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历史街区微更新节点设计分析——以古市镇文化馆为例
麻天然,纪文浩,罗继超
摘要(Abstract):
文章以古市老街文化馆的实际改造项目为例,针对当地老街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遗产保护及更新遇到的诸多问题,通过对当地空间格局、气候、文脉以及历史文献的分析,吸取传统建筑文脉背后蕴含的在地营造智慧,将其与现代技术结合,从而探索当地历史街区的适应性保护方法,并在空间、环境、社会结构、实际运营等方面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KeyWords): 历史街区微更新;文化馆改造策略;空间设计手法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2021R439008)
作者(Author): 麻天然,纪文浩,罗继超
DOI: 10.16330/j.cnki.1007-7359.2025.9.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建国.历史文化街区适应性保护改造和活力再生路径探索:以宜兴丁蜀古南街为例[J].建筑学报,2021(5):1-7.
- [2]王为,沈旸,俞海洋.被历史和记忆缠绕的“过去”:古南街改造更新中的3个案例[J].建筑学报,2021(5):18-23.
- [3]刘恒,徐风,李珺杰.调控中平衡:探寻绿色设计效果的实现路径[J].建筑学报,2023(6):32-37.
- [4]孙一民,李毅韡,张文豪.被动与主动,传承与创新:华南地区主动式建筑的设计探索与演进[J].建筑学报,2023(6):17-23.
- [5]郑媛,裘知,王竹.基于江南“气候-地貌”特征的绿色建筑营建策略与技术路径研究[J].建筑学报,2022(S1):11-17.
- [6]莫畏,代思婷.基于业态优化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活化设计策略研究:以南风古灶为例[J].安徽建筑,2024,31(11):53-55.