12期 v.29;No.272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玄叶;吴旭;何强;方自强;
因项目规模较大,机电管线穿线体量大,专业管线穿线工人缺少,工期紧张,因此项目采用自吸式机电管线穿线施工技术,借用自吸式穿线器,使线管两侧出现压强差,完成机电管线穿线工作。不仅解决了机电管线穿线操作繁琐、功效低的问题,同时可达到清理线管内残渣及积水的目的。文章主要从自吸式穿线器设计制作、工艺原理、工艺特点、工艺流程以及施工要点五个方面对机电管线穿线施工技术进行介绍。
2022年12期 v.29;No.272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帅;朱晏礼;刘嘉锋;韦朋余;
随着房地产开发越来越趋于密集化,支护工程极易造成超越红线,引发周边建筑物和道路等基础的不良影响。拉森Ⅳ型钢板桩因其材料常规、施工简单、工期缩短、对空间的要求较低且可以回收重复利用的特点,逐渐成为施工常见的支护材料,该技术独特之处在于后排锚拉式通过锚杆桩代替锚杆的结构转变,且锚杆桩的材料采用与前排规格、型号一致的拉森Ⅳ型钢板桩,减少了材料的种类,充分利用钢板桩自身优势,压缩了传统锚杆的养护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适应了接近红线环境复杂的支护工程,达到了空间与时间的双重优化。
2022年12期 v.29;No.272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磊;李文涛;韩正虎;张超;陈俊;付建;
结合某广电中心演播厅钢桁架屋面的施工实践,介绍了一种实现钢桁架屋面主桁架、下挂层以及底部机电、灯光等设备的整体提升施工技术。相比常规大型起重设备进行分件高空散装,该技术将大量的焊接作业集中在地面上进行,减少临时脚手架,成型效果好,大幅降低安全风险,可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2022年12期 v.29;No.272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景月岭;魏松;
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为例,基于“两性一度”标准,优化了线上线下课程资源,组建了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梳理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采用了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并基于MOOC和雨课堂实施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可为同类课程的金课建设提供参考。
2022年12期 v.29;No.272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3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影;林晓飞;邓权龙;
“安全管理学”是安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由于课程内容较多,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等特点,传统的教学大多关注于理论教学,大量文字化、古板化的教学理念充斥其中,使得学生对课程产生疲劳,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难点。要提高安全管理学的教学效果,就需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逐步完善其教学模式。文章结合项目驱动式案例教学的实践经验,系统阐述了项目驱动式案例教学方法在“安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该课程的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2022年12期 v.29;No.272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庚;胡浩威;李雪飞;胡宁;
“CAR-ASHRAE学生设计竞赛”是我国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内级别最高的两项赛事之一。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的育人理念,通过在指导比赛中融入思政教育,取得了不错的育人效果。文章就此经验进行总结,为在今后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各类设计竞赛时加入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2022年12期 v.29;No.272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维;
顺应“双一流”建设与“四新”建设的时代背景,关注风景园林人才培养的价值观建构。以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与风景园林学学科为对象,聚焦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类课程,响应内外需求,结合文件要求,以OBE理念构建总体框架,开展了课程思政引领、本硕博贯通、典型课程试点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初步积累了专业与学科持续改进的基础数据与实践经验,完成了OBE理念下风景园林专业与风景园林学学科协同教改的有益尝试。
2022年12期 v.29;No.272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潇;何夕平;
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性举措。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实践出发,对该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置、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切入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以及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进行专业教学培养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心和为国家建设发展贡献力量的理想与信念,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2022年12期 v.29;No.272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9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易纯;刘彬;彭华;贺正宜;
课程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课程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课程体系设置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特色、定位、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文章通过剖析湖南城市学院城乡基础设施规划课程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从需求导向出发,从引领课程建设内涵,改革“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健全课程考核方式方法三个维度探讨课程改革的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022年12期 v.29;No.272 115-11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3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敏;章鸿雁;
通过对BIM-CIM创新大赛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工程造价专业安装工程课程面临的挑战以及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综合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以赛促改的三个策略:融入BIM技术,优化课程体系的建设;结合BIM大赛,优化教学过程设计;融入思政元素,注重价值引领和综合职业精神培养。
2022年12期 v.29;No.272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2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霞;
文章针对“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依托慕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阐述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具体实践,并对教学效果做出了总结,提出了优化建议。
2022年12期 v.29;No.272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7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沙萱;
智能教育变革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各高校各专业中迅速推进。文章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为例,对工程造价专业理论主干课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并结合一流课程建设,过程化考核课程建设,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推动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切实提高混合式教学课程质量。
2022年12期 v.29;No.272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志彪;
“1+X”证书制度推行的基础是课程,深化课程改革是当前推行“1”和“X”制度的有机融合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课证融合”是推进“1+X”证书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课证融合”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做好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的对接,深化“三教改革”,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文章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和“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实施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对象,开展“课程证融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综合能力进行合理匹配,在充分论证“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的意义与作用基础上,提出“书证融通”具体实施措施与建议。
2022年12期 v.29;No.272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惊旻;
在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下,讨论如何将课程思政渗透于交通土建专业课程,并以“轨道交通工程造价”课程为例,明确思政教学目标,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力争初步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在其他土建工程类相近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改革建设有效途径,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大格局。
2022年12期 v.29;No.272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9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芸;宋朝勇;
在我国建筑行业向装配式建筑方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目前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能力无法满足建筑行业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装配式建筑教学中从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入手,实现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都得到提升的教学效果。文章根据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教师在课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改革装配式建筑概论的教学方式,将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综合能力,对教师完善课程的建设具备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2年12期 v.29;No.272 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6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卢睿;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教育部推出的第一批“1+X证书制度”等级考试,由此促进了职业教育BIM课程的改革,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有了新要求,也指明了发展方向,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如何将职业技能等级考试与日常的教学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总结出模块化教学融入课程思政,能够促进BIM课程教学工作,落实“1+X证书制度”制度目标,使教学与“1+X证书制度”相结合。
2022年12期 v.29;No.272 13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洋;解皓;崔俏;
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特点。PBL教学法聚焦城乡建设中的核心问题,通过合理划分设计小组,多轮讨论方式优化设计,激发学生设计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学生的专业特长,提升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促进学生通过团队协作,达成城市建设中各个利益主体的综合效益最大化。PBL教学法较好地适应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特点,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设计人才提供保障。
2022年12期 v.29;No.272 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浩;郭立辉;刘金龙;
某搅拌站厂房采用独立基础型式,在物料不均匀堆载作用下,基础产生较大沉降,料仓堆载消除后部分基础产生一定的回升。根据厂房现状,提出采用袖阀管对柱基一定范围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的施工方案。有限元对比分析表明,厂房独立基础底部设置厚度3.0m的注浆体后,独立基础竖向沉降减小了11.60%,注浆效果并不明显,这是由于基底淤泥质粉质黏土层厚度较大且属于高压缩性土,如注浆体未透过该土层,注浆体仍会与周边软弱土层发生较大的变形。由于袖阀管注浆加固施工简便,造价相对较低,且所提搅拌站厂房属于临时性构筑物,故采用袖阀管注浆加固地基仍为性价比较高的措施之一。
2022年12期 v.29;No.272 136-138+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焕星;刘少华;王珑;叶忠明;徐安;钱王苹;
近年来,我国有许多新建隧道穿越岩溶区域,带来的高水压问题时常危害衬砌结构安全。文章依托浙江临建高速的虎溪台隧道岩溶地质案例,通过现场调研与数值仿真分析,揭示了低水位下渗流场的存在能有效减少衬砌孔隙水压,但强降雨时段仍有较大水压力,证明了衬砌抗水压设计的必要性。基于工程实例,提出了“截、引、排”结合的处理措施,整理出现场采取的排水系统优化方案,阐释了新增纵向排水渠、沉砂池以及检修井的作用。并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新增排水系统的最大排水量,预测出晴天-小雨时段和暴雨时段,左洞沉沙池建议清淤间隔分别为180天和35天,而右洞分别为233天和6.8天。文章得到的结果为类似工程排水系统设计探索了新思路,也将为岩溶区隧道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2022年12期 v.29;No.272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8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项鹏飞;沈勇;裘一松;杨海平;
电渗加固软土地基具有噪音小、加固效果好、施工所需设备简单等优势,是一种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软黏土加固方法。国内外学者目前已经进行了电极材料、阳极灌浆溶液、通电方式、土体的性质等因素对电渗加固软黏土影响的一些相关研究。建议对电渗时阳极灌浆溶液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找出最优的灌浆溶液和溶液溶度,同时深入开展电渗时土体微观变化的研究和相关化学变化的研究;展开不同软黏土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电渗效果的研究,并且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原理分析;进行温度、湿度、大气压、地下水位等环境因素对电渗效果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进行有关减小阳极和阴极界面电势差的研究。
2022年12期 v.29;No.272 142-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强;李操;葛单单;王潇;
随着我国河道清淤疏浚工程的开展,产生了大量疏浚淤泥,淤泥处理处置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采用固化技术处理是解决疏浚淤泥困扰的有效方式之一。文章主要综述了采用固化技术处理淤泥对淤泥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密度、渗透性、压缩性和流动性等物理特性的影响,以及含水率、固化材料种类和掺量、黏粒含量、有机质、养护龄期、养护环境等因素对淤泥固化处理力学特性的影响;最后对采用固化技术处理疏浚淤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梳理,对淤泥土固化处理处置利用技术进行展望。
2022年12期 v.29;No.272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下载次数:6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杨兴;
由于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和周边环境的不同,建筑基坑工程的造价控制风险因素也各不相同。在施工中有效地控制建筑基坑工程中的造价风险,不仅可以控制工程投资和建造成本,还能够缩短工期,把控施工进度。文章通过建立风险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基坑工程进行造价风险量化分析计算,确定基坑工程的综合风险取费系数。
2022年12期 v.29;No.272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9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吕善勇;庄小杰;刘江;陈烈;周刚;
玄武岩纤维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玄武岩纤维为主要材料制成的锚索已被证明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玄武岩纤维锚索有绿色环保、对地下环境污染小,同时不影响地铁盾构施工等优点。文章通过介绍玄武岩纤维锚索在工程中的应用,从施工技术到质量控制要点等几个方面剖析了玄武岩纤维锚索各关键施工工艺,为后续的同类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2022年12期 v.29;No.272 15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7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继丁;
地铁隧道建设规模大、施工里程长,通常会跨越多个区域,难免会遇到含水量偏高的地层,若防水、堵漏施工不规范、管控不到位,接缝、孔洞等薄弱位置极易出现渗漏水,危及隧道结构的安稳承荷与使用寿命。文章结合实例全面探究了地铁盾构隧道渗漏水病害的具体成因并提出了防治策略,以供借鉴参考。
2022年12期 v.29;No.272 153-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继奎;
拉森钢板桩强度高、刚性强、抗渗性好,可轻易穿透粘土、砾石以及卵石层,并且与软土、碎石土、砂砾土等覆盖层较厚的河床均能适用,因此常被作为临时挡水、边坡支护结构在浅水工程的基础施工中广为应用。文章以作者参建的细陂河河道整治工程基坑支护为例,就拉森钢板桩的支护方案设计、施工技术要点、施工控制要点等展开探讨,对类似项目的建设施工有所裨益。
2022年12期 v.29;No.272 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庄小杰;崔延珑;焦勇;周刚;陈烈;
锚索支护是深基坑支护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因工程场地等因素的限制,锚索支护往往会超出本工程的用地红线,会因为违反了地方规章制度的要求而不得不采用其他支护方式,大大限制了锚索支护的推广应用。文章介绍了三种关于解决锚索基坑支护超越红线问题的施工技术,探讨解决在使用锚索支护的情况下,一方面确保基坑的安全,另一方面又不违反各地方关于基坑支护超越红线的各项规章制度。其三项施工技术已在若干工程中试验和应用,可以为遇到此类问题的工程提供借鉴。
2022年12期 v.29;No.272 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3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天昌;
狭窄空间内进行边坡施工,难度大、危险性高,对于坡度大的边坡,施工作业更具挑战性。为研究狭窄空间内陡峭坡面边坡开挖技术,以四川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工程为例,首先对双江口水电站泄水洞边坡施工存在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并根据各重难点提出边坡施工总方案、竖井泄洪洞出口洞身段开挖方案以及泄槽施工方案,进而对泄洪洞出口陡峭坡面的土方开挖、石方开挖、边坡支护等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施工方案可为今后在狭窄空间内进行陡峭坡面边坡开挖施工提供参考。
2022年12期 v.29;No.272 15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